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生态链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2020-03-13冉从敬何梦婷赵倩蓉

图书馆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服务中心专利

冉从敬,宋 凯,何梦婷,赵倩蓉

0 引言

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200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我国由此开启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部署[1]。在我国知识强国战略的建设中,高等院校以其强大的科研力量、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强烈的知识产权转化需求等特征,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2017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最终目标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2]。2019年3年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按照《实施办法》联合开展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确定了北京大学等23家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3]。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靠图书馆管理,力争发挥高校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高校知识产权重要性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将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如何服务于高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营,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课题。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引发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现状调查研究方面,贾辰君[4]、赵红等[5]、李峰[6]、林青[7]、张丽舸等[8]对中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服务现状进行深刻揭示,针对不足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构建方面,冯君[9]、苏秋侠等[10]、任俊霞等[11]、张善杰等[12]、张立昆等[13]、张驰[14]、许思娴[15]探讨了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的构建,对中国高校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率具有参考价值。针对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未来发展趋势,王丽萍等[16]、伍亚萍[17]、李杉杉等[18]、肖珑[19]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创新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供思路指引。

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也进行了探讨。如张发亮等[20]分析了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存在的问题,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构建了区域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谢芳[21]提出服务众创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应兼有信息咨询、交易、融资和集成创新四大功能,同时应根据众创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聂兰兰等[22]提出建设湖北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并进一步设计了该服务平台的功能。欧阳志楠等[23]提出构建基于知识产权动态数据库、完善的线上交易平台和供需双方订单化全流程,开展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张煜等[24]开发了知识产权一站式智能服务平台,探究了平台开发的过程,实现了功能全面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平台。

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从中国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出发,依据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图书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方案和未来发展体系,并从平台构建角度提出服务于不同区域与用户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但总体上缺乏对当前高校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的系统研究。面向高校学生、科研工作者的服务中心需要应对个性化、多元化、层次化的知识产权需求,服务类型需涉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全流程服务。本文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角度出发,对当前设立的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调研,总结其建设成果与不足,提出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Demo验证所提模式的有效性,以期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

1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现状调查

笔者对23 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在线调研,统计其所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类型,以及其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的情况。分析发现,23所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集中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培训、专利信息服务等,其中围绕专利开展的服务更为多样,专利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调研中发现,东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在图书馆中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服务导航,仅有科技查新服务;北京大学、重庆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山大学等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导航,并提供较为丰富的服务类型。在2019年3月确定23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后,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建设了在线服务平台,并在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专区提供链接。通过调研,发现已有服务中心主要以信息展示为主,总体来看功能比较单一,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2 问题分析

23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设在高校图书馆,保障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开展的全面性和针对性。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以及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状况的调研,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服务需要在4方面进行提升。

(1)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流程不完善,服务类型有待丰富。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以专利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但在校学生、科研工作者具有多层次化的知识产权需求,信息服务与实际用户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此,一方面服务中心需要提供知识产权培训服务,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另一方面,服务中心需要开展多类型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如商标、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对高校科研工作者来说,以知识产权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专利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高了对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最低奖励力度,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因此,其需求可能涉及专利查新、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专利托管、专利转化、产业应用的全流程,这对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校知识产权专利转化效率低,展示模式有待改进。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知识产权的产量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截止到2017年12月,国内大专院校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76,327 件[25],而依据《2018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高校专利权人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以下占比为80.1%[26]。专利作为高校科研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知识产权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如何将专利的研究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一直是高校和产业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专利的转移转化主要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运营,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的核心机构,有必要协助高校知识产权的资产管理和运营,促进高校专利转移转化。专利是否能够转化取决于专利自身的价值度以及对外曝光度,当前的运营模式无法满足大数据环境下专利的转化需求,如何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转化效率成为高校知识产权服务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3)高校知识产权线下服务能力低,服务平台亟需建设。本文的调研结果显示,在23所高校中,仅有6所建设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当前提供的服务功能分析发现,服务内容主要以文字介绍的方式为主,服务开展主要依赖线下咨询的方式实现。这一模式导致用户获取知识产权服务时,时间成本较高;另外,知识产权服务仅通过线下办理,效率极低。创新在线全流程式的服务,高校师生才能够方便地进行在线咨询,进而线上订制相关服务,最终提高中心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因此,在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过程中,高校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将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服务结合,从而形成点击式服务流程,实现在线咨询、订制服务、缴纳订金、签署合同、专家服务的全程式服务,保障知识产权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和转化效率。

