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军来了!”

2020-03-12

人民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疗队重症解放军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3架军用运输机接连升空,飞往湖北武汉。23时44分,距离农历鼠年春节只剩16分钟,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3支医疗队全部抵达武汉。

病毒潜伏期长、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传染源仍未确定、传播致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没有针对性药物,地方医护人员疲惫不堪,各类防护物资紧缺……防控面临重重困难。

“坚持科学防控、规范诊疗,请武汉人民放心,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预定目标。”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长徐迪雄说。

突进一线,奋战在武汉

“派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派最强的骨干力量。”这是组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时的共识。

翻阅3支医疗队队员名单,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名字。在多次重大任务中,他们用出色表现证明了专业实力—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专家毛青,先后参加过抗击非典、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等任务,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接到奔赴武汉的任务时,他正在医院布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工作。

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陈静,2014年受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战友们并肩战斗,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2018年,她又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了长达8个月的任务。

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宋立强,参加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长期负责呼吸重症监护室。

解放军医疗队专家群体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毛青说。

出发之际,3支医疗队按党章规定成立了3个临时党委和18个临时党支部。450名医疗队员中,共产党员比例达到60%以上。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坚力量。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进驻武昌医院第一天,一位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大姐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李芳欣慰而自豪。连日来,李芳和战友们倾尽全力投入一场场战斗,也将无穷的力量带给那些与病魔战斗的患者。

结合武汉疫情和军地整体需求,联勤保障部队紧急行动起来,从桂林、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抽调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男女医生工作服、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隔离衣各等共计6个品种21.9万套防疫急需的卫生防护用品。

1月26日上午,全军首批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的一次性C级防护服1万套、乙醇酒精3760瓶等卫生物资抵达武汉。

军队医学科研机构加紧开展科研攻关,启动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重症病人优化治疗方案、快速疫苗研发等多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共克时艰,军地心连心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习近平主席对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牢记宗旨、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统帅的指示,更加坚定了一线医护人员战胜疫情,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解放军3支医疗队依托地方定点医疗机构,军地双方密切配合,把地方和军队医疗资源统筹起来,合理使用,及时收治确诊病人,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1月28日,武昌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协同救治的两名重症患者28日出院。同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企业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审批,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快速、简便、精准的核酸检测方案。

解放军3支医疗队联合金银潭医院、汉口医院、武昌医院等定点医院,军地医疗骨干会商病情、制定方案,严密监测重症患者生命体征,调整药物改善患者脏器功能,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提升重症患者的诊治质量。

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也给已经连续超负荷作战一个多月的地方医护人员带来了信心和力量。“部队真的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来了就坚决要求把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交给他们。”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说,“危难之际,解放军和我们在一起!”

猜你喜欢

医疗队重症解放军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