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我要当医生》特别节目为社区搭建防火墙的人
2020-03-11
我们的国家正在面临一场对抗疫情的战争。身在超过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既要保证生活的正常运行,又要隔绝疫情,谈何容易。在我们的社区中,有一些努力为我们搭建“防火墙”的人,他们就是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疫情中,心门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而作为普通的市民,如果仍然有就医需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本期节目我们为大家请来了两位社区医生: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兼防保科主任公共卫生医师董建琴。听她们为我们讲一讲社区防疫的事情。
什么是“四方责任”
四方责任是指在疫情期间,把全市动员起来,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具体到每个社区,就是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眼务中心和每位居民,要各负其责。比如某位居民可能有密切接触史,此时家庭医生将与居委会主任联合发挥作用,居委会核实居民基本信息,家医医生负责健康管理;如果居民为疫区回京人员,居委会在健康监测中发现居民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及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家庭医生进行医学调查,并决定下一步诊治。而作为个人,应当积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社区和家庭医生的调查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报告。这样几方面配合,才能将疫情尽陕控制。
现场连线:武汉社区是怎么做的
武汉是疫情最早出现也是最严重的城市,那里的疫情牵动所有人的心,在武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节目现场连线了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艳玲主任,郑主任告诉我们,现在社区的全科医生都在一线,要做很多不同的工作:
第一,我们的中心定为了发热筛查的门诊,所有社区发热的病人都要到我们中心进行一个筛查;
第二,我们的全科医生派驻到指定的住院医院协助疫情防控;
第三,我们中心现在开始可以取样查核酸;
第四,我們的全科医生以家庭医生团队包片包干社区,然后对所有的密接者进行体温监测。
在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社区干部和居民骨干们恪尽职守,依旧冒着寒风,穿梭奔走在每日往返的街头巷尾。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在这个非常时期,街道的干部和居民骨干,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从春节假期开始就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发挥辖区网格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天到各自负责的网格内挨家挨户宣传讲解本次疫情防治的关键,张贴、发放《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明白纸》,反复呼吁居民戴上口罩、减少聚会。
为了扩大宣传,他们还时时刻刻利用微信群提醒、小喇叭播放等方式,向居民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疫情防控措施、重点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等,提升居民的卫生防护意识,引导居民积极面对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从自身做起,配合社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确保防控宣讲引导全覆盖。
社区出现疑似或确诊例怎么办?
杜雪平说:“即使出现病例的情况下,我们做好终末的消毒,做好自己的防护,完全是可以把疫情隔绝在自己家门口以外的。我们和街道居委会一起去物业公司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物业公司,既然是有疫情,那么整个楼要进行无死角地全面消毒,每天电梯要定期消毒,有疫情时我们建议两小时一消,建议居民出门的时候戴手套或用一次性的纸巾去按电梯按钮,尽量不用自己的手去触碰,避免交叉感染。我们现在也建立了心理疏导的一个通道,我们家庭医生现在已经主动地通过平台跟社区的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我们现在也建立了心理疏导的通道,家庭医生现在主动通过平台跟社区的居民进行沟通交流。”
疫情期间如果有就医需求该怎么办?
出现发热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条件所限不接诊发热患者,患者可自行去发热门诊。医学观察人员出现发热,在家庭医生健康评估后,按需进行相应的转诊。有慢性病需要复诊取药的患者:有网络平台咨询,可以电话预约家庭医生,可以拿2-3个月的药。孕产妇:一般改为电话追访。婴幼儿预防接种:建议尽量推迟疫苗接种,必须就诊的建议减少陪同家长,避免人员聚集。董建琴如是说。
口罩应该怎么选,怎么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普通人不是必须戴N95口罩,一般的日常活动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
进入密闭空间例如电梯、商场等,应该戴口罩,居家或在通风良好的室内,以及空旷人少的室外,可以不戴口罩。一般的口罩可以重复使用,但应该进行通风晾晒或消毒处理。在抗“疫”的战斗中,社区卫生工作者们不断地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他们还帮助群众缓解因为疫情带来的恐慌和焦虑情绪,社区卫生工作者们正不断地谱写着他们的感人故事。
记者 常江 据栏目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