(4)现有平台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平台功能仍需完善。本文基于调研结果,发现现有平台服务主要以信息展示为主,服务功能较为单一,需进一步围绕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转移转化进行功能开发,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第一,立足资源供给。一方面联合校内专家与校外知识产权合作机构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另一方面开放信息上传接口,允许科研工作者提供专利信息,并提供对外展示窗口。第二,实现精准资源匹配。一方面对校内师生提供在线咨询、需求提交功能,可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获取符合需求的服务;另一方面对企业提供专利推荐功能和专利价值度评估功能,以促进专利的转移转化。第三,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以“在线服务+专家服务”的形式,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节省用户时间成本。

2 平台模型构建及核心功能设计

2.1 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构建

依据《实施办法》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定位以及当前高校在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构建了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创新性地将生物学中生态链的概念引入到平台模型构建中。生态链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当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历经产生、成长、成熟到消亡的完整过程,实现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在知识产权中,以专利为例:专利发明人可视为生产者,生产者通过专利查新、技术研发生产专利,进而通过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实现专利成长;潜在技术需求企业可视为消费者,当生产者和消费者达成转化意向,即可实现专利的科研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进入实现专利技术的成熟阶段;技术需要迭代,落后则被淘汰,科研工作者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摒弃落后技术,实现整个社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个过程可视为知识产权的生态链,包括技术研发、专利咨询、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应涵盖的服务内容。因此,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概念,构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见图1。图1所示的平台模型揭示了知识产权生态链的几大维度,贯穿平台的运用始终:知识产权供给链实现了服务中心的资源聚集,保证了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和知识产权转化资源的融合;知识产权需求链聚焦于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以及企业的全流程知识产权需求,为其提供需求表达窗口,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服务;知识产权驱动链以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度为核心,通过增加科技成果的曝光度,推动专利的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融合链服务于用户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需求,以专家服务为重要支撑,为用户提供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方位立体服务。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将坚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汇集从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高校知识产权专家、图书馆、技术需求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机构的多角色用户,真正打造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圈。

图1 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

知识产权生态链的各个主体,就是生态链的基本组成单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分享,共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共同维持知识产权服务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知识产权供给者、知识产权传递者和知识产权需求者[27]。

(1)知识产权供给者。知识产权供给者是平台数据的源头,为平台提供持续的数据流。在服务中心平台中,知识产权资源分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和知识产权转化资源,其中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由中心负责上传,包含多类型的知识产权服务,如科技查新、专利分析报告、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托管、专利布局、专利预警等。而知识产权转化资源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待转化的知识产权成果,以专利为主,对有意转化成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专利供给系统,允许科研人员将专利上传到服务中心平台进行展示。

(2)知识产权传递者。知识产权传递者即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先要对知识产权供给者提供的海量异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合,构建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元数据框架,制定统一的数据整合方案,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性[28]。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提高校内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推广服务中心平台,提高服务平台在高校用户中的认知度。最后,基于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智能推荐模型,为企业展示高校的高价值科技成果以及成熟的科研团队,为推动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

(3)知识产权需求者。高校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企业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产权需求,服务中心面对多元化用户的不同层次需求,可基于知识产权供给链为在校师生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资源。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需求提交、智能匹配、价值评估、专家咨询等多种驱动方式,打通供给链和需求链的孤岛局面,让知识产权供给者能找到其目标用户、知识产权需求者能找到其目标资源,实现以需求者为中心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端到端的知识产权需求解决方案。

2.2 核心功能设计

2.2.1 知识产权供给链核心功能设计

为解决平台中知识产权转化资源和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数据采集、产权清理、有效展示和自我营销等问题,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供给链设计多源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系统:通过设置个人管理中心,实现科研工作者个人科技成果的便捷导入;服务中心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上传服务清单和知识产权信息,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对外展示及知识产权动态传递。平台根据注册权限识别不同用户间的业务逻辑和利益关系,实现知识产权数据、服务中心数据、用户关系数据的链式网络,促使服务中心平台与个人用户需求的无缝链接。功能逻辑流程图见图2。

图2 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管理系统逻辑流程图

2.2.2 知识产权需求链核心功能设计

为应对企业技术难题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基于知识产权需求链建立技术需求用户的虚拟社区集群,开发面向用户多元化需求呈现的开放系统,实现用户技术需求相关行为的深度跟踪、动态采集与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高校科技成果、专利数据价值,鼓励科研工作者在深化技术研发的同时,增加专利成果对外展示力度,以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作为桥梁,建立高校研发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动态匹配机制,深化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推荐核心逻辑代码如下:

(1)User-Insert需求名称、行业类别、需求类别、需求描述、个人基本信息

(2)User-Click“推荐专利”

(3)System-获取技术需求企业提交的需求

Demand demand=demandService.get(id);

(4)System-根据分类查询当前数据库中的专利

Listpatents=patentService.findAll(category);

