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解剖帝国主义的独特理论创新
——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精华

2020-03-12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帝国主义资本论

王 东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深厚哲学基础——《哲学笔记》中的黑格尔逻辑学与《资本论》逻辑

列宁集中写作《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是在1915年10月至1916年6月,而在此之前,从1914年11月至1915年5月这7个月间,列宁一连写了8个《哲学笔记本》。这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从形式上看,列宁8个《哲学笔记本》的开端与重心,首先在于黑格尔逻辑学,而其背后的注视中心,却是马克思《资本论》逻辑。《资本论》逻辑及其蕴涵的辩证法,既是列宁帝国主义研究的理论典范,又是其方法论源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列宁《哲学笔记》是其《帝国主义论》研究的哲学导言、哲学奠基。

列宁《哲学笔记》的主要部分,是1914年11月至1915年5月末写成的8个《哲学笔记本》。这8个《哲学笔记本》,列宁本人写下的名字是《哲学笔记本——黑格尔、费尔巴哈及其他》,其中头3个都是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笔记,属于最重要的。

然而,很少有人进一步追问,列宁如此重视黑格尔逻辑学的深层奥秘是什么?列宁其实不仅是学习借鉴黑格尔逻辑学、辩证法的哲学遗产,更重要的,是想通过黑格尔逻辑学这条特殊途径,比前人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资本论》逻辑、马克思唯物辩证法。

在《哲学笔记》中,至少有五个地方透露了列宁思想这个深层奥秘,却至今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第一个地方,是在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三个笔记本开头,列宁发现黑格尔的共殊观——单一、特殊、普遍关系的辩证法——有一个“绝妙公式”时,列宁特别注明“参看《资本论》”。[1]83

第二个地方,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概念论开头,列宁写了一个带总结性的理论纲要,要求特别注意的主题就是“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的问题”。[1]149-150

第三个地方,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要义四则”中的第三则,直接点出问题实质:“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1]151

第四个地方,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前一半讲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纲要,后一半讲的却是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纲要,最后画龙点睛地说明自己的思想主旨,首先是更好地用马克思《资本论》逻辑,来解决当下问题,并且列出了《资本论》逻辑骨骼:商品——货币——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个地方,是在列宁8个《哲学笔记本》的最后,作出《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个最富于总结性的理论纲要,最终回到马克思《资本论》逻辑:从“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1]307

看来,在列宁这里,马克思《资本论》是解决时代问题的最高典范,在两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典范作用。第一,马克思《资本论》逻辑,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内在矛盾、时代本质,作出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最好理论分析,因而是我们进一步分析当下资本主义新发展、新阶段的出发点。第二,马克思《资本论》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三者同一原则,是运用辩证法,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论与辩证法核心,来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法论典型。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结尾,总结了黑格尔辩证法体系及其辩证法要素,其中三大要素之首,就是“观察的客观性”,要求从客观事实出发,抓住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

而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讲到马克思《资本论》逻辑时,更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资本论》,怎样充分体现了“观察的客观性”原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在这里,在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检验。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新时代观,其首要的立足点,就是观察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占有事实,全面系统掌握客观数据,研究各种各样的科学文献。

《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就是透视列宁体现观察客观性的一面最好镜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借鉴。

列宁在写作《帝国主义论》时,都看了哪些书,哪些论文呢?

列宁是在1915年末开始着手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著作的。在此之前,即在1915年10月25日以后的某一天,列宁收到果·尼·波克罗夫斯基的一封信,他建议说:“鉴于彼得格勒帆船出版社要出一套总标题为《战前和战时的欧洲》的丛书,应参加该丛书的出版工作并撰写一本论金融资本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从经济方面论述帝国主义的绪论性质的概括性的小册子。”[2]列宁于10月30日复信波克罗夫斯基,接受了他的这一建议。急迫的革命事务使他不能立即开始写作。直到这年末他才得以开始着手这项工作。1916年1月11日他在致高尔基的一封信中说:“目前我正在着手写论帝国主义的小册子。”[3]238在这段时间内,列宁先在伯尔尼,随后又到苏黎世等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仅仅从收录《帝国主义论笔记》中的材料来看,列宁在准备过程中共阅读了148本书(其中德文106本,法文23本,英文17本,俄文2本)并做了笔记,同时还从49种期刊(德文34种,法文7种,英文8种)上,摘录了共232篇文章。这些书刊包括他所能得到的有关各国的经济和技术,现代史和地理,政治和外交,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切文献资料。他既仔细地研究了有关的长篇经济学巨著,也没有漏过专门阐述某个专题的小文章。对大量的各式各样资料的综合整理,为全面论述帝国主义问题打下了基础。

