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0-03-11皮发娟
皮发娟
(湄潭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湄潭 564100)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农业发展副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重视,绿色防控对我国发展无公害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绿色防控的要义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是降低农药的使用,同时通过科学论证构筑起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整体措施架构,提高并巩固防治成果,保障农作物“稳产量”、“稳供应”。其次,要通过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确保质量安全。最后,要从整体生态系统出发考虑,控制农药用量,保护水土资源不受污染,维护生态链条的物种丰富性,推动环保生态文明发展。水稻喜热喜湿,作为普遍食用的口粮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因此,绿色防控对于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污染更是有着关键作用,应用较多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 科学培育、提高水稻防虫能力
水稻种植要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水源、气候等条件挑选产量大、抗病力强的品种; 水稻在播种前可以先后用消毒药剂、清水浸泡、冲洗,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再播种。首先要对土壤实施抑菌灭毒操作,并过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土地肥力,保障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吸收,增强水稻的自身免疫力。
2 光诱灭虫
光诱灭虫是根据昆虫的趋光性,设计并制造出诱虫光源,有效聚集并杀死害虫,显著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啃食,并且避免杀虫剂的过量使用。根据灭虫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光诱灭虫方式。一是电击式,通过灯光吸引害虫聚集,害虫在触碰电网后会被电击,然后会落入杀虫灯中的收集装置,不会再让害虫逃跑以对水稻造成伤害。这种方式的适用性较好,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环境,但该种灭虫灯的价格偏贵。二是水溺式,通过把杀虫灯安放在水面、水塘上,并在灯周围安装挡虫板,从而引诱害虫围绕灯光活动并碰到挡虫板然后掉进水里,另外灯光会在水面形成一个倒影并会使得一部分害虫落入水中溺死。与电击式灭虫方式相比,由于部分害虫落水后还能飞起逃逸,因此水溺式光诱灭虫效果欠佳,并且使用环境受限,最好用于水源较多的水稻种植环境。
3 性外激素治虫
性外激素是昆虫体内产生的用于吸引异性进而繁殖的化学分子。通过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以扰乱雌雄害虫的信息传递,阻止害虫正常交配,改变种群性别比例,降低孵化率,从而达到治理虫害的目的。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将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大量用于水稻防虫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治虫成为水稻保护的新型途径。
4 水稻种植和养鸭结合
水稻种植和养鸭结合能够节约稻田施肥和防治虫害成本,提升水稻和鸭肉品质,降低种植过程中的化学品污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实验表明,采用稻田养鸭技术后12 天和42天,试验田水稻根部叶蝉、飞虱的数量较之前分别降低63.8% 和77.3%;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理虫害指数,比之前降低67.1%和52.5%[1]。在鸭子的品种选择上,宜选择体型较小、反应灵敏、耐水性强的鸭子,以便在田间秧苗间灵活运动,高效除虫。
5 生物防控
通过培育、释放益虫以抑制害虫的繁殖发育,是一种绿色天然的病害虫防控技术,能利用生物链上捕食关系,安全无污染地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是利用天敌益虫治虫以及蛙类治虫。
水稻害虫的天敌主要有以下3 类:(1)秧苗间结网的小型蜘蛛;(2)爬行捕猎的蜘蛛,如猫蛛、狼蛛等。(3)步甲、瓢虫和隐翅虫等。实验证明,这三种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对这些天敌昆虫的保护,要采取诸如协助迁移、提供大雨时的暂避场所等方式,保障其繁殖条件。
蛙类的主要食物是昆虫,有关研究显示,青蛙每年消灭约一万五千只害虫。利用蛙类灭虫,使农药支出明显降低,种植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维护生态平衡。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蛙类生活栖息环境,严禁捕杀、贩卖青蛙。
6 科学使用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精准施药,有效防控,避免农药滥用,造成农田污染。
第一,要根据害虫的种群特点,结合害虫的身体构造,表皮质地和生活习性等,全面对比分析农药的生效方式、作用原理等因素,选择最有效的农药。
第二,要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征,生长时节特征,适时施药。在水稻防治上,病虫害防治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掌握使用农药的时间节点。害虫的幼虫时期对药剂的吸收较快,对农药反应最激烈。因此要将幼虫期作为最佳防治期,在这一时期内精准施药,有效防控。
第三,使用新型农药助剂。通过使用比如“激键”这类农药助剂,可以在确保水稻抗虫害、稳增产的同时,提高施药效率,大幅度缩减农药使用,保障水稻种植安全。
第四,使用新型高效农药,保护天敌昆虫。要积极推进新型农药的研制和使用,使药剂能根据昆虫的类别有区别的发生药效,从而在不影响天敌的前提下有效抑制害虫。
7 结语
绿色防控病害虫防治体系具有污染小、对生态破坏小等优点,通过光诱灭虫,性外激素治虫等新型方法,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稳定地促进水稻增产,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