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2020-03-11何敏嫦卢锦芳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中山528415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瘤体术式宫腔镜

何敏嫦,谭 琴,卢锦芳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中山 528415)

子宫肌瘤是女性高发的良性肿瘤,其中黏膜下肌瘤占比可达到10%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子宫肌瘤类型[1]。手术切除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可靠疗法,近年来微创术式逐渐完善,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收治的9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90例患者均在术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5~53岁,平均(39.46±14.02)岁,病程5~18个月,平均(13.02±5.03)个月,最大肌瘤直径20~56 mm,平均(40.69±15.67)mm,肌瘤分类:0型(肌瘤根部有蒂,瘤体100%突向宫腔)10例,Ⅰ型(瘤体组织向肌层扩展但不超过50%,根部无蒂)25例; Ⅱ型(瘤体组织向肌层扩展超过50%,根部无蒂)55例[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术中宫腔镜下探查证实为黏膜下肌瘤;符合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指征;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处女膜完整者或无性经历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盆腔急慢性疾病者;合并子宫内膜病变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无法耐受手术者。

1.3手术方法:术前1晚行宫颈准备,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宫颈管内填塞扩棒。术中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取出宫颈管内填塞扩棒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窥阴器暴露宫颈,逐渐扩宫至满意状态,膨宫(0.9% NaCl溶液)压力波动80~100 mm Hg(1 mm Hg=0.133 3 kPa),流速在200~300 ml/min。宫腔镜下观察宫腔内病变情况,确定切除范围;置入电切镜;0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可直接完整切除肌瘤及根蒂部,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在肌瘤侧方上下或左右交替切割,使瘤体形成“沟槽”样结构,以卵圆抓钳夹并取出瘤体,若瘤体较大,可对两侧进行部分切除,瘤体缩小后再整个切除,可酌情注射缩宫素促进肌瘤向宫腔凸起;宫腔镜监测下提示肌瘤已完全切除后,退出电切镜及宫腔镜;手术创面大时,放置电极电凝止血,必要时放置宫腔压迫球囊,术后6 h若出血停止,应分次抽出球囊内液体。

2 结果

2.1各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0型、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顺利,各型患者手术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6.00%、9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O型比较,①②P>0.05;与Ⅰ型比较,③P>0.05

2.2各型黏膜下肌瘤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比较: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经量、术后经期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高于0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Ⅰ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型黏膜下肌瘤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O型比较,①②P>0.05;与Ⅱ型比较,①P>0.05;与Ⅰ型比较,③P<0.05;与O型比较,③④P<0.05

2.3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0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出现水中毒0例,I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出现水中毒1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出现水中毒2例。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后均改善,0型、Ⅰ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10.00%、4.00%、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黏膜下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瘤体多向宫腔方向生长及向肌层扩展,瘤体表面仅为子宫内膜覆盖,该类子宫肌瘤极易引发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贫血。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最可靠疗法,近年来其治疗术式逐渐丰富,微创术式成为主要术式,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4]。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通过人体自然的腔道实施手术操作,并利用宫腔镜实现直视肿瘤的目的,可以明确瘤体与子宫各层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进而便于制定完善的切除方案,彻底切除肿瘤[5-6]。关于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普遍认为,该术式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真正实现了微创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7-8]。本次研究也发现,0型和Ⅰ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肿瘤,手术顺利,各型患者手术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6.00%、9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并发症率极低,且预后良好,可知该术式安全、可靠,各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此外,本次研究对比了各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发现,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经量、术后经期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高于0型患者,且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Ⅰ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术后出血较多,经期和经量的恢复正常时间相对较长,主要原因为该两类肌瘤向子宫肌层生长,分离难度更大,创面相对较大,因而出血较多,应及时采用球囊止血,避免出现大出血等情况。

综上所述,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切除肌瘤,并改善患者症状,且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瘤体术式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