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

2020-03-11王巍

求知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体系特色

王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回答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需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证,必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一新飞跃的关键时期,改革必须全面深化,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这一轮的改革所涉领域、深度和力度都将超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挑战大、阻力强。譬如说,在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前一次改革着眼于温饱需要,重点是解决物质需求层面的问题;后一次改革着眼于美好生活需要,涵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面的问题。在改革的方法上,前一次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后一次改革则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党的十八屆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一以贯之,也是两句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二、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总装集成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治国理政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定位说明,未来中国改革与发展追求的是制度之治,而不是以往权力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是指组织国家生活特别是国家权力运行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体制机制的总和,而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国家权力在运行中体现出的功能和效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保障。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进步、文明、合理,通常能够更加推动治理能力的提高,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又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管理机构和编制,既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不断发展,党的科学执政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成绩卓著。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制度还没有完全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仍然是个短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等等。这些问题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直接或间接相关,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必须对体制和机构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推动各个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此,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一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决定》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把握治理现代化正确方向,首先要把握好这个根本政治方向。《决定》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根本问题。

《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这13个显著优势不是单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而几乎是全领域的优势,覆盖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优势,而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接续奋斗的结果;不是一般的优势,而是显著优势;不是“平均用力”的优势,而是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统领各方面的优势。这是对制度自信的全方位总结,科学揭示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发展成就的制度原因,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制度自信。

《决定》的贡献在于,第一次从13个方面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明确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根本制度,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是立国的根本。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等。基本制度,是指那些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包括中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制度,是指那些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派生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祖国统一等领域的主体性制度。

《决定》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决定》明确“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6个方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明确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涵、要求,有利于使党的领导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特别是对“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作出论述,这对于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好推动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法治体系特色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