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首位通过法考的盲人:与黑暗抗争二十年

2020-03-12魏芙蓉

华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慧视障残联

魏芙蓉

35岁的盲人王慧不“盲”。

他中等个头、体态微胖;说起话来音量高,语速快;一身黑色的Polo长衫搭配墨绿色针织马甲,精气神十足。

除了方框眼镜背后那双低垂的眼睛,你不会觉得他有什么不同,但實际上,他已经和黑暗抗争了二十年。双目全盲的十年时间里,王慧依靠信息技术拥有新的“眼睛”,先后成为兰州大学历史上首位盲人学士、天津市首位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证考试的视障人士。

作为视障工程师,十年信息无障碍之路中,王慧自发为视障人士普及电脑和智能手机使用知识,成立“心之光无障碍智能体验中心”接待盲友咨询,被天津的视障群体所熟知。

王慧认为,残障既不“明亮”,也不“灰暗”,但由于一些便利条件没有惠及,使得部分视障群体仍困居在“黑暗”中,他试图用无障碍信息技术撬开一道口子,助其走出“盲区”。

困居“黑暗”

一场“特别”的考试,让王慧火了起来。

2019年,全国法考客观题的考场上,一场有声音的考试在司法局为王慧单独设置的机考考场进行着,王慧在读屏软件支持下,语音听题,键入答题。

此前的备考过程超过一年。阅读资料时,明眼人用眼,王慧用耳;为提高效率,他把手机读屏的速度调到每分钟600字,相当于常人语速的6倍;兼顾工作,时间紧张,王慧便凌晨四点起床听资料,到晚上理发时,妻子高建华发现,理发师的剪子还在脑门上挥动时,王慧就那么坐着睡着了。

打字不是难事,打准确难。拼音输入法对明眼人而言准确率也难达100%,对依靠听音来辨字形的盲人来说更甚。为此,王慧自学五笔输入法,遇上偏旁生涩难懂,他便喊来明眼人妻子将字形画在自己手心,靠触感识记。

这一年法考,全国有11名视障人士报名参加,均获得了单独编场考试资格,并启用了司法部专为视障考生开发的考试系统。王慧名列其中,他提前30分钟便完成了作答,其后成为天津首位通过法考的视障人士。

十年前应聘盲校教师,王慧曾因盲被拒,到十年后报名法考时,获得合理便利的参考过程比结果更让他惊喜,“还以为又会是盲人前路探索的牺牲品”。他察觉,无障碍之路得到拓展,“盲区”的边界在收缩。

和黑暗相处十余年,视障群体所面临的困境王慧深有体会。盲人出一趟门并不容易,王慧每次独自出门,高建华都觉得是“大冒险”。坐公交麻烦,乘地铁麻烦,走路怕摔着。由此,不少视障群体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家中。

夫妻二人接触过各色视障人群中,不乏有人能够实现正常买菜、旅行;更有甚者在每年春节,盲友们通过触摸麻将牌的花色,可以搓上一整宿。

“视障不意味着灰暗”,王慧在无数个场合强调。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合理的、便利条件没有普及,让相当一部分视障群体仍困居“黑暗”中。

成为“王老师”

让大家走出家门,信息技术在过去十年一直被王慧作为“撬点”。当盲人的手机和电脑安装上读屏软件时,应用内的文本、操作按钮甚至是图片样式都可以被朗读出来。

王慧最早在2008年使用类似的工具撰写论文,失明伊始,它们成为王慧的“眼睛”,帮他在“黑暗”里扒出一道口子。

2008年,借天津市残联举办盲人艺术节的契机,他向当时的残联工作人员提议道,“节目我不会,我给大伙讲讲电脑知识吧”。第一个讲授班在残联支持下办起来了,报班的十几名学员,以老年人居多。

智能手机尚不普及,电脑是当时主要的上网工具。对于几乎没有使用基础的学员,识记键盘是教学第一步。“学好读屏软件就得熟记键盘键位;打字用到的汉语拼音和盲文的拼音有不小差别,大伙还得重新学拼音”,王慧回忆。

其间有学员为了学会打字,每天背3个小时的汉语拼音;用泡沫塑料制作键盘模型,记键位,练指法。

2012年开始,智能产品更新迭代,传统的按键手机退场,智能手机占据主流,相较电脑,手机成为更便捷的上网工具,王慧随之也把教学的重点转移至智能手机的操作上。

如今,熟悉王慧的人,见面都习惯喊他“王老师”。因为自发且无偿为盲人朋友讲授手机和电脑的使用知识,他成为“王老师”,在天津的视障圈内被熟知。

2008年至今,王慧的声音遍布在天津的市、区各级残联,还有文化馆、图书馆。王慧的第一批学员孙师傅发现每次开课只要王慧在微信群里一喊,群里的盲友们近半数都会回应。和王慧相识十年,他估计“天津各区的盲人,超过一半的都上过他的课”。

王慧夫妻二人位于向阳路街云阳里小区的家也一度成为盲人朋友聚集地。电脑、手机不会用,智能家居连接出问题了,大伙都来求助。向阳路街区云阳里小区居委会也注意到了王慧,居委会主任张博介绍,2019年6月,居委会搬迁后,将原活动室作为授课场地无偿给王慧夫妇使用。这间活动室现在成为王慧夫妇接待盲友咨询、普及信息无障碍技术的主要场所。

走出家门

2020年1月初,“心之光无障碍智能体验中心”,一间10平米的办公室里,王慧和妻子高建华,以及张心语母女俩,四人围绕一张方桌而坐。

张母说,因病失明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因活动范围受限,张心语很少出门。现场,王慧向张心语抛出数个问题大多被张母代为回答,女孩拉扯着手里的皮手套,鲜有回应。仅有的几句答语中,张心语吐字缓慢,需要母亲的提示才能完整作答。王慧认为,数十年来的封闭环境,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张心语的思维和交流。

在张心语家中,没有配备无线网络,她也从不使用智能手机,大部分时候张心语使用家中一台插卡式音响收听广播。

过去十年,处在信息的“盲区”中,张心语的生活陷入停滞。十年信息无障碍之路,王慧不止一次见到过张心语的“影子”。

“当一位视障朋友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残障朋友出现在法庭上,他的身份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检察官抑或是法官,大家不再觉得惊奇,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尊重他们的身份,像看普通人的眼光一样看待他们,到那个时候,可能真的就抹平了残障与健全之间的鸿沟”。

对王慧而言,愿景实现的第一步,首先是盲人能够走出家门。但无障碍之路很漫长,目前看来,过去十年来自己推动信息无障碍努力远远不够。

摘编自《新京报》官微2020年1月12日

猜你喜欢

王慧视障残联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翘首远望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粒粒皆辛苦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Classroom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One Literary Study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