(5)System-遍历patents集合中的每件专利

2.2.3 知识产权驱动链核心功能设计

专利是否具备产业价值决定了专利能否有效转化,专利价值评估对企业寻求专利技术、驱动专利转化具有指引作用。目前已有的价值评估模型有产业法、DCF模型、价值增量法,已有评估方法可操作性较低,实现复杂度较高。为构建可操作性较高的专利经济价值度评估方法,本文考虑通过专家评估的方式,从7个方面构建专利价值度评估指标[29]。此功能设计为:在科研工作者提交专利信息后,服务中心组织领域专家对每件专利进行打分,综合考虑多位专家意见进行加权求解最终专利得分,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在专利详情页面进行展示。专利价值度评估核心逻辑代码如下:

(1)Researcher-Insert专利基本信息IN个人中心

(2)Expert-Insert score IN 评估系统,包括:

Market Application:专利是否投入市场使用,及应用规模

Patentee Ability:专利权人及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Patent Application:待评估专利所属领域专利总量

Patent Share:专利权人持有专利数量的比重

Market Competition:竞争对手及规模

Policy Application: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契合程度

Patent Demand:市场对专利的需求程度

(3)System-计算专利价值度得分

floatpatentValue= (float)(

patent.MarketApplication()*0.1+

bean.PatenteeAbility()*0.2+

bean.PatentApplication()*0.15+

bean.MarketCompetition()*0.15+

bean.PatentShare()*0.15+

bean.PatentDemand()*0.1+

bean.PolicyApplication()*0.15);

(4)System-获取当前专利并设置专利经济价值度得分

patent.setPatentValue(patentValue)

2.2.4 知识产权融合链核心功能设计

为了应对校内师生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需求,平台联合高校内知识产权专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外知识产权服务合作机构,提供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网络管理和专家服务的融合。面对科研工作者的成果转化需求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平台作为媒介,在服务中心和合作机构的联合保障下,可保证成果的顺利转化,将技术研发推向产业实践,从而最大化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实际服务能力。功能逻辑流程图见图3。

图3 知识产权服务专家支持系统逻辑流程图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由知识产权供给链、知识产权需求链、知识产权驱动链、知识产权融合链构成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该模型以构建知识产权生态服务为目标,将知识产权资源及服务纳入到平台运营范围,实现了从资源供给、需求匹配、价值驱动到专家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丰富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类型,提高了知识产权转化效率,提升了知识产权服务效率,解决了在本文调研中所发掘的痛点问题,真正实现了全天候、专业化、覆盖广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3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实现

在知识产权生态链四大维度的指引下,基于知识产权供给链构建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管理系统、基于知识产权需求链构建知识产权需求匹配推荐系统、基于知识产权驱动链构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系统、基于知识产权融合链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专家支持系统,本文以武汉大学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Demo,验证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Demo开发主要涉及内容和应用的技术包括如下5个核心部分。

(1)智慧服务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服务层的展示内容包括:用户服务端、科研人员个人中心、知识产权后台管理中心,涵盖知识产权信息展示、科研工作者科技成果展示、知识产权服务展示、知识产权专家咨询,以及后台的一系列数据管理等。智慧服务层主要采用渐进式框架Vue.js实现,专利价值评估可视化采用开源工具库Echarts。为降低前端展示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耦合度,利用AJAX异步请求技术以及JSON技术来实现前后端的数据交换。

(2)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是整个服务中心平台的核心模块,对应不同角色产生不同业务流程。对具有科技成果转化意愿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有专利信息上传的流程;对在校师生而言,有信息咨询、服务订制、订单管理等流程;对服务专家而言,会有专利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流程;对技术需求企业而言,会有技术难题发布、专利精准推荐等流程。因此,整个业务处理层的实现基于SpringBoot框架,采用Spring MVC与RESTful技术实现对外开放接口。数据访问层则采用MyBatis作为ORM框架,可更好地满足该系统的数据访问需求[30]。

(3)信息管理层。在服务中心平台中,科研工作者、在校师生、技术需求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机构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导致平台内存在海量异构多元的数据,为了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及页面内容的实时响应,信息管理层由数据缓存层和持久层两个部分构成。在数据持久层的实现上采用MySQL,数据缓存层采用Redis缓存数据库。

(4)外部接口层。由于平台涉及多类型的用户和资源,在信息的存储、清洗、整合过程中会面临大量的数据字段,进而导致数据容量较大、类型多元等问题。同时,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对外提供多种数据接口,支持.txt,.xlsx,.csv等多种格式数据的在线导入,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自动清洗整合并依据统一元数据框架进行存储的能力。因此,服务中心平台将依据信息组织、数据库服务等相关理论,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资源元数据框架结构,对外提供简单易用的数据接口,实现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聚合。

