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黄栀花对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3-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超过20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1]。手足口病易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等传播[2]。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头痛,呕吐,手、脚、口、臀部出现斑疹,多数7日左右可自行消失,部分患儿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3]。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为研究热点,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防止反复发作。本研究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0~4.8岁,平均(3.2±1.4)岁;病程1~4天,平均(2.1±0.9)天。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1~4.9岁,平 均(3.1±1.5)岁;病 程1~4天,平 均(2.2±0.8)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4]。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脑炎、脊髓灰质炎、其他斑疹性疾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脱落标准:依从性差、失访、自行退出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28,10ml:100万U(120)/喷瓶],每次1喷,每日3次,喷患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黄栀花口服液(吉林黄栀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5704),1~2岁:每次3ml,2~4岁:每次5ml,4~5岁:每次10ml。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均为7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热、厌食、斑疹)消失时间。②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③疗效判定[5]。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手、脚、口、臀部斑疹消失,无新的斑疹出现;显效:患儿体温降至38.5℃以下,手、脚、口、臀部斑疹明显改善;有效:患儿体温有所降低,手、脚、口、臀部斑疹有所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病例 研究期间共脱落5例。其中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脱落1例。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9%(56/59),高于对照组的80.4%(45/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发热、厌食、斑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天)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n 发热消失时间厌食消失时间斑疹消失时间对照组56 2.71±0.41 6.52±0.73 4.29±0.53观察组59 1.26±0.35a 4.37±0.61a 2.36±0.35a
2.4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TNF-α、IL-6、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治疗前组内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n TNF-α(ng/L)IL-6(pg/ml)IL-17(pg/ml)对照组 治疗前56 241.62±83.94 45.67±16.52 41.59±13.67治疗后56 149.52±52.18a 36.84±11.84a 32.81±9.56a观察组 治疗前59 235.57±87.26 44.26±17.16 42.51±12.91治疗后59 39.72±34.27ab 23.54±7.82ab 20.18±6.28ab
2.5 两组患儿免疫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免疫功能(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因子水平比较(±s,g/L)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因子水平比较(±s,g/L)
注:治疗前组内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n IgA IgG IgM对照组治疗前56 1.16±0.63 9.52±1.03 2.62±0.81治疗后56 1.39±0.69a 11.67±1.16a 3.15±0.93a观察组治疗前59 1.13±0.61 9.73±1.07 2.64±0.84治疗后59 1.57±0.73ab 13.59±1.37ab 3.67±0.97ab
3 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病毒在消化道大量繁殖,并随血液扩散至全身,破坏机体细胞[6]。手足口病归属于中医“疫毒”、“火毒”范畴,小儿体质娇嫩,外感邪气,内聚化热生毒,郁而发散为疹[7]。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机体强烈的免疫应答。首先,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后引起炎症刺激,激活TLR2受体使黏蛋白分泌增加,这些粘液呈胶冻样,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手足口等。同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损伤,直接导致病情迁延难愈,而且容易继发病毒、细菌等其他病原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②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暖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环境温度、湿度增加。Hattor等[8]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的病例数增加16.9%,而相对湿度每升高1%,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病例数增加41%[9]。原因可能是当湿度和温度升高时,各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形成较大的气溶胶,而气溶胶则有利于延长手足口病病毒的存活时间,从而增加了儿童感染的机会,导致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率的上升。③抗生素滥用。近年临床医师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手足口病病毒出现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根据目前流行病学监测,欧洲各国手足口病病毒耐药率2%~26%[9],中国和日本的手足口病病毒耐药率高达90%,并呈上升趋势[10]。重组人干扰素α2b为广谱抗病毒药,可有效抑制病毒繁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其通过和病毒表面的特异性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黄栀花口服液由大黄、金银花、黄芩、栀子组成。大黄利湿退黄攻坚、泻热解毒消痈。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痈、凉血散热疏风。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栀子清热泻火除烦、利湿消肿止痛。诸药合用治疗小儿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等。
本研究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总有效率94.9%(56/59)高于对照组的80.4%(45/56),且高于文献报道[11,12]。发热、厌食、斑疹为手足口病患儿最典型的临床症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后患儿发热、厌食、斑疹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可能通过解毒消痈、利湿退黄,以增加胃肠功能的动力、清除体内及体表瘀毒浊疮的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6、IL-17)明显降低,说明其可能具有抑制炎性因子分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研究表明[10]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后患儿免疫因子水平(IgA、IgM、IgG)明显提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清除细胞自由基,改善肺部微循环,增加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