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乡村闲置资源与农民经济意愿研究

2020-03-11于丹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关键词:乡村意愿农民

于丹

摘 要: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农民不彻底的迁移给农村的土地利用带来极大的影响,也是乡村闲置资源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激活乡村各种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乡村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也是其中重要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农民经济意愿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抽调浙江省杭州、金华、温州和嘉兴地区乡村的村民和村委,进行关于乡村闲置资源情况和农民经济意愿的问卷调查,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建立提供建议。

关键词:乡村 ;闲置资源 ;农民 ;意愿

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大开始,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我国对待“三农”问题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连续性推进,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建立乡村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全面激活乡村各种资源,发挥市场在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2]。在这样的发展要求背景下,近年来乡村闲置资源的盘活为资本、人才和创新、创业活动在乡村的积聚和发展提供新的展示舞台。对于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必须坚持的原则,绝不能让乡村各项资源变成城市攫取乡村利益的工具。因此为了明确浙江省乡村闲置资源的主要类型以及农民关于闲置资源的经济意愿,本研究主要抽调了杭州、金华、温州和嘉兴地区的乡村的村民和村委会,分别代表了浙江省北部、中部和南部,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为实地问卷调查,实发300份,有效回收272份,其中杭州地区抽调10分村庄,村民问卷61份,村委问卷10份;金华地区抽调15个村庄,村民问卷80份,村委问卷15份;温州地区抽调13个村庄,村民问卷67份,村委问卷13份;嘉兴地区抽调10个村庄,村民问卷64份,村民问卷10份。村民抽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1%,村委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一、抽样调查分析

1.1样本个体特征

本次被调查村民的样本中男性女性数量相差较小,分别为44.12%和55.88%,所占百分比较为均衡;年龄70%分布在18-50岁之间,其余在50-90岁之间,调查涉及的年龄范围较为广泛;文化水平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到22.79%、9.93%、26.47%、20.59%,占总人数的80%左右。从被调查村庄的数据显示,乡村在村村民中青年仍有一定的数量,并非完全空心化,但是文化水平较低,对原有格局的突破和创新有一定的困难,乡村人口处于一种低活力状态。

1.2样本家庭情况

被调查村民家中直系家属劳动力人数为1-4人的最多,占比62.87%。村民一年中大多停留在家中的时间大多较长,其中在家时间有10-12个月的占比最大,为44.85%;主要收入来源是在乡从事非农业工作或农业工作的经营收入,占比分别为29.41%和44.12%。从调查问卷看,大部分村民是有充足的时间在家中进行其他工作来拓展收入。并且村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更需要也更愿意有更多可在乡从事的工作进行补充和扩展。

1.3村庄闲置资源情况

在抽调村民中,在村中有空余住房者占到抽调人员总数的63.97%、无住房空余者占比36.03%。被抽调村庄中大多有闲置的田地资源,占比77.08%。从被调查村庄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乡村大多存在资源闲置或冗余的现象。

1.4农民经济态度情况

在被抽调村民中,有意向通过租赁闲置建筑及田地获得租金的占比60.29%。这证明了乡村闲置资源开发是有充足供应方,而大多数村民也愿意增加一种获得收益的途径;同时村民对于外来企业或人员通过租房屋的方式入驻本村多持中立和支持态度,这表明外来企业及人员入驻乡村的阻力较小,便于外来者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便于村民的对外交流和获取信息;从村民对于外租闲置建筑或田地来获得租金的期望值的调研来看,总体较高,62.50%的村民认为该方式对其自身发展有利。这表明村民对于这样的收益方式是认可的,因此在村庄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有关征求村民同意将闲置建筑及田地资源外租的这一步骤是较为容易操作和实现的。

1.5乡村社区作用情况

在被抽调村民中,68.4%的村民并没有外界关于资源信息对接的来源,这表明虽然互联网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然处于信息不畅通的状态,现有的城乡资源对接渠道有限。另外,多数村民希望村委会能够介入帮助其处理闲置建筑、土地并给予政策和收入保障。因此在闲置资源开发过程中,村委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中间作用。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65.07%的村民希望自己的闲置建筑或田地有专业人士来帮助打理,这表明村民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需要外界的帮助。

值得关注的是被调查村庄的村委会认为所在乡村的建筑及闲置田地具有开发效益的占比52.08%,认为没有开发效益的占比47.92%。这表明虽然大多乡村有将闲置建筑发开利用的意向,但是对于其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并不确认并且存在部分担忧和疑虑,因此对于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村干部的视野和能力对于闲置资源是否利用得当则显得尤为重要。

1.6乡村资源市场化保障措施情况

涉及到乡村资源市场化后村委会需要采取至关重要的措施的问题调研时,被调查村庄村委会认为在乡村资源市场化之后要采取的至关重要的措施是“提供甲乙双方权益保障的管理措施”者占比35.42%,认为是“要求保持村庄自身特色的相关条约”者占比27.08%,认为是“提供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控范围”者占比20.83%,认为是“明确村落整体发展方向”者占比10.42%。从数据可见乡村资源在市场化之后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是构建安全有效地条约以保障村民及客户的各方面利益。这同农民希望通过村委会介入来给予政策和收入的保障不谋而合。

二、总结与讨论

2.1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中介和保障作用

乡村的人口由于文化层次和年龄的原因,行动力和创新性整体处于较低的活力水平,因此依靠如果依靠乡村自身的资源、要素和组织力量很难实现振兴[1],因此需要依托外部的资源要素,包括能人、资金和技术的进入,才能够为乡村的闲置资源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虽然对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农民经济意愿较高,但是外部要素的介入很容易抢占了农民在乡村的主体地位,因此通过村委会中间作用建立健全平等交换的制度,能够为农民带来利益的保障和心理的安全感。

2.2积极构建城乡要素信息平台

完善市县综合服务功能和智慧乡村建设,将乡村闲置资源、开发投资渠道、技术咨询等信息扁平化呈现在农民面前,提高资源和市场的互动耦合作用,发挥市场调节,让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进入乡村,让乡村的闲置资源进入市场,破解了乡村资源遮蔽和资源单向外流的问题,促进城乡资源的高效配置。

2.3需进一步探索乡村整体发展和创新创业个体需求系统性的考量

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不止于资源和市场的对接,更需进一步基于农民需求研究乡村闲置资源要素系统价值与乡村社区发展、创业创新活动之间的内生关系,探索乡村整体发展的双创生态链,构建新型城乡融合关系的内在深层次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克俊, 杜婵. 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继承与升华[J]. 农村经济, 2019(11).

[2]罗来军, 罗雨泽, 罗涛. 中国双向城乡一体化验证性研究——基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调查数据[J]. 管理世界, 2014, 000(011):60-69,79.

*基金項目:浙江省软科学(2019C35077)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  浙江  杭州  310000)

猜你喜欢

乡村意愿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