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提升的语用向度

2020-03-11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话语语境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既定社会成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思想品德与伦理规范的认同和维系。从话语传播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借助语言使用来向话语接受者传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1]。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以话语为基本媒介,以实现人际思想价值观念沟通优化为目的的人际语用活动,因此是一种具有明显的思想性、观念性与价值性的交往与对话[2]。从基本范畴的原型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然回归以人为中心的话语使用本体,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上就是一种描述、建构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语用意义场域,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根本诉求,其本身携带着有效性指向与期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不断推进,不少学者开始认识到语言使用研究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科的建议。因此,探讨如何借助语言使用维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信度与效度建构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在以往学者从意识形态层面、现存话语困境与对策层面以及构建有效话语体系层面的研究中均有提及。不可否认,以往研究深化了学界对于话语元素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中作用的认识,但是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盲点。

我们认为,借助经典语用学研究范式,有助于提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其原因有:就可能性角度来讲,语用视角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本体维度的对话性、目的性与语境性满足了语用视角介入的可能性前提;就可行性角度而言,语用视角对于语言选择这一语用起点的重视决定了语用向度关照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实现广度、深度和精度上的优化性改变;就现实性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所面临的失真、失实与失效等现实性挑战会随着语用视角的介入而有所改观,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实性、真诚性与适切性。因此,在新时代语境下,从跨学科视角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提升的语用向度,是当下意识形态安全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一、语用向度介入的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用属性剖析

作为人类沟通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媒介,语言是社会规约与意识形态表达与维系的重要元素。相应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门特别强调话语使用来呈现与凸显理论说服力的学科中,语言使用研究自然应该被赋予重要的研究价值。具体来说,作为一门“以言行事”特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需要“以言指事”,更要“以言行事”,最终保证“以言成事”——运用话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预期。可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定位上看,其本身具有显见的语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用属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语境性、对话性和目的性这三个维度上,而这恰好是语用向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提升进程中的可能性前提,对应当代语用学的经典定义中的三个核心要素语境化、对话性与目的性——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借助语言使用而在既定语境中实现交际目的的学问。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明显的语境化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出要求语言使用者充分借助语言、超语言(语气、语调)和非语言(身势、手势、眼神)资源来体现声情并茂的语境建构。例如,孙晓琳、庞立生重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逻辑概念,而是一个因其主体、主题、环境、对象等因素差异,进行着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重新选择的思维与逻辑变化过程。”[3]这足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所具有的动态语境特征。就语言语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凸显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趋向,因此在内容上具有权威性与严肃性的特点,在词汇维度相应地表现为思想政治术语的高频性与指向性特征。就社会语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主流思想文化的重要表征手段,其具体运行语境往往带有“自上而下”的赋权性建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者具备较高的“自下而上”的话语解构能力,以此来完成自身“话语中介”的协调角色。就心理语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别强调基本思想的认同与内化,其认知语境往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具有强关联性,其情感语境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具有正向情感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属性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还是话语实践本身,二者都蕴含着一定的对话性。换言之,作为语言使用的基本属性之一,对话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是通过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达到一种共鸣的交往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交流与理解中对话建构的有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可以看成是一种通过话语的交流达到思想共鸣的话语实践。鉴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话性属性旨在深化意识理解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哲学,是一种主观感性与理性的建构。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所看重的意义分享、集体思维本质、思想政治探索,都必须透过其话语“直面交际者”的对话性而得以完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定义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本质与方向,这势必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法的运用[4]。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其最终的目标导向,离开目标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无的放矢,亦将脱离“教育”的原初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然指涉既定传播目的实现策略的话语维度反思。通过观察思想政治话语的使用特点,我们发现其目的性表征具有话语分层建构的特点:普通学科话语传播和社会共享话语传播。前者以实用为目的,以学科立场与观点的有效传播为导向,旨在清晰准确地建构与传播思想政治的原始形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核;后者同样以实用为目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为导向,更侧重思想政治的集体记忆传承与延续,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话语内蓄与话语外显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控效性得以优化的重要前提。

