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2020-03-12马舒

现代妇女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想化攻击性姿态

马舒

“我们只要认真做好自己,不必为了迎合某些人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所愿其实不应该用追求而应该用吸引来获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临近期末,与小依进行了第7次咨询后,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信,信的结尾她如是说道。如果你不曾认识和了解过小依,一定很难想象这样一段看起来“成熟”甚至“超脱”的感慨,居然来自一个13岁的女孩。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个朋友

开学伊始,小依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她显得有些拘谨,用细小的声音、缓慢的语速开始诉说她内心的困惑。

“老师,你有被最好的朋友背叛过吗?”问出这句话,小依几乎就红了眼眶。原来,小依在一年级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是她的“第一个朋友”。

小依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友谊,但也经历了第一次的绝交与排挤。不久后,两人的友谊变成了三个人的友情,小依开始逐渐被忽略,成了朋友眼中的隐形人。为了挽回友谊,小依拼命帮朋友值日、写作业,做各种事情,换来的却是朋友的不屑和冷漠。无法忍受的小依,最终提出了绝交。绝交后,朋友在全班散播对小依的恶语,很快,小依被全班同学敌视和孤立了……

“從这件事之后,我就一直一个人……”小依擦干眼泪,将纸巾用力却小心翼翼地攥成一团。

理想化的友谊

小依说她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感觉大家都很疏离,都是“虚假、表面”的友谊。我很想知道,小依希望拥有的“真正的”友谊究竟是什么样的。在第一次咨询的最后,我们进行了探讨。小依说:“理想的朋友是心思细腻、贴心的,像我一样的;理想的模式是只有两个人,互相对对方都是真诚的。”

我从小依的理想化中感受到,她对友谊有着美好而童真的幻想,她渴望一个稳定的朋友和关系。而且,她不惜用讨好的姿态去维系这段关系。我感到疑惑,这样的理想化是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为那段“不幸遭遇”吗?而这段遭遇真的只是“命运的不公”吗?

小依的家庭

在接下来几次的咨询中,我们的谈话深入到小依的家庭。

小依有一个7岁的妹妹,姐妹俩关系并不好,小依说:“妹妹的哭闹总能得到父母的偏爱和偏袒,而爸爸就是那个最偏爱妹妹的人。我恨父亲,他总是无条件地偏袒妹妹,从小到大,对我不管不顾,还经常责备我甚至说很过分的话。我还不如没有这个父亲!”小依频频流泪,痛恨和委屈混在一起,可能她自己也分不清……而谈及母亲,小依开始展露出一些攻击性。“她总是逼迫我变得优秀,我不管多努力,她对我永远都是否定和不理解,永远都是。”小依的妈妈是本科学历,小时候就非常优秀,而她总是用她小时候的经历来要求小依。

我从小依的态度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强烈不满,我擅自以为,母女俩的关系并不亲近。然而几天后,与班主任和小依妈妈的沟通,让我心中蹦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从小依妈妈口中得知,妈妈其实是小依在家中唯一的“谈心对象”,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小依都会和妈妈说,小依经历的这些事,妈妈都清楚地了解细节。而班主任的话让我知道,小依的成绩一直优异,在学校也很爱表现,学习动机并非只是妈妈的“逼迫”。

小依与母亲一方面交流较多,这是小依的一个心理资源;另一方面妈妈要求高,经常否定小依,让小依感到委屈、愤怒。母女俩的关系看起来很矛盾……

依恋关系与同伴关系

最后一次咨询,小依说她觉得自己变了,她道出了新的理想——不需要朋友,不在乎任何人的感受,但也不想伤害任何人。再看看小依的那封信,是如出一辙的姿态。回想第一次的理想化,两种理想化却像是两个极端。从“童真”到“超脱”,从“讨好”到带有攻击性的“无谓”,是什么改变了小依?

带着疑惑,我进行了第4次督导。一切不解,在深入的探讨中联结在一起,有了头绪。

小依的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极其不稳定的,对小依缺乏关注和价值肯定。而母亲也许是小依成长至今,身边唯一一个“稳定的客体”。小依与母亲的关系却很矛盾,根据安思沃斯关于早期母子依恋类型的研究,母女俩的相处模式更像是反抗(焦虑—矛盾)型依恋。研究表明,在这样的依恋关系中,母亲有时会悉心呵护孩子,有时又表现得烦躁不安,孩子无法预料自己在需要照料的时候,将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对母亲产生矛盾的感情。一方面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不断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另一方面在相处中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小依的妈妈是小依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但在学业、能力上对小依有很多的否定和不满。这样的母子关系并非安全的,小依却绝不能失去它。

小依的第一段友谊、对现在同伴的认知、理想化的两极分化,都体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姿态:“讨好”与带有攻击性的“无谓”,极像反抗型依恋关系的模式——不断寻求关注,不惜用讨好的策略来维系一段关系,极度害怕对方的离开,同时希望得到友好且稳定的对待;但是,当这样的姿态无法保护自己,小依就会用攻击性的姿态来“防御”伤害。

研究表明,母子依恋关系对儿童的友谊质量、数量都有显著影响;而早期关于依恋关系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小依的故事似乎也与这些研究结论相吻合,与母亲的不安全依恋对小依的同伴交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安全依恋的模式似乎被复制到了小依现在的同伴交往中。

未来的咨询方向

我与小依已经走过了一整个学期、7次咨询,但一切都还只是开始。未来的咨询方向可能是:倾听小依内心的需求,帮助她觉察自己的人际模式;调整小依与母亲的关系,将其发展为更安全、更稳定的关系;帮助小依尝试发展新的交往行为(人际策略);调整歪曲认知。

小依本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花儿,愿我能见证她自信地成长与绽放。

(摘自《心理与健康》)(责编 拾谷雨)

猜你喜欢

理想化攻击性姿态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