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3-11李志祥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

李志祥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慕课等课程形式成为了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而模块化教学也成为了师资队伍建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本文将就如何融合开展模块化信息化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教育部专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纲领性文件;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高职院校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和教研室的同事就全校性公选课程《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探索思路

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改革解决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因此,笔者和同仁们在充分分析了作为公选课程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后得出:高职公选课程《大学语文》受课时的影响难以系统性讲授深层次的语言与文学知识,只能通过名家名赏析篇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能力和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学生来自全校各系院不同的专业,除文理科背景不同外,对待公选课的态度基本上只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来,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笔者和几个上《大学语文》公选课程的教师都年轻教师,对《大学语文》涉及的教学篇目和其背后的文学领域尚未做到百分之八的熟练掌握,各有各的优势所在,但大家都拥有相对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运用能力。

因此,笔者和同仁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调查了学生的意愿后,决定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运用学校云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公选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学水平的思路。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

1.教学模块的设计。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为载体,分别设置了爱国、亲情、友情、修身、自然等主题或相近的主体,再选取与主题相符合的名家名篇,这样的编排能较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但人文的割裂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脉络,使学生难以全面的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发展历史。因此,笔者和同仁们组成的教学团队在设置教学模块时兼顾了爱国、亲情、友情、修身、自然等名篇的育人功能和文学史自身发展脉络等文学常识的育智功能,将教学内容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民国与现代文学、外国文学6个教学模块,然后把教材中相关名篇作为教学内容,在讲授课文的同时也讲授或解答释疑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各时期的文学知识。同时教学团队根据“设计—选篇目—实施—反思—再设计—再选篇目—再实施”的流程,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模块和模块教学内容。

2.教学团队的建设。目前,讲授公选课程《大学语文》的有三位教师,其每学年的教学任务相对固定,所以在教研室的支持下,笔者和另外两位同仁就组成了《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教研室主任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定位、教学导向,认真编写《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展集体备课,多采取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成员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参学院组织的微课、慕课建设培训,团体集体研究信息化教学方式等,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这种注重“团体学习”的理念的指引下,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进共赢,形成了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也切实推动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学过程的实施。模块化教学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也必须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做到教学相长。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总体上来通过五个步骤来开展模块化教学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是确定信息化教学主要载体平台。教学团队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确定了学校建设引进的“云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载体。该平台能实现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中随时调阅相关资源、学生时时访问学习等功能,还能实现学生学习答疑和学习反馈。二是确定模块教学教师。教学团队中三位教师对《大学语文》所要教授的内容各有所长,因此团队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名教师讲授2个模块,确保了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尽量保持了对教师的一个新鲜感和对课程的一个投入度。三是集体备课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离不开平台,更离不开教学资源。团队成员通过录制一定的微课视频、搜集反映文学发展史各阶段情况的音视频资料、制作模块对应练习题库与阅读材料,建立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库。四是学生分组开展团体探究式教学。在学期开学第一周就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下次课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预习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形成团队的成果,上课时在课堂上分享小组的成果;教师在授课中利用平台教学资源等手段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在授课结束后对带领同学们再次分析探究相关问题并对各小组的成果予以点评。五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团队将期末考核比重逐步降低,增加了学生平时在线学习情况分和小组团队成绩分,不断鞭策学生开展主动学习。

三、课程信息化教学成效反馈

公选课程《大学语文》开展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大学语文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以来,不仅进一步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受到了学生欢迎,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1.學生层面。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外也能开展时时学习;而且学生团队互助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集体研讨学习能力;同时精心设置模块让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到文学发展史,提高了文学素养;也通过富含爱国、修身、亲情等思政教育的篇目,让学生进一步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教师层面。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推动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了高职人文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切实推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408000)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育模块化教学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