他从经济到政治,对帝国主义的实质全面进行了探索。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研究所应用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证实自己的论点,他引用的不是个别材料,而是关于全世界经济基础的材料的总和。他在研究工作中利用了大量文献资料。他阅读了经济史、科学技术史、政治史、外交史、战争史、殖民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工人运动史等方面的许多文献,收集了世界经济地理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他查考过的用多种文字出版的各国的书籍、学术论文、报刊文章和统计资料等,多达几百种。

20本笔记表明了列宁帝国主义学说的理论渊源,表明了列宁在研究过程中对前人的思想材料的充分利用。他阅读和摘引过的既有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也有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还有大量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资产阶级官方的各种报告统计资料。甚至资产阶级政治家的观点,他也未放过。

列宁在20本笔记中,通过对资料的选取和摘录、对资料所含思想的转述和概括、对资料的评论和批注,指出了现代帝国主义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高度发展必然造成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出现;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家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来源——《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的希法亭与霍布森

很少有人问津的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其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研究并没有脱离那个时代国际社会思想发展主潮,他把奥地利学者希法亭金融资本论、英国学者霍布森帝国主义论,作为自己的两个主要理论来源。

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时代观,其现有的理论内容早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广为人知。

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列宁究竟是怎样研究时代问题的,怎样写出《帝国主义论》形成其时代观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却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具体翔实的回答的。尽管列宁当时留下写作《帝国主义论》时的准备材料《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可是这一套笔记迄今还鲜有人作出专门研究。在我国仅见1992年翻译出版过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的旧作《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除此之外,似乎至今还没有见到第二本学术专著,甚至连专题的学术论文也是凤毛麟角。

正是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在这里,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作为主要依据,作为列宁时代观形成的思想实验室,力求历史具体地再现出列宁当年究竟是怎样研究时代问题,形成自己的时代观的。

从中也可能清楚地看出,列宁同这两个主要理论来源之间,形成了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认真汲取他们的一切主要学术成果和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是根本超越他们的历史局限与理论局限。

(一)对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笔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从《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可以看出,列宁特别看重的,首先还是希法亭的“金融资本论”。

列宁对希法亭的“金融资本论”,采取了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一方面,列宁基本肯定了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理论分析,认为其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用;另一方面,列宁也分析了希法亭金融资本论的历史局限和理论局限。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希法亭金融资本论是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金融资本》一书是鲁道夫·希法亭的主要著作,1910年在维也纳出版,1912年出俄文版。它以银行资本对工业资本的统治为中心来阐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历史趋势,对帝国主义的一些经济现象,如银行信用、虚拟资本、垄断组织和资本输出等,做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从列宁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提纲》中可以看出,列宁在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时,多次引证和利用了《金融资本》中的一些论点和实际材料。列宁肯定这本书对帝国主义所作的理论分析,同时也批评了它在帝国主义的—些重要问题上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关于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的笔记,见于列宁第8个笔记本(太塔)。从笔记来看,列宁主要注意到希法亭这一著作的六个要点:

第一, 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有个副标题《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触及了帝国主义时代观及新定位这个基本问题,引起了列宁的高度关注与理论共鸣。列宁在笔记中写下了“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4]369等话语。

第二,希法亭对银行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列宁的理论关注。列宁在笔记中摘录了“银行的作用”[4]370、“银行的三个职能”[4]371、“作为‘国际银行家’的国家”[4]371等内容。

第三,希法亭从银行作用,引申到对金融资本的研究,这样一条基本思路,也在列宁那里得到了高度肯定。列宁在笔记中写下了“金融资本的定义(和341):金融资本=‘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4]372-373、“卡特尔=‘使竞争受到阻碍’”[4]373、“卡特尔同资本输出的联系”[4]373、“金融资本和‘社会生产的组织’”[4]373、“随着联合制的发展,为本身需要的生产增加(但也是为了商品生产)”[4]373等文句。