(5)数据分析层。平台内置多个复杂的算法模型,为知识产权供给者、需求者、利用者提供决策支持,如用户需求分析模型、专利价值度评估模型、用户数据收集模型、资源智能推荐模型等。同时,考虑到平台数据的递增趋势,平台将构建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批处理分析框架,借助HDFS 实现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借助于MapReduce实现分布式数据计算,利用Sqoop实现Mysql与HDFS的数据传输,并借助Hive和R进一步实现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为服务中心提供知识产权交易的分析报告。

3.1 基于知识产权供给链的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管理系统

在知识产权资源供给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参考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北省科技厅等部门发布的新闻资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知识产权内容分类;从资源内容、业务需求等维度出发,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构建产权转化资源的分类体系(见图4);基于已有的知识产权服务类型并结合高校师生知识产权服务需求调研,制定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分类体系。按照不同资源的基本特征属性构建元数据规范,为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提供统一的资源定位和质量要求,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平稳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图4 知识产权转化资源界面

3.2 基于知识产权需求链的知识产权需求匹配推荐系统

当技术需求者向服务中心提交需求清单时,平台将快速遍历知识产权转化资源库中的所有专利数据,依据提交的需求描述和专利摘要进行主题匹配度计算,并遴选出最符合需求的10条专利信息形成清单推送给相关企业。企业可依据推送结果查看专利基本属性、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信息,以准确定位符合需求的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高校科研团队,实现以专利为枢纽的技术合作。当推送的专利清单不符合用户需求,平台将依据需求内容分类,将该条需求展示在用户需求虚拟社区(见图5),高校科研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当前市场的技术难点,集聚科研智慧寻求突破并承接需求,通过双向互动,实现科研工作者的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难题解决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

图5 技术需求展示虚拟社区界面

3.3 基于知识产权驱动链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系统

平台从市场需求、专利权人能力、国家政策、竞争对手、专利领域等7个方面构建专利价值度评估指标,当科研工作者向系统提交专利后,平台专家库中相应领域的专家将根据评估指标对专利进行打分。平台将整合多位专家的打分情况,并根据指标权重得到专利的最终得分。并生成转化建议报告供用户参考,在专利展览页面进行展示(见图6),为技术需求企业在寻找科研团队、寻求专利转化时提供决策支持,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图6 专利价值评估展示界面

3.4 基于知识产权融合链的知识产权服务专家支持系统

在专利转化过程中,由于供需双方缺少完备的法务知识,导致经常出现交易拖沓、效率不高、产生纠纷等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平台依托知识产权专家和知识产权合作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经纪人制度,在转化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全天候、一对一的知识产权转化服务,负责整个专利权的手续变更操作。同时,积极促成企业和科研团队的技术交流,以平台为桥梁,促成双方进一步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融合的双重进步。面对校内师生的知识产权全流程需求,服务中心平台提供分门别类的专家咨询服务,涵盖校内专家、知识产权合作机构专家等专业团队,提供全天候的专家咨询支持,实现需求咨询、订制服务、专家完成、支付服务费等全流程、无缝式服务,真正实现丰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目标(见图7)。

图7 专家咨询界面

为保证本文设计与实现的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Demo的有效性,根据模型构建阶段提出的功能需求制定测试方案并执行。系统测试工作主要由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两部分构成,验收标准分别对应系统的功能需求。其中功能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通过设计测试用例的方式,利用测试用例的期望输出与系统的实际输出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验证系统功能实现的有效性;性能测试部分则采用压力测试方法,主要根据需求分析中提出的业务性能指标分别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时能够满足项目性能需求。测试结果显示:在功能测试方面,针对知识产权持有者、知识产权需求者、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功能均符合预期结果;在性能测试方面,从系统接口性能、测试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两方面展开性能测试,以发布专利信息为例,当并发数为50时,相应时间为0.12s,总体测试结果较好,已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

4 结语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支持下,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从国际看,我国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仍然处于劣势。2018 年中兴通讯公司遭到美国“封杀”以及美国对华为5G事业的遏制,进一步反映出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中的重要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在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构建以高校为核心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1]。

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本文从实践调研、明确需求、构建模型、平台开发等多个方面对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知识产权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和不同角色的知识产权需求,从知识产权生态链四大维度出发,构建了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原型平台的设计,实现了从知识产权资源融合、知识产权信息发布、知识产权需求定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精准推荐、知识产权网络交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知识产权生态链的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与功能,测试效果良好。本研究团队将把系统代码开源,提供完整的说明文档供其他高校参考利用,期望能为当前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同时本团队也将积极寻求与其他高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研究团队合作,不断完善当前平台的功能,提升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设效率,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服务中心专利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