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3-11蔡晓恒
蔡晓恒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会计学专业,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就业状况,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各种经济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和决策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和判断行为规则正确性能力的财会人才,从而引发了会计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从我国经济环境及发展来看,会计学就业教育改革需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当前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适之处,如何构建会计学专业切合实际课程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会计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亟待改革和探讨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主,是普通高校同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这种体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之间系统性、关联性、整体性较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体系涉及的知识面窄,不利于素质培养
目前课程体系之中,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律等课程较少,且与主干课程不配套。教师就会计教会计,学生学会计只懂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的框框,不能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审视和理解会计,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普通高校趋同,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知识应用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服务于专业知识为目标。普通高校则侧重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通用型人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要求的基础理论深度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因此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设置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不利于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特点,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境中的重中之重。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教育部关于制定应用型本科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特别指出实践教学不能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但是由于公共基础课科目多,加大了理论授课的学时量,压缩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时数,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四)课程本身的难度有限,思维方式训练偏少
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特点,会计学课程往往达不到大多数理工科学生那种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的地步,加上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现象存在,使得教学往往局限于一般性的解释,教学强度和难度偏低,不利于学生拼搏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创新方案
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为主的特点,从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环境出发,以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素质为主线,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如下原则:
(一)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导向
培养目标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规格和应达到的目的要求。课程设置是完成培养目标,达到专业素质教育要求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导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会计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的在各级各类生产商品、金融、物流等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第一线工作的操作性、技能型会计人才。因此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二)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以面宽、应用为本,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公共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等5~6门课程,其理论授课学时应低于总授课学时的28%。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公选课为3%,保证高等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和科学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体系逻辑性。教授不要求繁杂的理论推导,在讲清概念理论和应用上下功夫,以服务专业为目标。
专业基础课以面宽、应用为本,设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等6~7门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程内容要围绕专业,需要在讲清概念和服务专业上下功夫,其授课学时应占总理论学时的34%左右。
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课程内容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记忆性,专业课设置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信息化、审计学等6~7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学时应达到总学时25%以上。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悉顶岗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做到边教学边实践。
(四)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门开设发展能力的模块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证券投资、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应占总学时的10%~12%。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较宽基本知识,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强化未来工作拓展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科学的、谨慎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会计学专业教育水平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会计专业的内容要求,科学的精心组织教学,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贯穿使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但目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育严重短缺,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难以保证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体系的质量。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从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相应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会计技能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的企事业金融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另外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机构定期实习的制度,以强化专业课教师技能训练,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只有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构建一个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使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环境里持续健康的發展。
(郑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