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五色观”

2020-03-13唐欢梁惠娥通讯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裙装五色汉族

唐欢,梁惠娥,2(通讯作者)

(1.江南大学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2.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名师工作室,江苏 无锡 214206)

传统五色,即赤、青、黄、黑、白。古人提取自然界的传统色彩,用以美化生活。后将自然生机、生命活力、礼仪尊卑等文化与情感内涵赋予色彩中,形成了寓意丰富的“五色观”。这一套流传久远的用色观念,影响至今。汉族民间裙装属于汉族民间服饰,其用色观念、百姓生活水平共同影响了“五色观”在汉族民间裙装中的运用及美感表现。

一、“五色观”基本概述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等词来形容色彩的丰富,其中“五彩”即指传统五色。古人将五色从自然界中提取,然后驾驭色彩,并最终赋予色彩以多种文化内涵。传统“五色观”不仅影响先民们的用色观念,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起居及政治管理等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在历史与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中受到“色彩”观念的深刻影响。

查阅古籍文献关于五色的记载,其最早可见于《尚书·禹共》:“厥贡惟土五色”及《尚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并后有注“采者,青、黄、赤、黑、白也,言施于缯帛也”。“采”即“彩”,可见五色在服装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另有成书于西汉年间的《礼记·礼运》记载“五色,六章,十二衣”,及《荀子·正论》记载“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不难看出,五色作为正色,在色彩应用中有较高地位。

“五色观”在历史发展中,也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将“五色观”与“五行说”“五方说”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时,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儒”家学也影响着五色观。儒家推崇“以色明礼”,赋予五色礼仪的象征。《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有记载:“恶紫夺朱”,亦可见儒家认为正色才是正统,具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对正色十分推崇,色彩涵义随之向更高层次推进。

“五色观”核心内容为“五色”(青、赤、黄、黑、白),“五行说”核心内容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说”核心内容为“五方”(东、南、西、北、中)。根据古文《逸周书·小开武》及《周礼·考工记》的记载,绘制“五色”“五行”“五方”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1)

西方主白,属金;东方主青,属木;北方主黑,属水;南方主赤,属火;中部主黄,属土。在传统文化中,白色有死亡、丧事等含义,青色有生命、繁荣、端庄等含义,黑色有忍耐、庄严、神秘等含义,赤色有热情、喜庆、力量等含义,黄色有大地、中和等含义。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贵族们为彰显地位,通过服装色彩这一有效且直观的方式来区分人群,划分权力界限,而哲学思想家们则期望通过“五色观”来解释自然并规范行为。多个因素令“五色观”从最初的自然之色,演变为蕴含风水、地位、礼仪等不同含义的色彩观念,从自然色彩转为功能色彩,并最终融合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色彩文化。

二、汉族民间裙装的“五色观”

在传统文化中,“五色观”不仅是传统五色的色彩体现,且包含了“五行说”“五方说”的哲学理念以及先民们蕴藏在色彩中的丰富情感。传统“五色观”作用于色彩时,将人们的喜爱、敬畏等情感注入自然色彩,又通过色彩作用于人,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色彩喜好。受到生产力及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五色观”色彩在汉族民间裙装的体现各有特点。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有马面裙、鱼鳞裙、凤尾裙、襡裙、围裙、作裙、穿腰束腰等款式共计167件,按照主色为裙装主体色彩、辅色为装饰色彩的划分方式,统计得出与赤、黄、青、黑、白五色有关的主、辅色数量。(表1)

表1 汉族民间裙装主、辅色数量

(一)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禁黄”

朝代更替时,神职人员将“五色观”与“五行说”“五方说”结合用以推算适用于每个朝代的尊贵色。直到隋唐时,黄色被人们推崇为帝王固定之色,代表至高无上的君威与权力,《新唐书·车服志》“遂禁臣民服”明确规定了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彩,禁止官员与百姓穿着。此后,黄色的崇高地位以及权威性成为“五色观”突出的特点。明清时期继续沿用这一条规定,皇帝通过赏赐黄马褂表示对有功之臣的恩典,加深了黄色的尊贵象征。从表1可知,馆藏的汉族民间裙装仅有2件有黄色,且均为纹样或点缀色彩,并不显眼,可见黄色禁令的严格。据《本草纲目》记载,柘木所染的黄色为皇帝服饰专用。柘木是一种名贵的木料,所提取的黄色染料有成本高昂、染色独特的特点,百姓难以获得。染料的珍贵使得独特的黄色从众多普通植物染色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加深了它的皇权象征。“禁黄”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等级观念强烈,各等级之间不得僭越,同时具有强化统治阶级权力的作用。

(二)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尚红”

“红”的本义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粉红、桃红等色彩,后来成为赤、朱的统称。中华民族的“尚红”体现在方方面面:嫁娶时选择红色的喜服及装饰,过年时大红色的灯笼、剪纸、红包以及本命年需要穿用红色贴身衣物、首饰等,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趋吉避凶、幸福美满等涵义。后又与女性的美丽联系起来,李白的《陌上赠美人》,写道“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红袖添香”等词语。随着时代变迁,红色的美好寓意一直被保存下来,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存在。从表1可知,馆藏有86件运用了红色的汉族民间裙装,其中73%将红色作为主色,十分抢眼,可见民间对红色的喜爱。据《周礼》《天工开物》等古籍记载,红色的染料来源主要有红花、茜草、石榴花等丰富的材料,以红花纯正的红色素染成红色称为“真红”,容易获取,这是红色得以广泛使用的物质基础。“尚红”体现了红色在中华传统色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延绵不绝的传承,也体现了人们向往红色所代表的喜庆热闹,对平安喜乐的追求。(图2)

