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对教与学的作用

2020-03-13杨懿祺

医学教育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验科导师制本科生

杨懿祺 李 欣

(1.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515)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本科生从入学开始至毕业期间指定导师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的人才培养方式[1],在基于师生双向自愿选择的前提下,给本科学生配备导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该制度源于英国,而后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全面铺开,成为一项独特而卓越的本科教育教学方法[2-3]。国内有关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对学生外语能力及考研能力[4]、科研创新能力[5-9]有促进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师生双方在教与学共同促进的报道较少。目前国内已陆续在电气与信息工程[10]、土木工程[11]、高等体育院校[12]、地球科学[13]、药学[14]、卫生法学[15-16],生物技术[17]、临床医学[18-19]等专业领域广泛开展,并获得师生的重视及欢迎,文献报道有97.3%的学生认为开展此制度是有必要的[19]。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早在2005年就有学者提及“项目—导师制”内容[20],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从2017年开始,对学院下属医学检验技术与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试行全程导师制,师生双方均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本文就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情况及作用进行如下阐述和探讨。

1 实施方案

学校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制定了《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试行)》,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导师的聘任与职责、导师的选配和考核等。

1.1 组织领导

如图1所示,由学院院长、书记等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其下设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办公室,开展相关具体工作(图1)。

1.2 导师的聘任与职责

爱岗敬业,道德良好,乐于奉献,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科专业建设,科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专业发展方向指引,科研训练引导,保证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1.3 导师的选配和考核

1.3.1 导师选配

从学院和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中聘任导师,在每年12月底前为当年入学的新生,按照师生双向选择和学院统一安排的方式,以每名导师指导每个年级1~4名学生的比例进行导师选配。

1.3.2 导师考核

从学生、导师和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多方面评价,如建立导师年度考核档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年度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评优评奖的参考依据。

图 1 本科生导师制组织领导结构图

2 实施效果

2.1 提升和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大学校园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今后就业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学习期间,导师让学生尽早了解工作环境,认识社会,直面社会百态,并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

学生处于低年级时,所学基础知识较少。因此,导师鼓励学生在低年级时在课余时间深入医院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非直接进入检验科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医院整体运作构架,还对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学生亲身体会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对患者的需求有了深刻感触,意识到自己将来所处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提升了个人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学生进入大二,大三时,系统地学习了基础医学知识,此时可随导师进入检验科见习,了解将来自己的工作内容。检验科内的所见所闻依旧对学生及导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有极大地影响。

诸如对于患者三番两次地催要检验结果,老师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学生们或许会思考:医院的流程是否合理,能否提高效率,如何有效沟通,及时解释并安抚患者。学生思考同时可以咨询导师,使导师也意识到该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同时学生也意识到,医学检验工作并非仅仅面对一份标本及发放一个数字这么简单,标本背后是患者的焦急等待。

2.2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为大一到大三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到附属医院内进行40学时的实习。由于实习时间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跳跃跨度大,学生无法立刻适应而浪费了宝贵的实习时间[21]。鉴于检验科工作对动手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学生在校园内动手操作机会少,即使在实习过程,带教老师不放心让实习生操作,易使学生再次错过动手操作的机会[22]。因此需要借助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优势弥补实习时间短,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缺陷。

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师主要来源于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老师,有充足的检验科实践资源,能够满足导师“一对一,手把手”精带学生实践的要求,可以对传统“一对多”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后,学生从大二开始跟随导师在检验科见习,通过“看”,了解医院检验科整体结构和运作流程,从标本采集、运送等检验前工作,到检验中免疫、生化、微生物、临检等专业组逐个跟班,最后结果的审核与发放,直观地认识到医学检验各专业组标准作业的全过程,了解和比较临床最新检验方法和仪器与课堂所学习的差别。见证学校实验室“慢实验”与医院检验科追求工作与经济“高效率”的差别,尽早熟悉专业工作环境,适应从学校实验室到医院检验科的角色转换。

除了“看”,更多是让学生参与到“做”中。比如导师可以有阶段性计划的从安排学生参与检验前的标本前处理,到某些检验项目过程中的简单操作步骤,逐渐使学生熟悉并参与到工作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看”与“做”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让学生提早进入“实战状态”,快速融入到医院检验科工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导师也在此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学生的学习与导师的教学更加有效。

2.3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强调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导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互联网等通讯工具为师生之间的随时沟通提供了帮助,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隔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导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学生的见习、实习、科技创新活动、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等做好规划,把“导”与“学”贯穿到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配合辅导员做好生活指导、思想教育等工作。老师从原来在讲台上高高在上,上课才来,下课即走的刻板印象变为学生身边亲切和蔼,亦师亦友的新形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加愿意与老师交流而非闭门造车。老师通过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业问题而对学生培养方案做出个性化修改,有助于学生与老师双方的进步与发展。

2.4 提升了师生双方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能力

试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方法上要求变“教”为“导”,目的就是要改变医学检验技术传统上存在的课程多、时间短、任务重,教师为完成任务而采取填鸭式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一方面,导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给予学生框架性的指导意见,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到检验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记录实验室每天所见所闻,定期提交实验报告及社会实践报告等书面资料。对学校课堂上、实验室或医院检验科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文献检索,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及科研思维,形成科研习惯,自己寻找答案,最后与导师讨论结果。此举有利于学生资料搜索,文献查阅,信息整合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将来参与各种竞赛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导师虽然对学生坚持以“导”为主,但释疑解惑是必不可少的,而每次给学生的讲解,也是一次提高导师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好实践,这也要求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如导师根据自己在检验领域认知水平及发展趋势的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对学生在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适当指导。

3 体会与思考

试行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效举措,学校以学院为基础,从制度层面给了师生双方充分的自主权和保障,让师生双方有了更多的近距离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导”和“学”的共同发展。但由于试行时间相对较短,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导师制认识不足,很少主动联系导师,对导师的建议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学校将通过加强宣传,使更多老师与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由于学校有多个校区及附属医院,学生在顺德校区及校本部上课,部分导师附属医院工作,尽管有微信、QQ等通讯工具方便师生随时进行联系,但学生与导师的面对面接触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位置影响。

此外,试行时间较短,机制与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仍需参考前人经验,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改进不足,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检验科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