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共园林中地方风情表现研究
2020-03-12陈秀银林云杨学成
陈秀银 林云 杨学成
CHEN Xiu-yin,LIN Yun,YANG Xue-cheng*
在园林营造中恰当表现地方风情,能使园林既呈现地域特色,又展现和弘扬地域文化。这方面前人有所探讨,但多较含混,尤其在园林建设中,常被简单理解为地域特色景观营造和“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中的应用,致使地方风情的表现公式化、肤浅化。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梳理广州园林地方风情表现情况,研究分析存在问题,以期对今后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地方风情的概念及相关园林设计资源
“风情”一词包含了人的情怀、意志及外在风采,也包含与某地自然环境相关的风貌,也称“风土人情”[1]。从语义上看,风,指某地的风物,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艺术等;情,指体认者和参与者对风物的感悟,核心为此地的共趋性情感,也涉及情调、情致和情绪[2]。因此所谓地方风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表现出来与他处不尽相同的特征;二是地方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其中尤以“共趋性情感”及其物化代表最为重要[3~5]。在旅游学和人文地理学领域,有地方性、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的表述,其涉及的主要也是某个地方的自然特征及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本质上与地方风情的概念有相近的内涵[6]。
根据前人研究[7],笔者尝试将地方风情的内容构成概括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3 部分(图1)。理论上图中内容均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设计资源,可称之为“风情资源”。地方建筑和园林传统也是地方风情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物质生活民俗文化内容,例如建筑物和庭园样式等,主要与功能实用性和物质条件相关,广府地区的西关大屋、趟栊门、四合院等为典型的形式;也有精神生活民俗文化内容,例如建筑物装饰、庭园寓意性景观等,主要与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有关,广府建筑的满州窗、砖雕和灰塑、寓意吉祥的柑橘盆栽、“意头菜”(生菜Lactuca sativavar.ramosa、芹菜Apium graveolens、葱Allium f istulosum和蒜Allium sativum的组合)等为典型例子[8]。
图1 地方风情构成
2 园林环境中地方风情的表现载体
园林中地方风情的表现载体分3部分:1)园林的空间形式和格局,包含单元空间的形状、尺度和限定状态,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组织方式,以及整体空间形态;2)物化的景物和景观,包括地形和山石景观、动植物景观、建筑物和构筑物景观、水体景观、公用设施景观、公共艺术景观;3)基于园林环境的人的活动,包括自由游憩活动、有组织游憩活动和专题文体活动。后两者尤为重要,目前园林设计表现地方风情多关注物化的景物、景观及空间形式,对活动的重视明显不够。
3 广州公共园林地方风情表现情况调查
如前所述,地方风情体现包括“自然”和“文化”两方面。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范围有关,人为划定的地理范围使得相邻地域的自然环境连续,并无明确界线。因此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方风情”多在较大范围适用,例如棕榈类植物、榕属Ficus植物景观,多反映出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并不直接指向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地区。文化方面亦如此,我国多数地方整体上是在汉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个性,具有总体上的一致性。
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对广州市9 个综合性公园、2 个社区公园和3 个专类公园,以及5 个城市广场、2 条商业步行街、2 个附属园林绿地、5 个旅游景点等公共园林场所进行系统调查,共收集988 条相关信息,研究分析能够体现广州风情的景观和场所活动并划分景观类型和资源范畴。一般人对“风情”的感知主要来自园林景物和景观以及人的活动,园林空间形式和格局难以察觉,因此没纳入调查对象。
3.1 体现广州风情的景观
3.1.1 景观类型及资源范畴
将以视觉形象为主的风情性景观分成两类:景观名称或内涵与广州紧密相关的景观,以及在一般特征上与广州风情一致的景观。同时梳理归类涉及的风情资源范畴。
1)名称或内涵直接与广州相关联的景观
按照关涉文化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将这类景观分成12 个小类(表1)。
2)一般特征上符合广州风情特色的景观
这类景观自然特征属于广州地区,或者人文特征属于南粤文化范畴,能强化地方风情氛围。将其归为3 大类12 亚类(表2)。
3)风情景观的属性归类
从一般属性上亦可将上述风情景观归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前者包括天文气象景观(如白云山“菊湖云影”和珠江“鹅潭夜月”)、主题山水景观(如粤晖园“情溢珠江”)、特色山石景观(如烈士陵园“软云石”)和地域性植物景观;后者包括建筑及其装饰形成的景观、主题园(例如粤晖园、粤秀园、浮丘)、公共艺术品等。
3.1.2 不同“风情资源”的运用情况
对地方风情表现最强烈的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根据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统计可得,广州公共园林中能直接指向广州风情的设计资源前4 位是:与城市起源和发展相关的知识和传说;与广州关联的社会生活和活动;地名景观;广州地区特有的特殊建筑形式。在一般特征上能强化地方风情特色的资源则主要是自然环境条件决定的地域性植物资源和风格化的建筑形式及其装饰[9](表3~4)。
