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有效性的实践探析
2020-03-11陈琼花
陈琼花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加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自己喜欢的话”“自主探索”,但小学科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课时利用率不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信心,将有效教育策略应用于科学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课堂总是处于“安静”的状态,学生不愿探索教材中科学知识的奥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利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自己的魅力和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确保小学科学教育有效性的稳定提高。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有效性的实践进行详细阐述。
一、经常引进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可以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引进环节,创造优秀的科学课程,发挥科学教育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引进环节。
例如,在“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中,在导入课程的一环中,我先让学生结交了一些动物朋友,我给学生看了动物的照片,结合照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动物是干什么的吗?”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了4种动物的照片,让学生配合照片回答。最后,我补充了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述四种动物有共同点吗?现在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吧。”这样,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良好的引进,不仅为科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了科学课程的学习。
二、组织研究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为学生组织研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不断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學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组织探索实验。
例如,在“磁极的相互作用”的教学中,在谈论关于这门课的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磁针是否具有指向南北的性质?磁铁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呢?”我为学生组织了研究实验。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小组想探讨的问题,让各个小组根据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其次,小组学生根据本组设计方案进行本次实验。学生实验结束后,我给各个小组在教室里展示本组实验过程的机会,让各小组派学生代表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后,我解决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指导,继续提高本次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组织探索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有效的情景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利用情景为学生设计开放简单的教育环境,能有效缓解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负担,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情景。
例如,在“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学中,在谈论关于这门课的知识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不同植物在一年中变化的照片,让学生结合照片,思考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上述问题,各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在班里汇报本组的研究结果。小组学生代表的报告结束后,我让其他学生判断并补充,从而全面回答上述问题。其次,通过列举与上述答案相对应的植物,向学生展示植物变化的相关照片,加深了学生对植物变化的认识。最后,我结合这门课程的任务,向学生提出了应如何测定植物的这些变化的问题。通过为学生组织测定植物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测定,学生自主发现关系规律,有效地把握了教材中的重要难点。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有效的情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四、树立平等教育观念,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传统观念下师生关系总是紧张、不平等,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教育的核心,始终以诚实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与交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协调两者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的教室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情
例如,在教授“植物的共同点”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课堂枯燥、无聊,学生的学习欲望下降,长此以往,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笔者创新了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设置了互动一环,与学生交流,了解了学生的心情。同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小组讨论问题。之后,笔者帮助学生进行解答,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这个课的内容。因此,笔者通过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五、创造有效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造良好的情境对课堂教学效果很重要,有效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投入学习状态。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还没有形成,所有的学习动机都依赖兴趣,学习状态不稳定,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教师在引进阶段可以向学生思考冬季常见的情景。如窗户上结露的水珠和雾,太阳出雪消失,河水结冰……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由来和原理,热心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教科书知识的探索,通过研究教材内容,认真听讲,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用科学知识说明生活现象。
六、利用合作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
合作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强调提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调和表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还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下课堂关闭状态,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转变过去的统一授课方式,积极利用合作教学方法推动授课教学的组织和开展。首先,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4~6个学习组,确定组内的具体作用和分工;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沟通、讨论、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和合作研究,使学生在互助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授“植物”这一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植物和理解简单的合作常识。为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笔者把学生分成多个组,每组有5人。然后,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了探究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笔者在各小组内巡视,观察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这样,笔者利用小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和态度是本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在科学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指导学生探索科学所需的质量。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的建立和实施是各教师的核心任务,也是表现学科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关键。在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将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入科学教育课堂,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一起为实现提高科学教育有效性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琴艳.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智慧,000(016):90.
[2]曹龙根.探索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5):73.
[3]郭俊涛,胡小龙.创建卓越的教育亮点,建立高效的科学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z1):19-131.
(安溪第十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