第四,希法亭进而论述了金融资本的政策,必然追求三种目的,最终必然导致垄断,这样一种理论分析,也引起了列宁的共鸣。列宁在笔记中写下了“金融资本的政策”[4]374、“金融资本的政策追求三种目的:第一,建立尽可能广大的经济领土;第二,用关税壁垒挡住外国的竞争;从而,第三,使这些地区变成民族垄断同盟经营的地区”[4]374等文句。

第五,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最后画龙点睛,点出金融资本的本质要求,不再是民主自由,而是垄断统治——这一点更引起列宁高度关注。他在笔记中记录了“金融资本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统治”[4]374、“民族和帝国主义”[4]374、“寡头统治代替民主”[4]374、“无产阶级对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的回答,对帝国主义的回答,不可能是贸易自由,而只能是社会主义”[4]374等文句,并提醒“注意”“恢复贸易自由=‘反动的理想’”[4]374。

第六,对希法亭《金融资本》一书的笔记最后,列宁画了一个大方框,写下自己的结论,特别注重揭示“金融资本”与“资本垄断”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金融资本=统治着工业的银行资本。

(说“金融资本=银行资本”,还不够吗?)

三个主要因素:

大资本的发展和增长达到一定程度……

银行的作用。(集中和社会化。)

垄断资本(控制某工业部门相当大的一部分,以致竞争被垄断所代替)……

瓜分世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4]375

列宁特别提醒要“注意”“每一个资本主义垄断组织都有一个固有的欲望,力图用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来加固经济垄断,使之牢不可破”[4]375。

《金融资本》一书也暴露出希法亭经济理论中的一些错误,导致他后来堕落为机会主义分子的某些理论线索。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金融资本》一书的作者在货币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并且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

归纳起来,希法亭对帝国主义的论述有以下四个缺点:一是关于货币的理论错误,二是忽视世界的瓜分,三是忽视金融资本与帝国主义的寄生性的关系,四是忽视帝国主义与机会主义的关系。

(二)对霍布森《帝国主义》一书笔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二

从《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还可以看出,列宁对于霍布森的“帝国主义论”,还是给以高度重视、高度评价的,将其作为自己帝国主义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同时也指出了其自由主义的历史局限与理论局限。

《帝国主义》是英国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的主要著作,1902年在伦敦出版。该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帝国主义的经济》,第二篇《帝国主义的政治》。书中收有大量实际材料,具体地描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资本输出、以剥削附属国和殖民地为主的经济寄生性的滋长等情况。列宁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时,利用了霍布森的这部著作提供的大量实际材料。列宁认为,该书的“作者所持的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的观点”,但“他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点和政治特点作了一个很好很详尽的说明”。[5]列宁还指出:“霍布森论述帝国主义的书一般说来是有益的,特别有益的是它有助于揭露考茨基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要虚伪之处。”[4]105

具体分析起来,列宁对霍布森《帝国主义》一书的笔记,主要关注的是以下六个要点:

第一,霍布森的书名、开头与全书,全都突出了“帝国主义”这个核心概念,这一点首先引起了列宁的高度关注与充分认同。列宁在笔记中记录了“真正的殖民就是宗主国的居民迁往荒无人烟的地方并把他们的文化带到那里,而征服其他民族则已是越出了真正民族主义的范围(‘对这种真正的民族主义的贬损’)(‘虚假的殖民主义’),这已经是帝国主义性质的现象”[4]450、“现代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政策,其新东西主要地就是它已被若干国家所采用。关于一些互相竞争的帝国的观念,实质上是现代的观念”[4]450等文句。

第二,霍布森具体描述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及其为此展开的你死我活的生死斗争,也引起了列宁的高度关注。列宁在笔记中摘录:“帝国主义就是这种歪曲,在帝国主义制度下,各民族超越了简单的同化界限,把不同民族类型之间的健康的、有激励作用的竞赛变为互相竞争的帝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4]450-451

第三,霍布森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是垄断资本、金融资本的必然要求、必然趋势,这一点也引起了列宁的充分注意。列宁在笔记中摘录了“美国国内市场已达饱和程度,资本再也找不到投资的地方”[4]459、“工业大亨和金融大亨所属的。同时又属于他们的共和党,所以把帝国主义作为政策和政治实践,其明显的原因正是这种对国外的工业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突然的需求。罗斯福总统及其有‘明确宗旨’负有‘文明传播者使命’的政党的冒险热情不应当使我们迷惑。需要帝国主义的是洛克菲勒、皮尔庞特·摩根、汉纳、施瓦布先生及其伙伴们,是他们把帝国主义加在这个西方的伟大共和国的头上。他们需要帝国主义,因为他们想利用本国的国家手段为资本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否则,这些资本就成为多余的了”[4]459-460、“所谓帝国主义,就是工业巨头力图用寻找国外市场和国外投资的办法为自己剩余的财富的洪流扩大河道,以便安置他们在本国卖不出去和无法利用的商品和资本”[4]461等。

