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渗透
2020-03-12康红秀
康红秀
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得到能力与思维的提升,本文论述了多种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构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是较为全面的,如在面对不同问题的应变能力。虽然对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定义,依然较为模糊,但是不容质疑的是这一理念对于学生能力与思维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解题能力相比传统教学下的学生也更需要加强。所以为达到对学生解题能力与应变能力的增强,教师在课堂中采用问题情境构建的方式,构建一个生活情境,将生活与知识相连接,让其在知识的学习中,明确知识运用的方式。而且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立,问题的解决具有多个思考方向,对于知识的运用有所变化,从而达到应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师可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在操场中的那一个圆形花坛,需要种植草坪,需要测量这个花坛的面积,大家思考一下这个花坛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或者大家还有什么样的方式计算出这个花坛的面积?教师通过对情境的创设,从而知道在生活中圆的面积具有怎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后面的问题,探究多种测量圆面积的方法,培养应变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前期教学中培养其走进数学课堂有一定的。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做出努力,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饱满,并充满趣味性,从而吸引其注意力,走进课堂的学习。例如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个更加贴合其实际生活的情境,吸引注意力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展示多个色彩斑斓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自主走进课堂。
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也满足了各种理念的实施,真正帮助学生走进课堂学习,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快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在不断合作中提高其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分层教学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满足感,从而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两种方式的结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小组分配,每一小组中都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合作任务中每一位同学根据能力做不同任务,最终一同解决问题,得到能力与思维的提升。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历时很长,失败很多,这一过程很多来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也需要具有质疑或者批判意识,创新并不代表着正确。对于已存在的事物,要保持创新意识,从而具有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知识时,教师可先拿出一个铁丝,并将其弯曲成一个圆,并提出问题:谁能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加以引导和让其思考,最后探讨出将铁丝拉长,测量铁丝的长度即可。接着教师拿出一个水杯,让其测量杯底的周长。通过上面的学习,很快就会有同学说可以将铁丝围在底面的圆上,将所围成的铁丝部分拉直运用直尺测量即可。最后拿出一个硬币,依然会有同学运用上面的方法,这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是否有其它方法,最后通过思考发现可以让其在纸张上进行滚动,通过测量滚动痕迹,得到长度。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述这一知识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思考不进行过多干涉,从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在回答中出现很多的方法,教师都加以鼓励,并让学生进行自主验证,从而自主探究,锻炼质疑与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