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地缘视角的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2020-03-11林必越付家豪曾建民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建国家建设

林必越,付家豪,曾建民

(1.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2.厦门市商务局,福建 厦门3610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通”的工作部署: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对“一带一路”倡议作了清晰的规划,明确将福建正式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1]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福建省“要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推进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及地缘因素

(一)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连接起来,将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货物运输至“丝路”沿线国家,这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货物交换与商贸合作,还使得东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的丝绸之路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又分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但史书记载中国丝绸最迟在公元前4 世纪就已经传入印度和西方[2]。由于历史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持续的时间更长,达到的国家和地区更广,故在世界贸易史上的影响力也更大。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上丝绸之路鼎盛发展的宋元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文明也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同时也是福建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快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量的江南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从福建出口,使当时的泉州港快速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贸易港口,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遍布亚非欧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当时的泉州港的关税收入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成为对外贸易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总枢纽。因为商贸港口的辉煌发展,来泉州进行贸易的各国商人也带来了各自国家的宗教、文化和科技,泉州成为当时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由此带来福建的造船业和航海业也居全国领先地位。“泉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便是福建当时海上贸易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元代的中国政府在东南沿海的泉州等处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明代永乐帝为宣国威于海外,派遣郑和率舰队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历时28年(1405—1433年),最远到达非洲的肯尼亚,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福州长乐太平港、漳州月港和厦门港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成为海上对外贸易和往来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厦门港,由于郑成功在厦门建立南明政权,为了解决军费来源,非常重视发展海上贸易,拥有3 000艘左右的船只,称雄东亚和东南亚海上贸易数十年,主要贸易对象为朝鲜、日本、吕宋(菲律宾)、马来西亚、暹罗(泰国)、交趾(越南)和柬埔寨等国,主要出口商品为生丝和陶瓷制品,年获利白银达到250万两以上[3]。清初由于实行海禁,到康熙中期,台湾收复后,复开放海禁,福州和厦门港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及至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福州和厦门作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港口城市,随后成立的马尾船政学校和马尾造船厂,成为近现代中国航海事业和海军发展的摇篮。

(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历史基础

从唐朝中叶开始,福建泉州已经与广州、交州和扬州并称全国四大通商口岸,由于其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泉州成为我国唯一被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在我国六省九市联合提出的联合国申遗计划中,福建的福州、泉州和漳州均名列其中。由于长期的对外商贸往来,福建也是我国主要的华侨故乡,在东南亚国家2 000多万的华侨华人中有近一半祖籍地在福建,同时,在福建也有大量的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的人在此经商生活,留下了大量的祖籍国的宗教、文化和科技遗产。特别是在泉州,迄今仍有5万多人拥有中亚阿拉伯人的血统,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各种宗教和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广泛传播,形成泉州多种宗教、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和平共存的局面,因此泉州早在199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发端自莆田湄洲岛的“海神”妈祖信仰,也在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的华侨华人中广泛传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联系的精神纽带。

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后起之秀,在明末清初得到快速发展,及至近现代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明清两代起,厦门成为福建华侨华人出入祖国的主要港口,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中,大多数闽籍特别是厦漳泉华侨华人的祖先是从厦门出发来到异国的,正因为此,在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华侨华人即使不会讲普通话国语,但却会讲闽南话,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历经历史长河的洗涤,依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认同感。同时厦门也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反哺、回馈祖国和人民的中转地,纵观厦门的发展历史,华侨华人的贡献遍及各个领域,这在厦门华侨博物院里有详细的收录和展示。特别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更是爱国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他出发自“海丝”起点地之一的厦门,事业成就于“海丝”的枢纽和中转地新加坡,事业遍及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与东南亚和西方各国均有商贸往来,更是倾家荡产捐资办学,才有今天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和集美大学。他开办了水产航海学校、师范学校、中小学,近百年来为我国和东南亚各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卓越成就。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交流的典范及先辈的遗产,是继续推进福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榜样和文化精神源泉。

(三)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

福建拥有13.6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岸线总长超过3 300多公里,尤其是深水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加上近年来“三纵四横”公铁交通运输动脉的开通,对内陆的辐射能力大大增强,作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地带,也是和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合作的重要桥头堡[4]。作为沿海开放开发比较早的省份,福建对外商贸往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2018 年福建省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94 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2019年上半年福建省对东盟进出口1 177.6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对菲律宾进出口264.8亿元,同比增长15.1%;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264.7亿元,同比增长3.1%;对沙特阿拉伯进出口261.4 亿元,同比增长21.6%;对越南进出口201.5 亿元,增长36.8%[5]。东盟已成为福建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同时福建对外交流密切,特别是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员往来、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和密切,为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福建对东盟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及增长情况