第四,霍布森《帝国主义》一书,注意到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的紧密结合,由此引出国家功能上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斯密等人的“守夜人”假说,这一点同样引起了列宁的理论关注。列宁在笔记中摘录:“对现代(注意 概念)帝国主义的实际历史的分析,揭示了形成帝国主义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结合。这些力量根源于一定的工业阶层、金融阶层和行业阶层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这些阶层在帝国扩张政策中寻求私利,并利用这一政策来保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特权,对抗民主派的压力。”[4]467

第五,霍布森还揭示了新老帝国主义的区别所在,这一点也引起了列宁的注意。他在笔记中摘录了“新帝国主义和老帝国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一个日益强盛的帝国的野心,被几个互相竞争的帝国的理论和实践所代替,其中每个帝国都同样渴望政治扩张和贪图商业利益;另一方面,金融利益或投资利益统治着商业利益”[4]475、“但是帝国主义打入中国,其经济任务,我们知道,完全不是为了进行一般的贸易,而是为西欧投资者开辟新的广大的市场,从这个市场获得的利润不是全体人民的收入,而仅仅是投资的那一类资本家的收入。各民族开发日益增多的世界富源的正常的、健康的进程,受到这种帝国主义的本性的阻碍,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发展投资市场,而不发展商业市场,并且利用廉价的外国产品这种经济上的优势来排挤本国的工业和支持一定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4]477、“欧洲统治亚洲依靠的是暴力,目的是为了发财”[4]477等文句,并提醒“注意”“新帝国主义和老帝国主义的区别”[4]475。

第六,霍布森《帝国主义》一书,认为新老帝国主义一样,都必然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这一思想也引起了列宁的关注与共鸣,这部分笔记正是以此结尾的:“寄生的帝国主义的可能性就完全可以看出来,这种帝国主义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再现后期罗马帝国的许多特点。”[4]483他在笔记中还摘录了“新帝国主义本质上同这个古式的帝国主义<罗马帝国>没有什么不同”[4]483“认为帝国主义国家用暴力征服其他民族及其土地,是为了给予被征服的人民以同自己所需要的一样的帮助,这分明是撒谎。帝国主义国家根本不打算给予等值的帮助,而且也不能给予这种帮助”[4]483-484等文句。

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时,不是闭门造车、自成一家的。从《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他非常重视国际范围的前人成果与学术争论,其中特别重视、详尽研究的有三家:希法亭金融资本论、霍布森帝国主义论,还有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前二者是重要理论来源,后者则是主要超越对象。列宁既肯定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其历史局限与理论局限。

霍布森的三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第一,他把帝国主义根源,有时归结为金融资本过分追求扩大投资场所的政策选择,幻想用调整分配政策的改良路径解决问题;第二,他反对用革命方式,走向社会主义,而主张用“社会改良”方式,医治好帝国主义病症;第三,他幻想用“欧洲联邦”的方式,通过国际联合、国际协调,避免战争冲突,用“和平主义”“改良主义”途径治愈帝国主义病症。他的这些历史局限,也深深地影响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三、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独特创新——六个学派比较研究

列宁《帝国主义论》思想精髓与本质特征是什么?

与现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其他学派相比较,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精髓与特点,首先在于列宁系统运用唯物辩证法,完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世纪之交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新特点、新实质,并且把对帝国主义经济实质的分析,与对政治国家和国家体系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简而言之,列宁继续发展了马克思《资本论》逻辑,把“资本论——国家论——全球化矛盾论”“金融资本垄断论——帝国主义国家论——资本主义危机论(社会主义革命前夜论)”,全都有机地熔为一炉。

要真正理解这个本质,就必须对20世纪初期出现的现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六大学派——英国霍布森学派、奥地利希法亭学派、德国考茨基学派、波兰卢森堡学派、俄国布哈林学派、列宁主义学派——作出具体的、历史的比较研究,本文只是为此开个头。

