小学生英语“语感虚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2020-03-13陈燕
陈 燕
引言
小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文化、语言环境、认知心理的影响,在语用表达时出现“卡壳”、词不达意、语法模糊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语感虚化”所致。这种“语感虚化”现象如果不被加以及时引导矫正,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英语素养习得,对今后的语感发展也会造成障碍。因此,运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以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
一、以“形”补“型”,于“读与演”中涵养语音敏感度
(一)在听读并进中浸润和谐统一的直觉音感
语音语调是语言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初学者语音目标的描述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培养流利、地道、舒服的语感,取决于大量的听读输入。因此,在小学生接触英语的起始年级,教师可尝试推行整班朗读比赛,目的在于引起他们对语言品质的重视,便于切实有效地开展语音语调的听读培养,为其语感习得打好基础。小学低段学生对具有鲜明特点的语音语调非常敏感。以原版录音、视频作为听读参照,渗透进学生的第一意识中,并归纳听读5要素:一听原版课文录音,二看动画视频,三圈重读关键词,四标升降调,五夸张读。第一、二步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指向听清句子、看懂内容;第三、四步教师亲自示范,带着学生全方位分析句中关键词的发音、语速、语调、重音、连读、略读、爆破、停顿等,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通过标记加深朗读印象,提示朗读关键点;第五步夸张读是基于三年级学生爱表现的特质,通过语音、语调、语貌等的夸张表现,强化大脑皮层的深层记忆,长此以往,形成语感。
(二)在模仿渐进中,体悟言语表达的适切性
听音、跟读、模仿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有效路径。通过由词到句有效的模仿朗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碰撞,体会语言表达的适切情感,在琅琅读书声中形成良好语感。然而,反复机械地模仿操练会消磨小学生初步建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台上模仿朗读,互学、互品、互评。学生在平台上听读、模仿、录音、朗读、演绎课文、实时打分、科学反馈,并发布视频,互动分享、点评点赞,通过品评同学的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等,加深自身对语言的内在感知与感悟力。通过一年的线上模仿实践,学生的语言品质越来越自然、地道。
(三)在表演精进中传达语言文本的感染力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表演就是这个礼物的杠杆。教师结合实际,每一单元结束后用一节课时间让全班学生尽情表演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学生小组合作,可照搬文本,也可自由发挥,尽情改编,并通过想象、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创作表演,切身体会亲身参与、合作实践、演绎语言文本加工后的感染力,再配上Super star评价机制,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表演感染力等几个维度量化评价标准。敏锐且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正是在一次次表演中精锤细炼、日积月累形成的。
二、从“像”到“想”,于“学与践”中激发想象力
语感的培养来自对语表意义的感知,更来自对语表意义和隐含意义关系的联想和想象(王雪梅2006)。语感力的习得从语表的“像”到隐含的“想”,源于从书本的识记、应用到实践的层层递进。
(一)在图文并茂中建立语言知识与情感的整体感知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丰富,持续注意力低,教师要巧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关键信息,形成知识、感觉、情感的初步融合,为学生水到渠成的大胆想象铺垫基石,驱动语感的习得。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图片,这些可视化资源生动有趣、形象贴切,蕴含很多文本信息。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2In the library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细看课文插图,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地点等关键信息,再借助文本下方的单词配图,让学生感知关键动词 shout,talk,run,eat的含义,最后按顺序呈现文本插图,让学生在整体情境中串联整个故事,理解在公共场合要注意文明形象,做到 don’t shout,don’t run,don’t talk。最后,引申到具体公共场合,如hospital,shopping mall,park,请学生大胆联想,结合大脑画面,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因感“知”而敢“想”。
(二)在实践活动中激发语言技能与创想潜能
语言来自生活,亦归于生活。“跳出教材看教育,跳出课堂看学堂”能更加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创造潜能,因此要借助课外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走出去亲自探索,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立更加立体、丰富的语感表象,这样学生的创新力才有所依托,能有的放矢。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是由外教乔(Joe)组织的,他安排学生走进校园,深入观察校园的组成部分,与保安、清洁工交流,并搬来许多纸质包装盒,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制作出校园建筑,如上善楼、虫洞市集、悠然雅集、季子堂、春秋厅等。学生用了几堂课的时间完成创作。当一个个模型初具雏形时,不得不惊叹学生无穷的创造潜能。学以致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激发潜能,创想无限,让语感在创想中悄然发生。
三、循“根”启“思”,于“教与构”中培植思维力
教材是本,能基于教材而创新教材,是对教师的考验。于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文本再“构”就成为了学生英语素养提升的手段。通过文本再构,让学生在教材内外“穿梭”,在学习中通过思维掌握语言的本质,从而增强语感,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从儿童心理出发,搭建理性思维支架
【课堂实录】三年级绘本观摩课
1.Talk about“Colour”.I’m Betty.I like blue and purple.I don’t like black.
