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老年教育体系
——以宁波市北仑区新碶成人学校为例

2020-03-1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人全民老年人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逐步建立,亟须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办好让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使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终身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对此成人学校可以发挥重要的功能,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代的成人学校应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提升“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

终身教育观念是伴随社会历史发展与进步而产生并不断深化的。目前,在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如今,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终身教育的观念也为老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与活动。如何在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发展的途径,提升老年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确保我国老年教育健康发展?成人教育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从目前来看,我国成人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就一所成人学校而言,目前的重点对象应是老年教育。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老年教育体系,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应成为新时代成人学校在办学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的主攻方向和具体实践。

积极探索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老年教育体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问题,加快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协调下,逐步形成“街道、社区(村)学校”两级联动的普惠性、下沉式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努力打通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街道共开办各级老年大学4所,其中老年大学1所,社区(村)老年大学教学点3所,共设班15个、专业14个,在校就读学员近500人次。

(一)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点亮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

1.建立组织,健全机制。一是建立街道、社区、学校的老年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定位和职责。二是通过完善投入机制,解决“人、财、物”问题,改善老年教育办学条件。三是建立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支持的管理和工作机制。

2.整合资源,打造团队。一是鼓励社会相关行业优秀人才、志愿者到老年教育机构工作。配备成校教师在老年大学(学校)等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二是建设老年教育师资库。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内“有能者、有才者、有力者”的人才加入,充实老年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建立场所,完善设施。一是在成人学校挂牌建立街道老年大学基地;在街道各社区、村建立老年大学分校;在区老年中心福利院合作建立老年大学分校等。二是为提升教育质量,在基地开设老年教育体验中心。目前,在成人学校的老年教育体验中心有老年讲坛、老年课堂和老年舞台,还分别建有书法体验中心、舞蹈体验中心、摄影体验中心、烹调体验中心和中西面点体验中心等。除了开设实体体验中心,还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全媒体化,借助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终端,开展网上自主学习,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提高安全性。

4.创新载体,打造品牌。一是针对新北仑老年人语言不通、法律意识不强、对本地文化不了解等问题开展培训。二是在老年大学开展老年微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有《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老年人普通话》《老年人手机摄影》《老年人健康养生》等,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拓展老年教育新路径,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1.开发老年教育学习课程。学校本着普及老年教育的宗旨,首先选择了受众面广、时下热门的实效性课程——智能手机,通过对这些老年人感兴趣急需学的课程开班学习,让老年朋友尝到学习甜头,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随后陆续开发了老年书画班、太极拳班、瑜伽班、柔力球班、广场舞等。

2.开辟空中学习课堂。借用宽带互联网媒体,构建老年教育“空中课堂”。如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号,老年微信群,定期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学习内容上传到微信群,让老年朋友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又通过合理编班,基于老年学员接受慢,易遗忘的学习实际,学校定向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e服务”(即微信公众号:新碶成人学校),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向老年教育推送终身学习的“e服务”,即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老年教育专栏等线上平台,上传视频、范例、讲座。线上平台扩大了受教面,更为在校学员创设了重复学、反复练的机会,使得老年学员有更好的学习拓展,学得更自信,拥有成就感及社会归属感。

学校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工作,大力开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时政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动态等宣教活动,达成“微信叠加宣传、资源共建同享”的共识,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3.打造老年教育学习团队。从社会上聘请优秀师资,加入学校老年教育师资团队。现已汇聚了德才兼备的老师数名,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教学需求。尤其是有些在退休前就从事教育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基础相对薄弱的社区班学员,能力绰绰有余。在教学过程中,能让老年学员真正体验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自身价值得到再提高而幸福感大增。

(三)创新老年教育激励、保障机制,打造老年教育“乐活”课堂

1.形成学习激励机制。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学习将老年教育逐渐变成构筑全民终身学习的有效抓手。目前线上有1万多学习用户,线下有多重实体学习教育的培训班。通过构筑一个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整合、以一对多的学习模式。线下成校将建设一批数字化的社区学习中心,同时,通过发放联系单、学习卡、学分银行登记等,为老年教育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记录学习情况,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融通。学校还通过创新“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了“以赛促学”、“双号”推送、“学习积分”、“兑换奖品”等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了市民终身学习的“四有”(即“人人有学”“人人易学”“人人乐学”“人人享学”)理念。学校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六六周周赛”。即每周六晚六点准时举行网上竞赛。一般结合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动态及传统节日出题,每次从30题左右的题库中随机选五题进行答题。得分在规定分数之上即可获得一次红包。当答题者提交答卷后,系统将自动判分,并自动发给微信红包。居民还可通过查看“正确答案解析”,通过“错题集”进一步学习,直至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校将对参赛居民进行评奖。“六六,三十六”,即一期竞赛评出“三个答题速度最快的”,对第一时间提交答卷的,只要不是零分就给奖,以引导居民高度关注竞赛活动。“十个成绩最好的”,系统按成绩排名,若成绩相同则以答卷耗时长短为序,耗时少的排名居前。“六个最幸运的”,我们按等差数列确定六名最幸运的。自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五万人次参与了网上竞赛活动,其中有三百余人,次次参与。

2.建立学习保障机制。一是经费保障。成校把老年教育开支纳入学校财政计划,街道社区(村)老年教育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纳入财政计划。老年学员每学期学费按上级部门规定进行收取,并报物价局审查。

二是场地保障。学校有太极拳、舞蹈、书画、歌咏等专用教室各一,电脑教室1个,其他公用教室若干。社区(村)的老年教育都配有专用教室,一室多用,使教学场地得到保障,各教学点采取“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办法,让老年学员就近就地便捷接受学习。

三是管理保障。为有效推进老年教育,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学校及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告知学员,并建立老年教育档案材料,从学员报名登记到每次上课点名,从教学计划表到教师授课计划,统一由专人负责。老年教育班每班指定一名班主任,对培训进行日常管理,同时每班配备好班长。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每学期结束开展评选先进,并在休学式上进行表彰。

从目前成校老年教育硬件和软件投入来看,还不能满足老年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老年教育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还比较单一,这是今后需努力克服和改进的。

山东青岛 许茂兴

猜你喜欢

成人全民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全民·爱·阅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大成人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人不自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