可以看出,列宁最为重视的,首先还是英国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尤其是他1902年在伦敦发表的英文著作《帝国主义》。在《帝国主义论》一书《序言》中,一开头列宁就开门见山明确指出:“论述帝国主义的一本主要英文著作,即约·阿·霍布森的书,我还是利用了的,而且我认为是给了它应得的重视。”[6]575

英国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的《帝国主义:一个研究》一书,1902年在伦敦出版,列宁早在1904年就曾动手翻译过。1916年上半年,列宁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对它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摘录[4]450-484,并指出该书“霍布森论述帝国主义的书一般说来是有益的,特别有益的是它有助于揭露考茨基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要虚伪之处”。[4]105有人夸大这种联系,称之为帝国主义研究中的“霍布森——列宁”模式,则有点言过其实。实际上,列宁与霍布森的思想理论联系,有复杂的二重性:一方面,在经济学层面,列宁充分利用霍布森这部著作中的大量事实材料、经济数据、经济学观点;另一方面,在政治理论层面,列宁又旗帜鲜明地批判了他的改良主义的结论和暗中维护帝国主义的企图。

与此相应,列宁特别重视的另一个学派,就是以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鲁道夫·希法亭为代表的“金融资本论”。乃至在《帝国主义论》正文开头,几乎是把希法亭与霍布森并称的。列宁认为,鲁道夫·希法亭1910年出版的《金融资本》一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希法亭这本书的副标题)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近年来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论述,特别是报刊上有关这个问题的大量文章中所谈的”,都没有超出约·阿·霍布森和鲁道夫·希法亭这两位作者“所总结的那些思想的范围”。[6]583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不止一次地引用过希法亭的《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阶段》一书。列宁在肯定这本书对帝国主义的理论分析的同时,也批评了作者在帝国主义一些重要问题上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和结论。[4]694-695

列宁把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之一——希法亭,称为康德主义者和考茨基分子、改革者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劝说者”。希法亭把政治和经济割裂开来,因而在他的书中对帝国主义和财政资本下了错误的定义。他抹杀在帝国主义制度下垄断组织的决定性作用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矛盾的尖锐化。他忽视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重要特点,如瓜分世界和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列宁认为,在思想理论上,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希法亭,甚至比英国公开的和平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森,还后退了一步。尽管希法亭的这本书存在着严重的错误,然而它对于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仍然起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历史作用。

列宁在作出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之后,他的一个主要论战对象,就是在第二国际中占主导地位的、德国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家考茨基。列宁明确表示,“我们不得不在帝国主义的定义问题上,首先同所谓第二国际时代(1889—1914 年这25 年间)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卡·考茨基进行争论。”[6]652

列宁还把考茨基的理论实质,称之为“超帝国主义论”,认为其比起改良主义者霍布森来说,不是前进,而是倒退。列宁尖锐指出,“考茨基胡诌出来的那个臭名昭著的‘超帝国主义’论,也具有完全相同的反动性质”,“考茨基的‘科学’见解的唯一的进步,就是企图把霍布森所描写的东西,实质上是英国牧师的伪善言词,冒充为马克思主义”。[6]678-679

与列宁帝国主义论相映成趣的,还有波兰女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罗莎·卢森堡1913年出版《资本积累论·关于对帝国主义的经济论述》一书,比列宁《帝国主义论》早3年多。今天需要认真研究、重新评估其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既充分肯定其理论重要贡献,又具体分析其历史局限。简单化全盘否定,或者主观地抬高夸大,这两个极端都是不足取的。

卢森堡认为,资本积累能否进行是资本主义的中心问题。然而,资本积累能否进行,又取决于剩余价值能否实现。但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机制中是不能实现的,因此,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存亡又取决于非资本主义环境的存亡;如果资本主义同非资本主义环境的相互作用,使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得以替代非资本主义环境中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这就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卢森堡提出了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资本对自然经济斗争的阶段;第二,资本对商品经济斗争的阶段;第三,资本在世界舞台上为争夺现存的积累条件而展开竞争斗争的阶段。在她看来,帝国主义正是在最后一个阶段中产生的。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即资本统治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向新地区的扩张,以及这些国家为了争夺世界的新地区而进行的经济和政策竞争。因而,她认为,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就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她指出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带来的种种灾难,揭示了帝国主义反人道的性质。尤其重要的是,卢森堡在论述帝国主义时,明确了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然而,她未能揭示这一阶段的实质,她不能正确说明自己所指出的那种矛盾的原因。她认为,帝国主义不过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剩余价值而进行的对外经济扩张。

