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
2020-03-11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尤为重视产品研发创新,研发投资费用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互联网行业的研发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本文选取了在互联网行业中比较具代表性的 A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按照现行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都要费用化处理,而开发阶段支出费用采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最终可以确认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否则就要计入管理费用。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在开发阶段将不符合的研发支出计入资本化,甚至有的公司为了简化研发费用的归集问题而继续采用费用化的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 A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发现该公司很有可能在研发之初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实施盈余管理,在对比分析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后判断A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并进行深入分析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及手段,旨在增强对A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二、A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案例研究
(一)公司简介。A公司于2004 年在北京市成立,2010 年 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 300104。公司经营范围:互联网信息服务;影视发展;计算机系统服务;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等。
由 A公司的年报得出,A公司的研发支出从2010年起就一直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研发支出自公司上市以来波动增长,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呈现剧烈波动。A公司的研发支出包括全部计入损益的费用化研发支出以及先计入研发支出经确认后转入无形资产的资本化研发费用。
根据表1、表2分析,2016年 A公司研发支出资本转化率为63.35%,远远超过其他年度,但是查阅财务报表发现2016年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为-22189.3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2.022,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第一次增长率为负。可见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巨大。2016年研发支出资本化增长率较高,却出现净利润骤降的现象,可见为了掩饰经营业绩下滑,A公司很可能利用研发费用大量资本化方法将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比率迅速提至63.35%,但仍然改变不了净利润亏损的情况。
第一,自A公司上市以来第一次发生亏损,公司2016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异常,由此可见,A公司在公司上市初期为了营造盈利能力良好的业绩对研发支出实施了盈余管理。2016年 A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但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却明显增加,推断出 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来调节利润目标,实现盈余操控。第二,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调整后,虽然掩盖了不良业绩,但是利润水平、销售增长率数据不真实,销售净利率出现反差。A公司从2016年以来,营业收入、净利润、销售净利率连续下降。可见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已经不能弥补企业的巨额亏损。
表1 A公司2015- 2018年研发支出相关信息
表2 A公司2015- 2018年年损益情况分析表
(二)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分析。在互联网行业一直领先的 A公司,利用研发费用方面相关会计政策暗中调节企业利润、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通过分析 A公司2015年至2018年偿债能力获得。A公司2015年—2018年偿债分析能力如表3所示:
表3 A公司2015- 2018年偿债分析能力表
本文从债务契约动机方面、扭亏为盈动机方面追溯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第一,A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是否具有债务契约动机?通过表3可知,近几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正常水平,尤其是2017年资产负债率大于1,这表明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可以判定 A公司不具备优良的偿债能力。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债务契约压力较大,所以基本判定A公司可能因为债务契约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第二,A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是否有扭亏为盈的动机?自上市之来A公司利润在2016年首次出现下降,净利润下降比例高达222%。A公司在一年内净利润下降2倍多,不难想象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A公司改变研发支出会计政策,把归集到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变为资本化支出,优化企业经营业绩,由此判断A公司具有强烈的扭亏为盈动机。
三、建议
(一)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相关部门应当尽快明确研发支出方面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来修正现有不足,制约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错用会计政策,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公司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另外还要加大企业行业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各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编制基础大不相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编制的基础也有所不同。企业在编制财务信息时应重视在附注的披露内容,保证投资者是在相同的会计政策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四)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政策运用的监管方面措施不到位,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中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进行检查;同时也要关注中型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时所依据会计政策而做出的陈述,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成本,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得企业在选用会计政策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