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中心城区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

2020-03-11李晓梅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云岩区都市农业

李晓梅

(中共云岩区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01)

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随着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农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极小的同时还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仅容易被忽视,而且也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工作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做好中心城区的农业工作,才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建设好云岩“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 。

一、农业产业发展对中心城区“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贵阳市而言,虽然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在一定时期内中心城区还不可能完全实现非农化,农业、农村、农民都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农业,一方面农业的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又是解决中心城区“三农”问题,补齐中心城区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工作短板的关键。因此,做好中心城区的“三农”工作,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农业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不放,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为根本遵循,在农业发展目标及定位、业态布局及选择、产业经营对策等一系列问题上重点发力,才能在“农业强”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美”和“农民富”的发展愿景。

二、云岩区“三农”基本情况

云岩区为贵阳市城市核心区,全区下辖27 个社区1 个镇,土地总面积93.57 平方公里,人口135 万,“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805.17 亿,一二三产业占比为0.06:16.82:83.1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02 个百分点”。涉农有1 个镇、6 个社区,共十九个行政村,无贫困村、空壳村;常住人口80312 人,农村户籍人口18527 户57483 人,无农村贫困户;农村16-60 岁人口25240 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6247 人。耕地面积仅1.1867 万亩,“2018 年农业总产值7307 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4717 万元”,①数据来源:2018 年云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yunyan.gov.cn/zwgk/xxgkml/tjxx/tjgb/201912/t20191220_33965018.html:2019-07-31 10:30农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091%。近年来,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云岩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呈现典型的农业非农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随着云岩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也从城郊农业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促进城乡和谐、持续发展且与其他产业逐步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过渡,到今天现代都市农业已经成为云岩区城市建设的重要生态屏障及富美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云岩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简称为S)

1.区位优势。云岩区地处黔中腹地,是贵阳市的城市核心区;交通便利,距离机场、高铁站仅10 分钟车程,直接连通各个市州的五条高速公路汇聚于此。轨道交通1、2 号线贯穿全区,贵阳核心城区南北“新走廊”人民大道也穿越全区。云岩区具有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地理优势,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使该区具备了成为我省农业会展、农产品交易、物流和信息发布中心的条件。

2.资源优势。云岩区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温度15.3℃,夏季平均气温21.6℃,年均相对湿度78%,是天然的“大空调”;空气清新,近年来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90%以上。远离地震带,极少发生自然灾害。贵阳的风景名胜历史上划分为四大板块:“东栖霞,南甲秀,西黔灵,北六(鹿)冲”,其中东、西、北三大景区板块均在区境内。历史建筑遗址遗迹“九门四阁”中,武胜门(东门)、圣泉门(大西门)、威清门、柔远门(北门)、六广门、红边门、小东门(新东门)以及文昌阁、皇经阁、玉皇阁、灵官阁等“四阁”均在区境内,区内人文、自然景观众多。云岩区是贵州省、贵阳市旅游集散地、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政治、经济、金融、信息、科技、教育、商贸中心。优质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使该区具备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基础条件。

3.日趋向好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区级层面,云岩区始终走在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前列,经济总量连续17 年保持全省第一,2017 获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 年获选中国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 年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17 亿元,增长10%,总量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736.45 亿元,增长25.33%,连续十年蝉联全省第一。②数据来源:云岩区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ywb.cn/content/2019-03/13/content_6044017.htm?from=singlemessage:2019-03-13 09:36:14

村级层面,依托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提留等收入渠道,村级财务状况良好,截至2018 年底村级集体总资产最多的村有4000 多万元,最少的村也有50 多万元。

个人层面,村民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获补偿等拥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日益向好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为云岩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殷实的资金支持。

4.科技进步水平优势。云岩区范围内高校、科研机构数量众多,研发实力雄厚,被评为2018 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 年云岩区范围内64 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建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21.9 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99.76%,连续7 年保持全省第一。①数据来源:云岩区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ywb.cn/content/2019-03/13/content_6044017.htm?from=singlemessage:2019-03-13 09:36:14突出的科技进步水平优势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条件。

5.市场需求体量优势。截至2018 年底,云岩区总人口99.64 万人,国土面积93.57 平方公里,人口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09 元,[1]高于全市水平,为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 元的 1.95 倍。在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支撑下,云岩区农产品的需求体量优势日益凸显,该区发展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强劲的外在驱动力。

(二)劣势(weaknesses,简称为W)

1.云岩区国土面积在全市居于末位,仅仅是开阳县的1/21。同时,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形成激烈竞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仅1 万多亩,是开阳县的1/100。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人地矛盾突出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农业人口在全区人口中所占比重日趋下降,农村户籍人口仅57483 人,只占全区人口的0.06%,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2018 年度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人口仅20280 人。据入村实地调研数据,经济收入完全来源于农业的家庭寥寥无几,农民不仅存在较普遍的兼业现象而且弃农意愿日益增强,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农业体量小。

