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阻击战,人人都是战士

2020-03-12肖婷婷

华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武汉疫情

肖婷婷

1月20日,很多人会铭记这个时间点。

这一天下午,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两天前刚刚就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有医护人员感染,并呼吁“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

面对凶猛的疫情,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出台:1月23日起,武汉、黄冈、鄂州等多个湖北城市陆续宣布“封城”,限制公共交通出入;同日,广东、浙江、湖南三省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其他省市陆续跟进。

这意味着,人与人,小区与小区,村庄与村庄,城市与城市,省与省,国与国,要么自我隔离,要么被动隔离。这是大流动中国的暂停时刻,也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自我隔离行动。

封村、封城、禁足、禁止聚集、交通管制……“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在这个中国摁下暂停键的时刻,在这个国人集体禁足的隔离日里,在众志成城、一心抗疫的同时,有人毅然请缨,勇敢“逆行”……

点亮希望 驱魔救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批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源源不断持续增援。

辽宁一个省,24小时就集结了1000名医护人员赶到湖北;“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国内医疗界最顶尖的四大医疗“军团”会师武汉;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

截至2月14日24时,全国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护人员(不包括军队系统)支援湖北省的医疗救治工作。

哪里有险情、灾情,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解放军的身影。

1月24日农历除夕夜,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紧急抽组三支医疗队各1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搭乘军用运输机,千里驰援武汉战“疫”第一线。

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医务工作者管理。此前两小时,8架军用运输机“增兵”武汉,950名军队医护工作者与先期抵达的450名医疗队员“会师”火神山。

2月13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空军出动运-20、伊尔-76、运-9共3型11架运输机,分别从乌鲁木齐、沈阳等7地机场起飞,向武汉空运医疗队队员和物资。这是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中国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空运任务。

从除夕夜“出征”,到“增兵”火神山医院,再到2月13日再派医护人员赴武汉,中国军队已三次派出4000余名医护人员。

正是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逆行的身影,为患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谱写着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壮丽战歌。

“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我必须去!”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护士佘沙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那时,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但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湖北暴发的疫情,她毫不犹豫三次请战,2月2日终于如愿,加入四川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战“疫”。

佘沙是成千上万“逆行者”中的普通一兵。前方疫情很重,感染风险很大,但身上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盼,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他们义无反顾笃定前行。

1月30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

“刚收的患者病情很重,呼吸衰竭合并了严重的休克,血压血氧都很差。我给他做肺复张,进行持续补液抗休克治疗,还给呼吸机换了两大罐氧气,终于在下班前患者排出尿了,好了一些……”寥寥数语,却是生死时速。这是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侯思远讲述的一个值班片段。每一分、每一秒,医护人员在人们看不见的战场上,与病魔搏斗,拼尽全力抢回同胞的生命。

有战争就会有伤亡,有牺牲。与疫病的早期交锋中,14名医务人员以自身的感染佐证了新冠病毒“人传人”的判断;在与疫情的阻击战中,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猝然病逝,湖南衡山县28岁药师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李文亮医生去世前还想着回到战斗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到2月14日,共有1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新冠病毒,其中6人死亡。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白衣天使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鲜花、果篮、掌声……2月6日,黄冈“小汤山”又有4名患者治愈出院。来自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月18日11时,全国已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72例。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病人康复更令人高兴了;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没有什么比不断增长的治愈病例数更能给人希望了。

别样战“疫” 唯愿平安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除了医护人员的初心坚守,更有着无数像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各级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社区、在乡村,从一线专业医护、爱心捐款捐物到便民服务、防疫宣传,维持城市运转,以各自方式坚守“疫”线,守望相助,奉献出大爱与温暖。

70多岁的王奶奶和老伴已经好几天都没出门了,子女都不在身边,由于隔离也不能来看望他们。疫情暴发,各项生活物资紧缺,因春节期间交通不便,他们每天仍要徒步冒着风险去购买蔬菜、食品。