1931年出版的《列宁文选》第22卷,发表了列宁的一篇未完稿《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理论的不成功的补充》,还有列宁读卢森堡著作时所做的评语。列宁一方面积极肯定了她的许多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试图根本超越其理论局限。

与列宁帝国主义论形成鲜明对照的,还有俄国布尔什维克、杰出的青年理论家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经济论”与“帝国主义国家论”。今天看来,应当重新评价列宁与布哈林,在帝国主义论上二者关系的二重性与复杂性。

总体看来,列宁对于1915年秋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是基本肯定,甚至是充分肯定的;而对后来,1916年夏天,布哈林写成的《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理论》一文,列宁则虽有一定肯定,却更多的是持保留态度,二人还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理论论战。

1915年秋,布哈林在斯德哥尔摩写完他的《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一书(但直到1918年才全文发表),并开始对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学说进行重新解释。布哈林的这两部著作是对创新布尔什维克思想的贡献,并且也代表了他在流亡期间的主要成就。

列宁在为布哈林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写的序言中指出:“布哈林这本著作所谈的问题,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是无庸赘述的”;“如果不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彻底弄清帝国主义的实质”;“这样也就无法了解近10年来经济和外交的历史” 。[7]140列宁在这篇序言中充分肯定了布哈林的小册子的科学意义,他说:“尼·伊·布哈林的这本著作的科学意义特别在于:它考察了世界经济中有关帝国主义的基本事实,它把帝国主义看成一个整体,看成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一定的发展阶段。”[7]141

1916年夏,布哈林又写成了《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理论》一文,并将它交给列宁等人,供布尔什维克在国外的秘密刊物《社会民主党人文集》发表。布哈林的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国家资本主义问题,论述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认为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无所不包的万能组织,就像圣经中所说的海中怪兽“利维坦”一样,它不仅使经济生活,而且使整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股联合势力,并受国家的强有力的指挥。

当布哈林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家化”的经济方面,特别是集中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的独特的“熔合”时,他强调国家似乎受一种不能遏制的贪欲所驱使,把它的组织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国家成了一个万能的机器,“这样就诞生了最后一种现代帝国主义强盗国家,这是一种铁的组织,它把生动的社会紧紧地握在它的铁拳里。它是一个新的利维坦,在它的面前托马斯·霍布斯的幻想简直像个儿戏。更有甚者,‘世界上没有一个力量能够与它匹敌’”。[8]

这个关于民族的新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是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国家资本主义的利维坦,在各自追求帝国主义的巨额利润时,发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陷进了血腥的斗争之中。按照布哈林的理解,帝国主义不是别的,仅仅是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之间的竞争的表现,是在世界“各国”的竞赛中,具有巨大厮杀能力的、庞大的、强有力的、有组织的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全球范围的、空前残忍的第一次(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就是由此产生的。

1916年12月,列宁曾说:“我们打算以后写一篇专文来探讨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9]1917年2月17日,列宁在写给另一位布尔什维克的信中说:“我正在准备(材料几乎全准备好了)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态度问题的文章。”[3]547我得出的结论虽也针对布哈林……但主要是针对考茨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布哈林比考茨基好得多。但列宁仍有保留之处,“可是布哈林的错误可能使反对考茨基主义这个‘正义事业’遭到毁灭。”[3]548而在两天后,列宁再次宣称:“我很想写一篇文章,最好能出版《〈社会民主党人报〉文集》第4辑,把布哈林的文章、我对他的小错误所作的分析以及我对考茨基将马克思主义大肆歪曲和庸俗化的情况所作的分析发表出来 。”[3]550

看来,列宁对布哈林帝国主义经济研究是充分肯定的,而对他的国家观、帝国主义国家理论,在1916年—1917年间,曾一度抱较大的甚至带根本性的保留态度。正是这一点构成一种思想动因,促使他写出了《国家与革命》,系统阐发自己的国家观。

对于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研究中的上述六个主要学派,作出历史地、具体地比较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列宁《帝国主义论》及其时代观的思想精髓、方法真谛、精神实质,至今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深入研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思想精髓,在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帝国主义资本论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