同时,福建拥有厦门经济特区、泉州发达的民营经济、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先发优势,部署了福莆宁和厦漳泉两个同城化战略合作区域,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对外开放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近年来福建在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特别是提升向东开放水平战略,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充分统筹利用福建陆海域和海外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传统的东南亚和中亚等国家的经贸合作,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贸易与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

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福建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实现福建经济社会在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1. 港口航线基础设施建设

(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基础是海上港口和通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现代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必须对港航枢纽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建设,包括陆海空通道、港口、码头泊位的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建立由铁路、港口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整合福建已有动车线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厦门、福州、泉州、漳州和莆田的海港,厦门、福州、泉州和武夷山的国际机场,以及内地正在规划建设的机场和水陆港口,进一步畅通福建连接内陆省份的运输大通道;积极引进国内国际有实力的港航企业作为战略投资合作伙伴,拓展空港与海港建设,打通海陆空内联外引通道,推进港口的腹地建设,增强港口的辐射能力,打造海陆空铁联运,立足于海西经济区,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成为内地对外开放和经贸往来的海陆空出海通道。

(2)航线布局建设。积极统筹和布局福建的海陆空国内国际运营航线,福建已有的国际航线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但是航线的分布不是很合理和均衡,需要推动福建到东盟、南亚和中东主要港口的航线与合作网络,根据经贸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和加密客货运航线,构建“一带一路”客运与货运的“穿梭巴士”,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厦门、福州、泉州等为中心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游轮母港,推进大物流综合平台建设,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航运、货代和港口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福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经贸往来的起点,对内中转的枢纽地位。

2.对外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

(1)构筑经贸合作平台。海上丝绸之路以历史上商贸往来拓展为贸易、投资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方向。全毅(2014)提出硬件建设要优先发展海上互联互通,软件建设要优先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发展双边自贸区和境外经济合作区,以此促进货物的畅通和货币流通,实现产业合作,提升经济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4]。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福建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经贸往来更是一枝独秀,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个位数增长到当前的50%左右,经济开放度也超过50%,这些都为福建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应进一步依托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海峡两岸交易会等大型展会,积极主办和参与国内外相关的经贸博览会和洽商会,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关注洽商中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自由贸易区,努力推动福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为福建对外经贸合作打造更多更大的平台。支持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选取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国度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通过线上与线下交易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展福建省各类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方式。同时构建进口平台,设立沿线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和进口货物集散中心,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关税约定,积极探索台湾产品经由福建沿海保税区转口到沿线国家市场的模式。

(2)拓展双向投资渠道。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放宽对外商投资的资质、股比和市场准入等限制;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以侨商为依托,做好对侨资企业的投资促进与服务工作,跟踪重点侨资项目在福建落地;引导外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绿色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引进国外资金的同时,更要引进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投资是双向的,在引资的同时也要拓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鼓励福建省有实力的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生产,像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和拉美等国家仍然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正向工业化努力,福建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中低端电子产业就能满足这些国家的发展需求,可以直接在当地市场建厂,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资金和市场,进行合作开发[6]。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在当地建厂既可以绕开市场准入限制,也可以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

(3)构建产业合作平台。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除了加强经贸往来之外,还需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特别是推进先进制造业、能源产业、海洋服务业、港口航运等的合作。林香红等(2014)研究发现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7]。利用国家设立的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构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域,构建产业合作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产业合作的价值链水平,在产业园区推动合作双方和多方的优势产业,形成进出两头齐头并进建设的格局。梁颖等(2017)提出要推动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与其他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开发临港产业集聚区,为“海丝”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打造支撑硬件平台[8]。

3.海洋经济合作与海洋生态保护

(1)海洋经济合作领域。海洋经济是21 世纪发展的趋势,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福建在推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时,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服务业,在海洋科研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深入合作,特别是海洋渔业养殖和捕捞、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教育培训、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执法和救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全毅等(2017)提出建设海洋渔业开发综合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福建可以选择在东南亚地区海域进行合作建设渔港、码头、捕捞团队、冷链物流中心、鱼产品加工厂、海水养殖基地等硬件内容[9]。同时,配套建设旅游、文化和休闲等城市综合体,实现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大力支持厦门国际海洋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合作平台,举办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论坛,围绕海洋经济开展各种相关合作交流;支持厦门、平潭国际邮轮母港的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吸取其先进的邮轮母港建设经验和做法,使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合作与海洋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对海洋的生态造成一定的压力,福建在进行海洋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积极探索与沿线城市进行合作和协调的机制,加强在海洋环境污染、海洋垃圾、海洋酸化、赤潮监测、污染应急等领域合作,推动建立海洋污染防治和应急协作机制,从中发挥领导角色,引导制定海洋生态保护公约,加强对海洋环境执法监督,实现海洋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共治共赢。