2.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2018 年农业总产值7307 万元,仅占全区生产总值的0.09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又下降0.02 个百分点。②数据来源:2018 年云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yunyan.gov.cn/zwgk/xxgkml/tjxx/tjgb/201912/t20191220_33965018.html:2019-07-31 10:30相对于云岩区发达的二、三产业而言,农业属于弱质行业,产业报酬与其他产业报酬相比较低。不管是从区域生产追求经济绩效的角度,还是从农户增收的角度,以及资本投入收益率的角度,政府及各类经营主体从事农业行业的意愿不断下降,农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3.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云岩区必须服从贵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发展受限于贵阳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控制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在相关城市发展控规红线、政策制度的约束下,一些农业项目无法获批实施。

4.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快。在相当数量的农民土地被征收,农民进城不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困局尚未完全破解,尚未完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制度设计尚有完善的空间,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威胁(threats,简称为T)

1.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竞争威胁。其他地区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从增长速度到产品质量控制、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贵阳市及周边具有环境、资源、空间优势的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增长速度较快。云岩区农产品市场份额、销售范围受到挤占,面临较大的竞争威胁。

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不够充分,经营能力弱化。受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云岩区农业经营主体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呈下降趋势。截至2018 年底全区农业经营户仅3158 个,现有农业劳动力总量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接受现代农业新技术能力不强。现有农户中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普遍存在兼业现象,农业已经不再是农民的主要谋生方式,由于农业报酬与其他产业报酬相比较低,农户从事农业的意愿急剧下降。除农户外云岩区目前尚无正常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引进和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的统筹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存在,严重制约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3.村级集体经济面临收入来源单一、人才匮乏等困局。受政策限制、村干部思想观念、考核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云岩区村级集体资产、经济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盘活,几乎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经营实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来源除土地征收提留、租房、租地等财产性收入外,鲜有其他收入渠道,绝大多数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或经营性收入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占比较低。

(四)机遇(opportunities,简称为O)

1.“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全国工作重点,在国家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如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均把支持西部优势特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力度大,农业的政策优势叠加放大效应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

2.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农业领域对优质、安全、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产品和更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更加旺盛。消费能力的增强,城镇居民对农业多功能性需求增加,都使得云岩区农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五)云岩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策略

对基于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条件下云岩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对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 得出相匹配的四个发展策略组合。

1.SO(优势+机会)策略。向上争取国家政策的更大力度扶持,向下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乡村振兴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云岩区的资源、区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等优势,形成优势与机会的叠加放大效应,趁势而上,为云岩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2.WO(劣势+机会)策略。第一,利用好执行好国家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加大云岩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力度,提高云岩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质量、效率换空间。第二,引导发展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等,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回报率、增强农业吸引力。第三,完善制度设计,打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局。

3.ST(优势+威胁)策略。第一,利用好云岩区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实现云岩区现代都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现代都市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好农业龙头企业。

4.WT(劣势+威胁)策略。第一,实施差异化战略,发挥云岩在区位、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云岩区都市农业在文创、参与体验、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品牌 ,提高产品在科技、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竞争力。第二,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社,通过“三变”改革等路径,在区级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的指导下,结合各村特点,选择适合村情的项目,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形成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基于SWOT 分析的云岩区农业发展目标、定位与业态选择

(一)基于SWOT 分析的云岩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服务云岩区“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根据云岩区位特点,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回报率高,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云岩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二)基于SWOT 分析的云岩区都市农业定位

1.根据云岩区农业体量,建设有“精度”的云岩都市农业。在农产品的品质、附加值的“精度”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向消费主体提供优质、生态、独特的农副产品,将云岩农业建设成产业回报率高、发展内生动力强的产业,使农业成为云岩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器。

2.发挥云岩区区位优势,建设有“深度”的云岩都市农业。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拓展农业经济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向消费主体提供高品质的农旅、科普教育、康体养生、农业会展、物流、科技服务等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品,使云岩农业业态更加丰富、功能拓展延伸度更长、更高程度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需求。

3.依托云岩区经济实力强、科技进步水平高的优势,建设有“高度”的云岩都市农业。在农业的科技创新“高度”上下功夫,以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引导农业发展,使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元素与农业行业发展充分融合,将云岩农业建设成贵阳都市农业的技术高地、示范区、试验田。

4.发掘云岩区农业文化元素,建设有“温度”的云岩都市农业。在农业文化对现代都市居民的人文关怀“温度”上下功夫,对云岩区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以农事活动、农业节庆、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的植入打造“留住乡愁”的乡村文化体验产品,营造文脉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为现代都市居民提供心理抚慰、心灵净化等情感需求方面的服务,实现农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重构云岩乡村文化自信,将云岩农业建设成为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有历史传承的农业。

