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劳模的脱贫攻坚三大招——全国劳动模范汪希文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2020-03-13

中国火炬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英村寨劳模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我苦点累点无所谓,省下的钱还能多资助些贫困生。”

……

2019年12月20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工委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走上发言席,代表全市百名市级“最美五老”发言。老人名叫汪希文,是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兴龙村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优秀共产党员”。说起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汪希文就讲了九个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听党话

1938年,汪希文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经历“土改”“互助组”“人民公社”等历次农村变革,他担任过农业互助组记分员、乡镇企业的会计、厂长,组建过建筑工程队,参加过三线国防工业建设,从事过赶马车搞运输。20世纪80年代,汪希文到浙江宁波经营屠宰行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贩牛大王”;20世纪90年代,他回乡办兴农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还投资了215万元,支持8个村的基础建设;进入21世纪后,老人组建育英教育集团,延伸创业之路。经过30多年的打拼,汪希文成了普定县改革开放中勤劳致富的典型。2000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汪希文把国务院发给他的5000元奖金,贵州省政府发的“科技兴农人才奖金”1000元,加上自己的工资1000元,购买了5头母牛无偿赠送给5户农村特困户。这5头母牛生了4头小牛后,又转赠了4户农村特困户。9户农村特困户,经过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就是汪老朴素的“共同富裕”的口头语。

感党恩

今年春节前,汪希文看望了白岩镇中心村的贫困户,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劳动致富后,汪希文从未忘记感党恩、讲奉献,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办好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汪希文所办的兴农化肥厂向灾区捐款1万元,他个人捐款3000元,并向中央组织部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他向中央组织部缴纳特殊党费2万元,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爱党情怀。

在县、镇领导和关工委的帮助下,汪希文成立了育英教育集团。在教育扶贫中,汪希文出资10多万元,请专家培养了1.4万多名农村技术人才。1997年,他与县关工委联合办科技兴农技校,解决农村发展缺文化、缺技术人才的现实问题。

汪希文始终坚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贫困学生。早在1987年,他就开始捐资助学,普定县白岩镇和穿洞村等相关村寨贫困学生都不同程度获得他的资助。汪希文穿着朴素,不讲排场,捐钱的时候很大方,对自己却很苛刻。到安顺采购赠送贫困学生的物品时,他从不坐出租车,而是乘坐普通的公交车。他说:“我苦点累点无所谓,省下的钱还能多资助些贫困生。”对自己抠门,对贫困学生慷慨,是他留给乡民最深的印象。2002年,他出资30万元,办农村儿童文化园;2018年,为27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捐助7.2万元;2019年,为51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学子捐助11.8万元,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每人捐助5000元,考入一本、二本的每人捐助3000元、2000元。30多年来,汪希文资助了400多名贫困学生,受助金额100多万元。考取北大的受助学生沈昱辰在给汪老的感谢信中写道:“一个普通的公益奖,来自一位出乎意料的和气、平易近人的八旬老人,他对青年学子沉甸甸的爱,是新时代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大爱。”受助学生刘娜说:“我是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但要干不平凡的大事。我要把汪爷爷的爱心传递下去。”

跟党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汪希文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对全家人影响很大。他最小的孩子汪朝阳成为普定县铝鑫钙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被评为“贵州省第三届道德模范”。2015年,他家老三汪朝祥被评为“安顺市劳模”。汪朝祥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后来选择了回乡创业之路。他承包4000亩茶园,现扩大到5000亩,解决村寨6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他子女在汪希文和妻子龚昌秀支持下,在普定县、关岭自治县、西秀区、紫云县等地创办了14所幼儿园和小学,有3所小学已交教育部门承办,共解决了480人就业和4000名学生的入学入园问题。

2018年,在老年节来临之际,汪希文为答谢家乡老人对他的支持和厚爱,全家人一致赞同,由他出资办“老人宴”30桌,共邀请临近村寨80岁以上老人欢度老年节,并为85岁以上的6位村寨老人赠送驼绒被,在白岩镇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

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老劳模汪希文喜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劳模纪念奖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汪希文一家继续发扬“劳模精神”,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为补充当地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老夫妻俩和家人商量后,拿出70余万元存款,加上8个子女每人也出资10万元,共凑成150万元设立了汪氏教育公益基金,用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入园的难题,帮助普定县相关乡镇和村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全家人都在致力于把育英教育集团事业办出特色,为脱贫攻坚、为实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育英村寨劳模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榜样的力量!致敬水产劳模
逆境之中育英才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培菁育英 全面共进——福州十中简介之二
锅巴粥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