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发展特征

2020-03-12曾素艳

辽宁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交易市场

曾素艳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可分为五大阶段:一是萌芽期的秦汉时期,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支持与管控下的艺术供养。二是开拓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私人雇佣形式为常态的书画艺术市场。三是兴旺的唐代书画艺术市场,主要为王朝的政治需要与审美需要服务,同时民间书画艺术市场因艺术个性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延续与发展。四是宋代出现了自由交易、繁荣发展的书画商品市场。五是延续发展的元明清书画艺术市场。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书画艺术 交易市场

艺术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有特色。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源于秦汉,开拓于魏晋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并延续于元明清。

一、秦汉书画艺术市场的萌芽

秦汉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的起源、萌芽时期,此时的书画艺术市场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王室服务的,起到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作用。如描绘统治阶级尧、舜形象的画像其作用是为统治阶级教诫百姓之用。三国的曹植认为,“存乎鉴戒者,图画也,”那时的人物画可以使人“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汉代出现了书画艺术交易的初期形态,当时称为“佣书”和“佣画”,但那些从事画像者都是服从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去作画的。因此,当时的书画艺术市场可以说是封建统治阶级支持与管控下的艺术供养。

二、开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艺术市场

魏晋至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富有的公卿贵族、阀门士家成为书画艺术的主要支持者,导致私人雇佣形式的书画艺术交易大量出现。魏晋南北朝也是我国书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如顾恺之、曹不兴等著名书画家,个性迥异的美学观点也如初春的花蕾陆续绽放。不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喻示着当时社会对个性书画艺术的需求,书画艺术交易与个人紧密相关,私人雇佣形式的书画艺术交易的大量出现成为必然。此时,佛寺对书画的需求是私人雇佣书画艺术市场十分重要的内容。史上曾记有魏晋名家顾恺之于瓦棺寺画维摩诘像捐钱百万的故事。初始无人相信顾恺之当众放言能给瓦棺寺募捐到百万钱,他闭门在寺里的一面墙壁上画维摩诘像,在将要点眸之时对僧众说“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观者,请施五万;第三日观者,可任其施。”最终大家都被他的作品震憾,“俄而及百万”。此外,房玄龄撰的《晋书·五羲之传》中还有王羲之以自己书写的《道德经》换鹅的故事,这也是进行私人交易书画艺术作品的案例。

三、兴于唐代的书画艺术市场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佛教兴盛,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书画艺术主要为王朝的政治需要与宫廷的审美需要服务,同时也延续了个人对书画艺术个性的追求与发展。唐王朝建立初期有大量反映人们生产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壁画,如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中就记录了当时大量著名画家(如吴道子、阎立本等)基本都受聘参与了当时的壁画绘制。这一情况说明平民大众对书画个性的追求越发自由与浓郁,这对于书画艺术市场的交易是极大的促进。而作为统治阶层的皇室成员也大多有自己在书画艺术上的个性追求,唐代张怀瓘的《书断》曾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后武则天都擅长书法,唐明皇擅画墨竹,唐宗室成员李思训就是青绿山水大家。王溥的《唐会要》曾记载:唐太宗“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洁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贞观、开元之代,自古盛时,天子圣而高才,士人精博而好艺。购求至宝,归之如云”。由此可见,唐代皇族宗室们都喜欢购买艺术名家的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书画艺术市场的交易。大量书画名家的出现和书画风格的演变也说明当时的平民在皇室成员的带领下和经济繁荣的背景中有着强烈的对书画艺术作品个性的追求,这种追求使得书画艺术品的收藏之风更为兴盛。当然,在皇室成员带领下的民间书画艺术品的交易与收藏更多是为了献给统治阶层以取得仕途的发展,真正的自由交易书画艺术市场直到宋朝商品经济的发生下才出现。

四、繁盛发展的宋代书画艺术市场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画汴河两岸不计其数的各类商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宋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各级各类的市场。詹子庆编的《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载: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商品经济的出现,使得书画艺术市场也越趋自由。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宋代的中国书画艺术为自由交易市场,这一类型市场在之后的明清得到了進一步的发展。自由艺术交易市场的特点是开启了以牟利为目的书画艺术作品的交易,有了专门从事书画艺术作品交易的专职人员。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平民大众自觉的把书画艺术买卖作为一种致富的商业行当。于是,书画艺术作品的自由买卖及相关的服务市场在文化与商品经济大繁荣下成为以普通大众为主的书画艺术作品的交易市场,而不再仅仅为王(皇)权或是门阀收藏购买所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交子”的出现不仅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促动因素,也是平民们自由开展书画艺术自由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延续发展的元明清书画市场

元明清可以说是宋代书画自由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元代赵孟頫“空留遗迹传身后,一纸千金争买售”,明代祝允明“海内索书,贽币蹱,辄辞弗见”足以说明两位名家作品在市场中的价格。清代郑板桥曾自书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赠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犹恐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结,只当秋风吹耳边”。郑板桥的这则润格可以说是有力说明清代书画艺术市场的自由交易是宋代书画艺术品自由交易市场的延续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历史上各时期的书画艺术市场各有自己的特性,但都有离不开统治阶级的支持与管控,以平民百姓为主要参与者的商品经济下的自由书画交易市场可以说是古代书画市场后期发展繁荣的主调。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交易市场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学习札记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中国与希腊古代洪水神话比较探究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