3.2 体现广州风情的园林场所活动
很多时候设计者对园林环境中的活动关注不够,实际上人在环境中的活动才是真正“活着的文化”,也是“活着的风情”。园林中人的活动多样而复杂,某些属于一般使用功能,如休憩休闲活动、健身康体活动、游戏和娱乐活动、教育和学习活动等。这里更关注那些与地方风情关系密切的活动,包括节庆和时令活动、基于社会群体偏好而产生的自发性社会活动和生活习俗。需要说明,许多广州的节庆活动在特定场所,例如波罗诞、北帝诞等,不是在常规意义上的园林场所进行,一般公共园林中也没有举办这些活动的责任,但它们是风情资源的组成部分,且都是潜在的园林景观设计素材,故也将其纳入。同理,商业活动亦如此。
3.2.1 节庆和时令活动
将一年中各种各样节庆或时令活动划分成3 个系列。
表 1 名称或内涵与广州相关联的景观类型及资源范畴
1)传统节庆和时令活动。粗略统计,广州人的生活中有特定庆典活动或习俗的传统节日不少于16个(表5)。
表 2 一般特征上符合广州风情特色的景观类型及资源范畴
表 3 名称或内涵直接指向广州的景观资源使用频率调查
表5 中许多传统节日在汉文化圈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地方庆祝这些节日会有不同做法,并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传统节日的“过法”会成为反映地方风情的重要载体。
2)其他国家法定节日庆典活动。包括公历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这些节日与传统文化和民俗没有关系,但都会有相应的庆典活动,也会成为反映地方风情的载体。
3)民间或商业节庆活动。由于文化交融和商业利益驱动,今天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外来节庆活动,它们在年轻人群体中有广泛影响,也普遍被商业机构利用来进行商业宣传和促销,例如来自西方文化的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此外近些年在电商经济模式的推动和渲染下,“双11”(11 月11 日)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狂欢节日。
3.2.2 基于群体偏好的自发性社会活动和生活习俗
广州具有历史传统渊源的自发性社会活动和群体生活习俗,代表性的有:
1)茶市。早茶是广州人带有社会交往性质的早餐。茶市曾是广州市井生活文化的典型,在国内和国外华侨社区有广泛影响,催生了许多园林化的饮食场所。今天由于大环境的改变有所式微,但社会需求仍在。
2)中国象棋棋战。具有较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广州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常可见摆摊对弈的活动。
表 4 在一般特征上体现广州地域特点的景观资源使用频率调查
3)粤剧、粤曲民间乐社。俗称“私伙局”,是比较广泛的社会群体娱乐习俗。
4)羊城菊会。芳村一带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尤以品种菊、大立菊等栽培和造型技艺影响广泛。每年在文化公园等公共园林场所会有不同规模的菊会和菊展。
5)各种花卉文化节。广州有花城美誉,一年四季都不缺少花卉装点城市风貌。近年来产生了多种以花卉观赏和游乐为基础的文化节,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的“紫荆文化节”、广州园林部门组织的“勒杜鹃文化节”等等。
3.3 其他精神心理文化
广州公共园林场所中还有许多其他精神心理文化内容的运用和表现,它们也成为体现广州风情的一个方面,包括反映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成就的图景、体现吉祥寓意和美好愿望的元素、民间文艺的成果、知识探索和科普的展示等等。
4 园林设计创作如何强化地方风情表现
4.1 存在问题和对策
4.1.1 基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风情表达不尽如人意
自然环境条件对地方风情的形成影响巨大,世界上不乏成功案例,如夏威夷风情、撒哈拉风情等等,但调查反映广州自然风情较为模糊。广州的自然风情固然难以和夏威夷相比,但并非没有潜力,花城美誉就与自然环境条件相关。这方面需要园林工作者努力挖掘和研究以形成明确特色。
4.1.2 风情资源挖掘、整理不够
与悠久的建城历史和特色鲜明的地方风情相比,风情资源的整理与提炼明显不足,导致园林建设中地方风情表达苍白乏力。这方面需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倡导挖掘、整理地方风情并付诸行动。
4.1.3 园林建设中体现地方风情的意识不强
广州给人的印象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同时应认识到她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充满岭南风情的城市。广州园林建设中引进外来文化形式和强调现代趣味的不少,强调本土风情特色的却很不充分。这需要从宣传教育、管理引导、园林工作队伍强化意识等多方面努力改进。
表 5 广州传统节庆和时令活动
4.1.4 地方风情表达的设计创新较为缺乏
园林建设中有关地方风情的设计普遍缺少创新,偶见创新做法也多是其他艺术领域介入的结果。这需要园林工作者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创新能力。
4.2 强化风情表达的思路
4.2.1 树立合理的价值观
园林地方风情表达要反映的核心不是某些夺人眼球的形式,也不是空泛的宣教,而应该是价值观、审美情趣和偏好、涉及群体尊严的生活习惯3 个方面的体现。
4.2.2 深入挖掘整理风情资源
有计划针对园林建设进行风情资源挖掘、整理,在此基础上传承应用。在这方面,专业教育机构、城市建设职能部门应该负起主要责任。
4.2.3 深入研究风情景观设计方法
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景观的设计方法决定了风情景观的效果和表现力,当前这方面研究较少,须加强。
4.2.4 重视基于园林场所活动的设计和设施支持
这方面不应只寄望于园林场所的管理者,应在规划设计层面就充分考量。例如代表广州市井生活文化特色的茶市,实际反映出人们对起居饮食、交际会友的优美园林场所需要。以往广州园林场所中的许多特色餐厅和茶室与环境匹配性较高,曾一度形成鲜明特色,后来随着对占用公共绿地经营行为的清理,这类场所均没有了。但笔者认为不应因噎废食,可以在城市规划层面找到和留出相应的政策空间和用地空间,保持和发展这种广州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