二、语用向度介入的可行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用逻辑阐释

就其根本目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参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受教育者精神世界成长提出一种成长性期望和社会化规定[5],并借助各种教育资源予以满足和实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既有宏观社会需求出发的考虑,也有微观个体精神世界出发的兼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过程就以个体精神世界为观测场域,旨在化解个体自身的思想症结并助力群体社会发展谋求进步。鉴于思想的基本负载工具是话语,其基本实现形式是对话,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可以看作是以语言使用逻辑(简称语用逻辑)为起点的一种话语实践。相应地,语用逻辑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中最基础性的本质规定,划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直接对象与观察范畴,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选择的可能范畴,并暗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灵活性与策略性。可以说,语用逻辑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重要指南,其内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体系发展的始终,其具体实现方式的综合性审视有助于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批评与推进。鉴于话语结构当中往往沉淀着诸多社会文化、情感态度元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用逻辑阐释有助于摆脱话语形式化的简单解读桎梏,同时避免话语“形式主义”的循环论证怪圈。更进一步讲,要想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获得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参透话语使用背后的语用价值,也就是剖析出话语结构在运用中形成的语用价值或增添的语用信息用于建构与解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激活机制中引入语用干预举措的重要参照点。为此,以语言使用为基础性起点,参照经典语用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分别从语用指示、语用预设和语用行为出发,即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在广度、深度与精度上的可行性论证。

(一)语用指示表征可以延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广度

语用指示建构离不开具体的即时语境信息,相应地,语用指示的具体表征则必然以宏观和微观语境信息为基本建构前提。对于语用指示而言,语用信息在所“说”的内容中体现。语用指示是话语激活语用联想、指向交际语境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需求而对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然要求话语本身有能力实现成员所属社会文化群落的表征、传播、继承与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用指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表征的重要手段,直接指涉意识形态相关的表层语用信息、深层语用信息及核心语用信息,进而直接有助于延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广度,并且可以实现自身的分层指示与管理。例如,表层语用信息的所指对象大多是社会文化产物,即可感的社会文化存在[6],而表层语用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深层语用信息与核心语用信息的一个侧面反映,可以看作是语用主体在主观上对客观世界的渗透和改造。为此,语用指示有利于建构思想品德共情与认同,可满足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塑造的社会期望,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提升。

(二)语用预设调配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深度

“预设”可以看作是交际过程中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或命题,而“语用预设”是一定社会中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共同的信念和观点。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念和观点,语用预设是沉积于既定社会群体成员心中的语用因素,更是指导社会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指南。语用预设是话语的现实出发点和基础,是谋求思想道德认同与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语用预设并不成为话语意向信息的部分,但却是话语的现实合理性所在,它不仅反映话语的理据,更暗示说话人的态度,因此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深度意义重大。这些关于同一社会的共同的语用预设不但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隐性劝说,更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经济性程度。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过程中有关中国文化的语用预设表达不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可以在更深刻的视角上彰显中华文化的真理性、普遍性和现实性价值。

(三)语用行为实施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精度

语用行为是在特定语境中执行说话人的语用意图、体现其语用期待、完成直接语境承担的语用功能的那些言语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语用行为是通过话语得以建构或实施,也是体现核心语用意识(设定)——理想、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人际行为原则、规矩、范式设定等的言语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输出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是以语用言语行为作为基本输出单位的,其中不但牵涉以言指事,还涉及以言行事,更涉及以言成事,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问题。当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解构为一系列的语用行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提升不再简单地表现为一种线性语言输出,而是具有了分层的言语行为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施本身而言,可以分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个层面[7];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施手段而言,可以分为核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等。这些无疑对多视角、高精度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语用向度介入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用困境应对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话语控制力削弱、话语有效性不足以及话语吸引力孱弱等[8]。不少学者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均与交际主体的语言使用密切相关。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话语陈述内容失真,即其真实性不足;言语表达意向失实,即其真诚性不够;人际话语效度失效,即其适切性欠缺[9]。