(三)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喜青”

从表1可知,146件馆藏裙装运用了青色,其中80%为辅色,主要为贴边装饰以及绣品用色。可见民间服饰中对青色与黑色的用量较大,但仅有三分之一作为主色使用。据《周礼》《天工开物》等古籍记载,青色的染料来源有蓼蓝、板蓝、马蓝等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染色原材料丰富,获取容易,具有染色工艺简单、产量高等特点。由于染色材料的价廉易得和染色技艺的容易习得掌握,蓝青色成为中国民间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主要色彩之一。除物质基础外,青色不受服装用色禁令影响,自然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青、黑色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朴素的配色可以表现江南水乡含蓄、温婉的特点。

(四)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用黑”

从表1可知,馆藏裙装有 105件运用了黑色,其中63%为辅色,主要为绣品用色。江南一带素有“水乡”的称号,各式各样的江河湖海贯穿江南百姓的生活,而黑色在五行中代表的正是水。秦始皇嬴政采纳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秦为水徳,尚黑色。民间裙装的“用黑”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征,体现了百姓朴实的特点。同时,黑色有耐脏的特点,百姓穿着黑色裙装劳作时无需担心污迹影响美观。民间裙装对青、黑的运用体现的是百姓对节俭、实用的看重。“用青”“用黑”的色彩选用趋向是基于靛青染料的易得性以及黑色面料的耐脏性。青色与黑色的大量运用,基本上是传统民间服色的延续,是百姓勤劳朴实的象征,以及对价廉物美材料的偏好。

(五)汉族民间裙装色彩中的“避白”

白色的动物因珍贵而常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无论四条腿的野兽还是两只脚爪的飞禽,只要毛色纯白,就被视为吉祥的标志。但被用于服装时,常被认为与丧礼、死亡有关,在《万历野获编》中:“白为凶服,古来已然”,可见白衣白裙有不吉利的寓意。但白色布料无需染色,容易获取,在运用时作为纹样图案的底色,可以调和高饱和色彩的对比配色,并衬托纹样的鲜艳美丽。从表1可知,83件馆藏裙装运用了白色,其中87%为白色,主要为绣品点缀用色及纹样底面用色,均不起眼,仅有10件裙装将白色作为主色。民间裙装对白色的运用体现了百姓对死亡的避讳,以及通过运用色彩的调和作用来增强裙装美感的审美需求。

(六)汉族民间裙装的“五色观”色彩韵律

图2 汉族民间裙装(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

图3 传统五色观与现代色彩体系的对应图(笔者绘)

图4 多种色彩搭配方式(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

自然界中提取的青、赤、黄、黑、白五色,体现了人们对色彩的原始认知。赤色如火、黄色似土、青色如木、黑色沉着、白色清淡,因其承载的情感、寓意不同,百姓对其偏好不同。基于不同的偏好,裙装用色鲜明大胆,不同色系间的搭配鲜明饱满,可以体现出鲜明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美感,十分抢眼。

在民间裙装中,传统“五色观”认为五色为原色,而依据现代色彩学理论,五色可被分为色彩三原色与无彩色,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无彩色系是指没有色相和纯度变化,仅有明度的变化的色彩。青、赤、黄为有彩色系,色彩饱和度高,具有高识别度与可融合度低的特点,黑、白为无彩色系。民间裙装色彩的3种搭配方式均可产生色彩的韵律:(1)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搭配:当在面料上运用一组有彩色系的对比色时,色彩饱满且反差较大,需要加入无彩色系来调和整体,可增加色彩的协调感,这是三原色加无彩色取得对比与调和的节奏。(2)有彩色系的搭配:当多组色彩进行有彩色系对比时,观看者从一种鲜艳的颜色直接跳到其对比色中,知觉未有缓冲的阶段,从而产生色彩的碰撞感觉,可以增强色彩的跳跃效果,使得穿着者的状态显得愈加活泼与喜悦。冷色有收缩感,暖色有膨胀感,彼此穿插咬合时,就塑造出既跳跃又和谐的稳重的色调关系。(3)无彩色系的搭配:当运用纯白与纯黑进行无彩色对比时,有轻重感觉的对比韵律。在汉族民间裙装中,色块的连接、面积对比、构成方式千变万化,可通过对比与协调体现出色彩的韵律。

三、结语

“五色观”作为传统色彩体系,有着与哲学、情感、生活结合的特点,蕴含了人们通晓事理、看待世间万物的思想。在封建政权下,各朝代根据礼制规定服用色彩,这不仅能通过色彩营造氛围,也能通过色彩规范礼仪。但在民间裙装中,五色划分阶级的作用减淡,其“忌黄”“尚红”“喜青”“用黑”“避白”的用色规律体现了百姓在封建政权统治下的压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心愿。用色规律一方面受到物质层面的影响,百姓因染料易得以及色彩耐脏而偏好青黑色;另一方面则受到文化思想的影响,百姓将情感、哲学与生活中运用的五色结合,并期盼此举可以顺应天道,被赐予神力,表达了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因希冀美好而崇尚赤色,避讳死亡而少用白色,并结合不同色系对比与调和的韵律感,传达俗世生活中百姓对美丽的追求。

猜你喜欢

裙装五色汉族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BUST IntoBloom
春绽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盛夏裙装
五色人小组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