提炼关键句支架I like.../I don’t like...
2.Talk about“Food”.I like candies,because it’s sweet.But it’s too sweet,so I just eat a little.
提炼关键句支架I like...and.../but.../So.../Because...
3.Talk about“Animal”.I like panda,but I don’t like worm.Because...
提炼关键句支架 I like...and...;I don’t like.../but.../So.../Because...
言语交际首先要创设的是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的课堂环境。儿童心理学认为,由于非母语环境的客观存在,情感纽带与知识纽带的断层,学生在习得一门新语言时与生俱来会有心理上的语言障碍,表现为情感不自信、词穷不敢说、思维卡壳、害怕表达失误等。教师可利用“支架理论”再构文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构建语言支架,辅助学生建立输出思维框架,拓宽组建维度,递进式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感自信,防止出现言语石化现象。经过思维碰撞,学生借助支架组建自我语言信息,达到有条理、有目的地理性输出。这种支架搭建式文本再构缓解了学生的畏怯感,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品质,使语言更流畅且更有逻辑性。
(二)从生活经验出发,激活感性思维内驱
【课堂实录】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2After school(Fun time)
T:Hi,guys.What day is it today?
S1:It’s Friday.
T:Today is an important day too,do you know what day is it?
S2:Women’s Day.(周五恰逢妇女节)
T:Bingo.It’s my day.It’s your mother/grandmother/aunt’s day.Please think of your mum,what will you do after school?
S3:I have flowers for my mummy.
S4:My father buys a beautiful cake.We eat the cake.(恰逢学生妈妈生日)
S5:We go to Yi Xing and play on Saturday and Sunday.
...
T:But we are at school now,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oday?
S6:We have Chinese and Maths.
T: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after school/on Saturday...?
S8:I have_________.
T:Which day do you like?
S9:I like_______.Because I have two Art lessons on that day.
文本再构要符合学生需求,强化必学知识(Necessities),弥补欠缺知识(Lacks),补充想学知识(Wants)。教师在授课伊始以Fun time文本句型“What day is it?It’s...What lessons do you have?I have...”为蓝本,在热身环节围绕“day”与“lessons”展开交际,强化必学知识;又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妇女节为延展话题,弥补欠缺知识,进而捕捉彼此的情感点与兴趣点,谈论“Women’s Day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最后呼应单元主题,从At school论及After school,补充想学知识。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其语言表达的欲望。只有学生需要思考的才是具有内涵的问题,也只有学生想回答的才有真正的思维价值。只有从生活经验出发,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内驱”(王培光1999)。
(三)从跨文化融合出发,延展高阶思维内涵品质
【课堂实录】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story time)
1.Let’s think: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table.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2.Let’s discuss:Talk about the questions you asked in groups.Why?How?
文化有冲突,亦有相通之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跨文化对比与融合教学,能促进学生开阔视野,吸收多元文化,进一步延展高阶思维的内涵与品质。例如在讲授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时,通过表格(见下表)数据直观展示中国、美国、德国孩子帮助家庭做家务的对比情况。首先,让学生观察表格,提取重要信息。学生通过表格了解到各国孩子做家务的时间不同,其中中国最少,美国最多,且各年龄段孩子家务内容也不同。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为何会有这种差异”,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展开深入探讨。最后,讨论“做家务对个人成长有何利弊”。通过这个跨文化融合教学,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拓展了思维。
Age China The USA The German Housework time 0.2 hour 1.2 hour 0.5—0.6 hour before 6 years old play throw the rubbish make the bed play wash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buy things 11—14 years old buy things do housework tidy the garden 6—10 years old wash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house wash the dishes do housework clean the shoes mow the lawn 15—18 years old do less housework do all the housework wash the car tidy the garden
结语
总之,语感培养短时间内看不见明显的成效。但日积月累,接受过语感系统培养的学生对语言的准确度、流利度、反应速度具有绝对优势,其语言敏感度、想象力、思维力也会有大幅提升,进而促使听、说、读、写、思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语感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不间断地坚持、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