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分析
2020-03-11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晚于西方国家近百年,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供应链金融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这一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供应链金融融资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例如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同时也有部分电商凭借其信息收集能力强和商品流动性大等优势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始于1999年,其雏形是由深圳发展银行构建的动产及货权质押融资产品,后经多年发展于2006年由国内银行业正式推出了“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此后,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产品,例如兴业银行推出的“金芝麻”供应链金融产品以及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融资产品。
而借助着技术革新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也发生着产品及服务结构的变化,逐渐从线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不动产抵押以及信用评级等技术分析为支持中心化模式,转化为依靠技术手段线上对接上下游供应链中的参与方及银行等融资主体金融机构。随着这一巨大变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也不仅仅只限于上下游企业、融资主体、物流公司,同时增添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及风控服务平台,逐渐形成互联网生态圈。
我国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为应收账款融资,由于其信用风险较易确认,可直接从信用较好的下游采购商确定还款来源这一特点而被众多银行及金融机构青睐,其次为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虽然产品种类较为多样,但由于其对应同一产品销售的不同阶段而使得供应链金融产品形式较为灵活,针对同一交易,其可在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及预付账款融资灵活切换。下图为供应链交易形态及对应产品种类: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随着供应链金融研究的不断完善,以及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技术革新,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过去20年有较大的发展,从以线下主导的模式转变到线上交易模式,从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主体模式转移到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相融合的多元化市场参与者合作模式。
(一)我国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1.0。我国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也称中心化模式,主要以线下传统的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估做支撑以及不动产抵押和信用评级为条件的传统的授信模式,在该种模式中,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不抵大型企业,因此一般都需要以不动产抵押作为授信条件,然而小微企业规模本就相对较小,固定资产相对较为匮乏,这一矛盾使得供应链金融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效果仍然有限。
(二)供应链上下游及其他参与方的线上对接模式-供应链金融2.0。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也从线下转换到线上,该转变主要是以银行主导的升级平台模式,其最早由平安银行发展,以“M+1+N”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和IT技术在线上扩展以“1”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并提供融资、支付及财富管理等服务。该种模式虽然已经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线上予以发展,但由于缺乏平台管理,从而难以掌握物流及供应链全流程,从而使风险管理也变得异常艰难。
(三)平台化管理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3.0。线上平台管理者的构建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参与者更容易掌握物流、商流及供应链信息,从而使得银企信息管理更加完善,风控模型更加成熟,这一模式代表主要是平安橙e网的推出,该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是不再需要中小必企业提供不动产担保,而是通过对物流、商流及供应链信息的管理用于授信额度估算、预警及贷后管理流程。该模式较大的解决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矛盾,较好的适应了中小企业轻资产的特点。
(四)智慧化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4.0。智慧化供应链金融模式特点为去中心、实时、定制及小额,该模式将需要银行、供应链参与者、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风控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供应链上的所有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并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该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能大幅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该模式要求信息较为全面,因此需要较为细致的行业划分,这也使得部分平台只能集中于某几种行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展望
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及IT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借助区块链及大数据等技术,将供应链金融各参与者,例如银行、电商平台、上下游企业较好的融合,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其中不乏各参与者之间的信任机制问题,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如何更好的信任平台信息及基于这些信息的风险测评结果将需要进一步发展,对此仍需在技术及流程上做出优化,主要技术及流程可从以下两点发展:
(一)利用物联网提高产业链中真实交易数据的信息共享的真实度。物联网使用多种技术,例如传感技术、定位技术等有效监控仓储及运输环节,将物联网与资金端结合,从而提升物流数据的真实性,并确保资金回笼,而形成闭环式交易,降低风险并实现真实信息共享。
(二)区块链技术搭建更多信任场景。多元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去中心化有效提升融资效率并简化相应的流程,但缺少传统的治理中心也将造成信任机制问题,搭建区块链将有效建立信任,其分布式储存及数据公开透明等特点将创建信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