4.人文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关系到我国对外经济、外交、文化科技以及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追求经济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但是更重要的国家软实力是依靠文化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为基础的。

(1)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与机制。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机构,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教文卫体领域的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鼓励民间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交流,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南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举办各种民间交流合作,比如举办南洋文化节、南洋论坛、嘉庚论坛、国际龙舟文化节、华侨华人体育大赛、中国福建周等,以文化作为纽带连接福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项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建设分校的支持力度,把分校建设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科技合作的典范,并且继续扩大厦门大学发起成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规模,邀请更多的高校参与进来,搭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扩大福建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福建文化与南洋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发挥华侨华人的人文交流媒介作用。福建是全国著名侨乡,全省拥有1 580万涉外侨胞,分布在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80%的涉外华侨聚居在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福建移民不仅经营着一些传统商业,有的甚至进入了重工业、电子工业等高端工业部门,一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知名财团。随着福建移民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上升,他们在所在地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无疑有助于推动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交融。福建籍海外华人华侨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其既具有与福建深厚的血缘、地缘、人缘关联,又熟知居住地社会与文化相关情况的特点,将他们作为有效联通的桥梁,使得中外民众进入共同的学习、生产、生活的社会关系网中,以稳定交往机会、积累相互信任感;支持闽侨在福建进行经贸和投资事业,推动和支持闽侨在福建设立相关办事机构,培养闽侨在所在国和地区的力量,维护他们合法的权益;邀请在侨界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领袖人物、侨眷代表参加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讨,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入挖掘和宣传嘉庚先生精神,团结海内外闽籍华侨华人,以亲情和乡情来强化与闽籍侨胞的关系,帮助福建开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5.旅游合作沟通

全毅等(2017)提出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物展览会,合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发展旅游贸易[9]。近年来,福建入境旅游增势良好,在2017 年共接待7 754 066 人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3.9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75.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2%。必须加快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开拓与东南亚、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间的邮轮航线;泉州、漳州有良好的历史遗存,刺桐港、月港、古代陶瓷制作作坊,东南亚地区丰富且美丽的海岛以及阿拉伯文化遗存都是绝佳的旅游资源。通过一系列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来吸引“海丝”沿线各国和地区游客,一方面可促进文化认知与文化交流,提升福建与“海丝”沿线各国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另一方面旅游贸易的发展,必然可为各国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福建省入境游人数逐年增加,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让福建走向世界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四、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

1.建立专门机构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在组织机构上给予领导保障,加强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组织建设,推动落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地市政府参加的福建省融入“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战略执行方案,对工作方案的目标、措施和任务进行分工,结合各单位的职能,加强配合,推进福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定期进行战略执行的汇报与协调,积极搜集与统计建设道路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重大问题和事项,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来贯彻执行“一带一路”倡议。

2.优化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经营环境

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优化经营环境。首先从政策环境入手,清理和优化现有港航管理制度、对外经贸相关政策和规则、人员出入境管理制度,与“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协调制定双边合作的管理制度。推动简政放权、深化业务改革、优化通关环境、转变政府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和事项,降低收费标准;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结算,扩大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份额,帮助外经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在口岸通关和检验检疫上采取更加便利的措施,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关与检验检疫合作,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的行列中来。

3.加大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扶持力度

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领域所涉及的扶持政策,要在专门领导机构的协调下加强沟通,制定政策和规则的实施细则,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从立项、用地、财税、奖励等方面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相关项目的实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丝绸之路项目的建设;加大对“一带一路”政策、文化、投资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宣传推介,集中福建本地力量、吸引内地和周边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相关的人才培养,在国际商务规则、自由贸易区规则、经贸业务、金融业务、文化科技等方面培训培养专业的人才,为福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充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4.重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层面的合作

在对国内“丝路”建设进行扶持与经营环境优化的同时,还要重视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当地政府进行政策沟通与协调合作。总体而言,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政治基本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因此福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必须更加注重政府层面的合作,充分利用福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已存在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增设一批友好省份、友好城市,加强双边政治往来,增加官方交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重视政府官员之间的交流,福建可以邀请“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代表团来福建考察,以此加强沟通,构建政府间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10]。

五、结语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合作历史。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共18个,其中地方项目仅4个,福建就占3个,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地位。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福建更应积极主动融入,抓住历史机遇,抓紧落实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各项建设,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联,实现福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和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福建国家建设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把国家“租”出去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