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现代化求索之路
——《整体系统医药学探索》简介

2020-03-13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药学新药复方

毛泽东主席指出,"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不应该分中西"及“将来只有一个医,应该是唯物辩证法作指导的一个医”,这个医是将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钱学森先生于1988年在《中医通讯》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2007年由科技部等16个部门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促进东西方医药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中医药现代化往何处去的方向问题,应该认识到传承中医药是责任,坚持创新是时代的使命。

面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近期出现的种种边缘化现象,总结其原因在于三个缺乏: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只强调中医药现代化是个过程;缺乏全球视野,满足于自我欣赏;缺乏自我否定,革命性创新意识,满足于追风跟踪,局部改良。结合25年来的思辨,探索、研究.创新之实践,该书介绍了该研究团队提出的整体系统医药学(新医药学)探索发展的内容和历程。其中对新医药学的药学研究,提出的“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系统(药物系统)-系统(生命整体系统)'模式的复方新药研发体系"最具创新意义"".,是一项颠覆性技术,符合徐匡迪院士提出的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沿技术具有的两个共性:一是基于坚实的科学原理,对科学原理的创新性应用;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的要求。

徐匡迪院士指出颠覆性技术由于“所提出的很多创新点子和想法,乍听起来,在行业内部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的想法",“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因而"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是被专家"投"没的。在中国,特别是中医药领域,颠覆性技术更是难于实现,有其深层次原因,简要归纳为:①满足于言必称黄帝,满足于追溯光辉历史,深怕戴上违背中医药理论.反对中医药的政治帽子。②起源于小农经济模式,缺乏自我否定、革命性创新(颠覆性)的理念和精神。③缺乏全球视野,“一带一路”的理念.精神和实践已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东西方一定会走融合之路。④个别领导部门思想僵化,不作为,维护部门和局部的既得利益。⑤专家“投"没的。在新想法冒尖时,有认识上的原因,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个别专家出于私心,中国式"文人相轻”,不是“我"提出来的,再好也不支持。也因怕损害个人声望,影响个人及学术流派的既得利益。也因缺乏远见,忽视颠覆性创新对科学发展的引领意义。⑥缺乏科学辩论,自由探索的机制。往往行政领导.学术权威一言九鼎式下结论等。

中国已进入伟大复兴时期。中国的发展也是势不可挡。中医药现代化走结合.整合.融合创新之路是大势所趋。该研究团队提出愿做普罗米修斯式盗火先驱,“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发展新医药学鞠躬尽瘁。期望更多同道、后进参与中医药现代化传承.创新之路。强烈倡议设立中国“新医药学发展计划".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既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促进西医药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和全球老百姓健康福祉尽心尽力。

全书共分十一章。前三章以论述性文章为主,后八章为各种新技术及应用。第1章为其提出的整体系统医药学(新医药学)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第2章阐述了中药药物系统到整体系统生物学,再发展成临床系统生物学的过程。第3章则从药物系统的整体表征——指纹图谐(finger printing,FP)出发,建立创新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第4章针对中药分离工程是中药制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绿色分离工程”的概念,即通过对传统分离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及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来实现分离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第5章介绍了中药与天然产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系统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在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研发途径和实践是整体系统医药学的药学研究中最重要内容。临床确有疗效的中成药大品种如何阐述其作用机制?如何实现从临床经验方研发复方新药?第6.7.8章给出了三个实例。第6章介绍了组分新药丹参心脉胶囊的研发全过程。第7章介绍了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确有疗效的中成药大品种尿毒清颗粒,采用"系统-系统"模式来阐述其疗效的作用机制。第8章介绍了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系统-系统"模式的复方新药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研发全过程。第9章介绍了采用定量代谢组学模式开展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的机理研究及营养干预相关研究,属于代谢组学用于真实世界研究的早期探索。第10章提出了复方药物的新定义,介绍了中西药复方药物——罗非考昔复方候选药物和西药复方药物——罗格列酮复方候选药物的研究实例。第11章介绍了为发展新药研发体系提供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创新药物筛选平台开展的研究工作。

该书系统、全面介绍了该团队25年来的思辨,整体系统医药学体系的提出,发展、完善和研究的全部过程。既是探索之作,期望作引玉之砖,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尽微薄之力。

图2 罗国安、王义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与参会学生合影

猜你喜欢

医药学新药复方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
中医药学名词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