这让平安人寿陕西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段二斐始终放心不下,于是他就成了老两口“菜篮子”的供應源。每隔三天,段二斐便将为老人订购的蔬菜打包送到门口,敲敲房门,放下菜篮子就走,隔一会,老两口再将菜篮子提进去。连日来,他们之间早已达成默契。

作为多年来践行公益的热心人,段二斐看到社区居民“菜篮子”面临问题,便集合社区爱心人士,多方联系到一家蔬菜、食品供货渠道,设立社区便捷点,按照平常进菜价为居民“送菜上门”,这样的爱心行动,解决了大家的实际需求,也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望亭松,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平安好医生抗新冠病毒指挥中心专家组成员、医疗院长,曾参与抗击上海地区多起重大医疗事件。这次,这位有着多年医疗经验的“老将”的战场,变成了线上,他和团队在线7*24小时提供疫情问诊服务。

“我一月初经过武汉,今天从六点半到现在一直发烫,右胸有点闷。”1月23日晚,平安好医生线上问诊室接到一位正在山东某车站候车的用户的咨询。

经过详细的问诊,望亭松判定其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并进行系列指导,同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安排就近站点下车由救护车送当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筛查。好在,患者最后排除了疑似,安全到家。

由于春节返乡人多,农村防疫形势更为严峻。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菌感染课题组负责人卓超教授等30位主治医师、专家,积极参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中国平安、中国科协、中国科技网等单位发起的“健康守护——抗击新型肺炎 乡村医生培训志愿服务行动”,助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超万名乡村医生参与,截至2月9日,已线上播出培训讲座27场次,累计逾8000万人次观看直播。

“您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在疫情非常时期,请您尽量少走动,戴好口罩……”这是王常月每天重复上百次的一句话。春节期间,他拿着喇叭走街串巷,把正确的防护知识送给每一位乡亲;带着袖标在村口站岗,耐心劝阻村民不要走亲访友,将传染危险防范于未然。

王常月是平安普惠河南分公司的咨询顾问。老家河南濮阳县王庄村,常驻人口约两千人,外出务工人员也有五百人以上。按照习俗,每年春节走亲访友是当地一个固定项目,这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村民们长期务农,很多人都没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大年初一一早,他就加入村委会志愿者巡视队伍。

“守住这道门,就是封锁了病毒的入口,就是守住了一村人。”隔离村民的生活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大家的防范知识有了提升,村里没有发现一个疑似和确诊病例,这对王常月来说,是最大的肯定。

在这场人类与疫情的搏斗中,到底有多少“平凡的英雄”参与到了其中无法计数。正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才能让我们充满希望。

各省(区、市)启动一级响应

全国各地除了大力驰援湖北和武汉,31个省(区、市)先后启动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打响对疫情的阻击战。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发布”,一级响应机制的具体措施包括:

在全市各机场、火车站及所有进入上海的公路、水路道口,对重点地区来沪航班、车次、轮船及过往社会车辆所载人员开展体温测量及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对发热人员采取临时隔离、转送定点医院等措施。

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各区准备集中隔离观察场所、人员及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对被观察人员做情绪疏导、生活保障、定时体温监测和健康观察,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对已在沪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加强社区排摸,落实主动报告。做好市民健康教育和风险提示,加强社区科普,减少社区聚集性活动。

卫健等部门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接诊、筛查流程,做细做实预检分诊和信息登记,加强对来自重点地区就诊患者的识别筛查。严格落实院感防控要求,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各相关部门做好口罩、药皂、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和主副食品的市场保供工作,加强对商业设施、菜市场等场所的日常消毒和卫生管理。

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文化旅游设施实行闭馆或停止开放。

取消春节期间相关营业性演出活动,演出场馆发停演公告并配套公布退票方案。停止组团赴武汉旅游,计划前往武汉旅游的团组全部取消,相关旅游费用全额退还游客。

資料来源:新华网2020年2月12日、《中国周刊》2020年2月13日、《新周刊》2020年2月14日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决战武汉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