就真实性而言,语用研究所倡导的日常生活语言观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实性建构提供指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跳出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疲敝的藩篱,就必须尝试走进真实的生活语用世界,并借助语用策略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描述充分性、解释充分性和传播充分性提升,进而形成多层级、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群落”模式探索与建构。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借助语言使用体系来实现自身话语体系的新陈代谢以及自我更新,剔除缺乏时代感的语用指示结构,增补全新的语用指示表达,建构具有时代感的灵活表达,拉近思想政治话语含义和现实对象之间的指示距离,塑造具有真实感、体验性与人情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本质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内含情感特质与生命体验的公共话语交际过程[10]。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用向度介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实性更加强调语言使用的真实性与情景性,借助真实的话语使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某一话题或者活动背后的社会集体情感因素,并在师生以及同学交流过程中达到有效共情与认同能力的提升。为此,语用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提升必须注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回归现实导向话语的元话语实践,然后才是引导学生进入真实世界或逼真的虚拟世界的思想学习实践。

就真诚性来说,语用研究所看重的诚意准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诚性建构提供参考。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思想对话,而教育者的真诚性对其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双方在思想上、情感上、责任上的相容和诚挚往往在话语上有所映现,毕竟语言不仅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映射其具体运行走向。反过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和传播的特点也会影响真诚性传递的指向与效果。例如,语用研究所关注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势等人际交往变量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灵活调整教师和对象之间的人际距离提供系统参考。具体来说,这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论模型,更可以尝试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积极调配主客融合的协作式对话机制,这是实现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的重要前提。结合语用研究所关注的语言结构的语境化与离境化思想,辅以话语预设、会话含义等隐性交流策略,不但可以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独白式”灌输,更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认识、认同和内化的最终导向与期望,这可以看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由工具理性到人际交往理性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话”“空话”“套话”与“官话”的重要话语前提。

就适切性而言,语用研究所倡导的得体交际观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输出尽量摆脱直接命令、说教、劝导等指令性言语行为表征方式,转而侧重商讨性与礼貌性等温和委婉性言语行为表征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实体之间的关系不再表现为失衡的控制性关系,而是借助语用适切性尽量缩小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非典型对话到典型对话的回归。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内的教育者话语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是经由教育制度而被国家、社会所赋予的运用规范的权力[11]。但是,这种权力的表达与传播必须以有效的方式而得以平民化赋权与再现。此间,语用研究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对促成言说者与听话者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由此可见,语用向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提升进程中暗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者需要注意提升话语调控等交际能力。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才能有效融合“微叙事”“媒介剂”“触发器”等语言选择方式,进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意识性演绎和公共舆论的应对当中。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与语言使用的对话过程中,对自身语言形态及表述方式的不断实践和创造,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出与传播的逻辑、策略与生态转型。

四、结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12]。作为做好内宣与外宣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提升研究必须考虑到其自身语用效度与语用信度等关键问题。以往研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正在面临一定的转型,不管是工具话语到价值话语的视角转变,还是从官样话语向日常话语的形式转型;不管是从控制话语向互动话语的范式转向,还是从独享话语向共享话语的华丽转身[13],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提升回归话语本体,从上义范畴认真梳理并思考语言使用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的位置与作用。随着学界不断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跨学科介入的必要性,特别是关指语言使用本体的语用学视角,当下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问题,如学科成果较为分散和零碎、学科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缺欠等,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准”与“接地气”诉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看作是政治、社会与文化集合在话语层面的整合性激活,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坚持过去单一语境模型和思想方法,而必须转换观念和思路去寻找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敏感区,以及它们所表征的全新思想、理念、方式、路径、人们新近偏好以及对共同事务理解和探讨的新视角。语用向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后,不仅要坚持从语言使用系统角度合适地解释思想政治话语的直接语境化信息,还要合理、有效地解释高一层次的思想政治意向和期待,有效发现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释放的话语语境化机制。这可以看作未来思想政治话语研究从话语的解释中找到其功能结构和语用定位的重要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话语语境建构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