(三)基于SWOT 分析的云岩区都市农业业态选择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要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根据云岩区19 个行政村的资源禀赋特点,在区级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的指导下,选择适合村情的现代都市农业业态,形成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云岩农村“一村一品,村村富贵”的发展愿景。

1.高端主题民宿。以黔灵村、宅吉村等为典型代表的城中村,处于城市中心,有更明显的区位优势,土地基本被征收,传统农业几乎没有发展空间。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积累,村民通过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赔付等渠道有一定积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愿意投资入股参与经营。村民自建房除满足家庭居住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获取收益,但因目前房屋租赁市场不景气、自建房基础设施简陋等原因,自建房空置率较高。

以黔灵村为例,该村地处黔灵镇北部,背靠黔灵山公园、紧邻小关湖,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随着城市的发展,经历过多次土地征收、拆迁,目前该村农用地仅100 多亩,且利用价值低。村民自建房除自己居住外,空置率较高。根据该村的特色资源禀赋,可以在云岩区北片区打造“智慧康养区”的空间布局指导下,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红利,积极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在村级层面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对空置民宅进行统一回收租赁,引进民宿经营龙头企业, “向民宅借空间”,按照“一栋一主题”的模式,对回收民宅进行整体改造,将民宿“宿”的功能,与康体养生、休闲娱乐、文创体验、亲子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发展高品质主题民宿。

2.高科技都市创意农园。以大凹村为典型代表的城郊结合村,尚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临近主城区,交通便利,村级集体经济有一定积累,观光型、高科技农业业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以大凹村为例,该村地处阿哈水库上游和“三马”片区经济开发带,自然生态环境好,白岩河两山夹岸,绿树青葱,紧临花溪风景名胜区,可以与青岩、花溪公园、天河潭、阿哈湖湿地公园等人文、自然风光集中连片成线。引进高科技农业龙头公司,建设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都市农园,打造科技含量高,融入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元素的互联网+农业,智能设施农业(温室、植物工厂),可视农业展示园区,使之成为贵阳市现代都市农业的技术高地、示范区、试验田。同时围绕示范园区的生产过程与农产品做足文章,以“时尚、休闲、创意、生态”为卖点,以创意为主线将农事活动、文创活动、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构建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打造云岩区都市创意农业品牌。

3.高品质会展农业及物流园。以金关村、大凹村为典型代表的行政村,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有一定的物流园区运营基础和大型市场的管理经验。可以发展以一定的场馆设施和展示基地为基础,以会议展览、节庆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会展农业及高端农业物流等业态。

以大凹村为例,该村临近普天社区和金关社区,贵黄公路、沪昆高铁线和太金线贯穿全境,经营有一个物流市场,按照云岩区在西片区打造“现代服务发展聚集区”的空间布局,可以在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对原有的物流园区进行提质升级,建设高品质农业会展及物流园区,如基于互联网+的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等,促进农业与会展、旅游等产业融合,打造物流集散中心和市场信息中心。

4. 高端农旅一体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以三桥村为典型代表的人文资源待发掘利用村,这些村落的人文资源尚有发掘利用的空间。

以三桥村为例,该村拥有贵阳市八大古井之一圣泉间歇泉、少数民族文化(该村苗族服饰多次代表云岩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文化资源,紧邻4A 级景区黔灵山公园,周围青山环抱,在黔灵公园西门两侧拥有约60 亩土地。可以依托黔灵公园的秀美风光,对该地块进行专业规划设计,注入该村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贵阳市区内的高端农旅一体休闲度假综合体。

五、基于SWOT 分析的云岩区都市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做好云岩区农业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根据云岩区在东片区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先行区”、北片区打造“智慧康养区”、西片区打造“现代服务发展聚集区”[2]的空间布局,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特点,依托云岩区区位优势,做好云岩区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工作。在各片区分别布局以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参与体验、科普教育、创新示范等业态为主的高端休闲观光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发展以农业会展、农业物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等业态为主的农业服务业。

(二)延伸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做好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

延长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功能,使传统农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单纯的农业生产外延伸出生态保护、生活体验、文化传承等新内容。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打通农业流通产业链,发展流通农业、会展总部农业等业态,提高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深度和层次,使云岩区都市农业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产业。

(三)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报酬,促进农业行业经济绩效改善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打造都市农业的技术高地,发展包括互联网+农业、智能设施农业(温室、植物工厂)、可视农业等业态在内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及生物潜能,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使云岩区农业经济绩效有明显改善。

(四)培育主体,盘活资源、资产,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社。通过“三变”改革等路径,在区级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的指导下,结合各村特点,选择适合村情的项目,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形成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云岩区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实现“一村一品,村村富贵”的发展愿景。

(五)完善政策,提供保障,激发农业经营内生动力

完善云岩区农业生态效益补偿体系等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扶助体系,明确扶助主体。规范扶助范围,确定合理扶助标准并保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严肃性、稳定性,充分发挥好农业发展扶助体系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云岩区都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穿越水上都市
云岩区召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老干部通报会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