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芍药甘草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2020-03-12朱静静
朱静静
(桐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474750)
慢性盆腔炎指的是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患者体质较差时反复发作所致,迁延难愈[1-2],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腰骶部不适、月经不调、不孕、带下异常等症状。传统医学将其归于“癥瘕”、“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认为主要病因有虚、瘀、湿、热、寒等,主要病机是经期或产后胞虚体衰加上外感或内伤,致脏腑功能失调、冲任督带受损所致[3]。该病急性期多为热毒或湿毒,因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导致邪毒未尽,滞留胞宫、胞脉,致气血运行受阻,因而血瘀为基本病机[4]。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及理疗为主,但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操作方便,疗效好,毒副反应低等优势。微波理疗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组织营养改善及新陈代谢增强,加速代谢物的排泄,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的辅助治疗[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 年10 月—2018 年9 月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2 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药汤剂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盆腔炎患者92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 例,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年龄21~45 岁,平均34.18±4.08 岁;病程1~7 年,平均4.18±1.07 年;病情轻度17 例,中度13 例,重度10 例。观察组52 例,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年龄20~43 岁,平均33.15±4.99 岁;病程1~7 年,平均4.93±1.42 年;轻度22 例,病情中度15 例,重度15 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第8 版《妇产科学》[6]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且经B 超及实验室检查确诊;(2)智力正常,可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
(3)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2)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5)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保留灌肠治疗,药物组成:白芍30 g,甘草10 g,苦参20 g,黄连20 g。气滞重者加以乌药、柴胡各10 g,血瘀者加以丹参、乳香各5 g,气虚者加用党参、黄芪各10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2 次后混合,将煎液浓缩至150~300 mL,放凉至35 ℃~37 ℃。灌肠前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将一次性灌肠器插入肛门12~15 cm,缓缓注入药液,灌肠完成后将臀部垫高平卧1 h 以上。灌肠在每次月经后2 d 开始,每天1 次,持续10 d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微波理疗,采用天津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波理疗仪,探头置耻骨联合上处,以干毛巾隔开进行微波治疗。功率10~14 w,以患者自觉温热舒适为度。每日1 次,每次30 min,持续10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 个疗程后进行评价。
1.3 评价指标 (1)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患者下腹疼痛、腰骶骨疼痛、带下量、气味、经期腹痛、月经不调、小便、大便等症状进行评分,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赋值0~2 分,总分0~16 分,得分越高越严重。(2)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下腹部、腰骶部疼痛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 个月无复发;有效:下腹部、腰腹部疼痛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血液流变学: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流分析仪(三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低切、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4)炎症因子: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5)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证候评分12.03±2.18 分,观察组11.54±2.06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9.14±1.93 分,观察组7.06±1.04 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6 例,有效18 例,无效8 例,对照组痊愈18 例,有效11 例,无效11 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2 例(5.00%)不良反应,其中腹泻1 例,皮疹1 例;观察组出现1 例腹泻(1.9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为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在分娩、流产后及盆腔、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出现,也可能因经期空虚加上房事不洁而致邪毒趁虚而入,湿浊热毒蕴结于下焦,在胞中停留,致冲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而发病,因而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内蕴。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最早用于治疗“脚挛急”,后世多用于治疗腹痛,《医学心语》中称其“治腹痛如神”,认为此方可以通治一切腹痛。方中以白芍为君药,具有补血养阴、活血化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在治疗妇人瘀血证、腹痛症的方剂中均有芍药为君药[8]。甘草可清热解毒、通脉利血气,调和诸药,与芍药联合使用可奏酸甘化阴之效,增强缓急止痛作用。白芍既可敛阴缓急止痛,又可逐血痹,既可用于虚性腹痛,也可用于实性腹痛。苦参可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黄连泻火解毒。上述药物共同使用可达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灌肠给药方式有三个方面优势:(1)药物经直肠粘膜直接吸收,可增加盆腔血液中药物浓度;(2)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减少“肝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耐受性及依从性较高。观察组在保留灌肠给药基础上配合微波理疗,可使细胞内外液各种粒子获得能量而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加速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提高局部组织免疫功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9]。两种疗法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甘草汤中含有大量的芍药苷、甘草酸铵、小檗碱、苦参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及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保留灌肠给药可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疗效,加上微波理疗的配合可加速病理代谢产物及炎性产物的排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1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较单独使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缓解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