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的筛选

2020-03-10赵群英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筛选小学道德与法治

赵群英

摘 要:教学素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从“紧扣目标,把握根本点”、“联系生活,找准支撑点”、“适合学生,击扣共鸣点”三个方面来谈谈巧用精选素材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筛选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从某种角度来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素材。众多的素材容易使人“乱花迷人眼”,若一股脑儿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能为教学助力,反而会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甚至起到反作用。正因为此,教师必须重质轻量,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把准学生特点,对教学素材精挑细选。

1.紧扣目标,把握“根本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预期并最终实现的教学质量标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笔者所在学校的傅老师在执教六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可谓绞尽脑汁,却独独忽略了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

设计一教学素材:真实的生活事件——超市购物被当小偷要求搜身

1.故事情境:一位女中学生去超市购物,因为没有购物,所以从不购物通道出来,此时,超市防盗报警器响了。

2.问:当有人被要求搜身,我在场该怎么办呢?

3.小组内自由选择人物身份,融入角色进行表演,根据人物身份定位,揣摩人物心理并确定自己的立场

A.积极配合,以证清白

B.可以搜,但必须是同性工作人员

C.不予理睬直接離开

D.不能搜,想其他办法

4.多媒体出示法律依据。

5.小结:原来生活中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权利,平时啊,还真应该多学习法律知识,让自己做个会正确使用权利的孩子。

试教后,傅老师对这个设计却始终不满意,总感觉学生分析的是别人的事,过于理性,代入感不够。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情,准确地说,是暴露真实的学情,傅老师煞费苦心地更换了设计。

设计二教学素材:为教学设的局——学生在教室丢了钱,同桌互搜

1.“突发事件”导入:小A带的50元钱在教室里不见了,小A马上找到班主任,希望老师能帮忙查找一下。

2.问:同学们,老师该怎么做呢?

3.按同学建议,三步走:1.请小A自己仔细回顾,并在自己的身上、书包、抽屉、地上认真找一找;2.建议全班同学都在自己的书包、抽屉等看看有没有同学的钱;3.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搜一搜。

(因为压根就没有丢钱的事,所以学生怎么也不可能找到这个钱。最后,全班同学互相都翻看了同桌的书包、抽屉,包括衣服口袋。)

4.刚才我们这么做合适吗?不如我们先去请教一下宪法大使吧!(出示相关法律条文,同设计一)

5.小结:从中我们知道了刚才我们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同时,自己的权利也遭到了侵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否则在无意间自己的权利被别人侵犯了,或者侵犯了别人的权利都不自知。

设计二相较于设计一,确实貌似更真实地暴露了学情——学生法治意识普遍不强,而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但这个设计的硬伤是什么?这个教学素材是教师人为设的局,请全体学生入瓮,且这个局本身的设计者违法了。想想看,一堂法治教育课,一边说要学生学法懂法,有法治意识,一边教师自己公然带头违了法,学生会作何感想?其教学还有可信度,教学目标还能达成吗?

2.联系生活,找准“支撑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其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感悟生活的支撑点。

笔者在教学六下《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以“垃圾分类”为例进行“小小环境观察员”的活动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个素材,一是因为当前全国都在掀起垃圾分类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二是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一大举措,利国利民,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垃圾分类在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不少,值得学生关注、探究。

就以笔者所在学校来说,一年半前就已响应政府号召,呼吁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不仅教给垃圾分类知识,更多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按标准设置了所有校内垃圾桶。上学期开始,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学校大队部采取了严格的检查扣分和点名曝光制度。高压之下,学生确实做得比以前好,但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孩子不敢往校内,特别是班级垃圾桶扔垃圾了,便把垃圾带回了家,或把垃圾扔到分类管理检查相对不严的校外垃圾桶。再如,学生分类好的垃圾,清运公司却没有分类,仍混在一起拉走了。这不禁让人质疑:我们这样进行垃圾分类是否有意义?教学中,笔者以学生观察到的现状为支撑点,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教育从来都不是搭建空中楼阁,呈现海市蜃楼,而是立足生活实际。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充盈生活的气息,引发学生更新更高的思考。

3.适合学生,击叩“共鸣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情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材料更易拨动学生心弦,与学生产生共鸣。

这个加长版假期,因为新冠肺炎的肆虐,人们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制作六下《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的微视时,有老师选用了近段时间非常盛行的纪录片《家园》里的“地球不需要人类,而人类却需要地球!”这句话作为警示语,告诫学生要保护地球。对此,笔者执不同看法。也许,它陈述的是事实,但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来说未免太过于冷酷,甚至残酷。这部宣传片在它刚问世的时候,我就已认真看过,无疑,对于成人,对于漠视视环境问题的人来说,是一记警钟。但它是否就适合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年仅六年级的小学生呢?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不合适。我们让孩子把地球比作家园,比作母亲,而今母亲却说:“这个家不需要你,有你没你都一样,而你,却离不了这个家。所以你要对家好!”试问,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作何感想?你会有怎样的行动?

教育是有温度的,是一种温情教育,是一种需要走心的教育。只有走心,教育才不是你要我怎么做,而是我要怎么做;教育的成效才不是做一次、两次,而是自觉行动,长期做到。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学素材与学生的适切度决定了教育的温度!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姚志诚. 生活化素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误区及优化策略[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02):35-37.

[2]李爱群.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有效选用[J]. 考试周刊,2018,(3).

[3]黄成欢.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思品教学素材的选取运用[J]. 新校园(上旬刊),2014,(3).

[4]王琪. 舍得——教学的勇气[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5]郑玲雅. 品德学科教学素材筛选与有效利用例析[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9).

(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筛选小学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对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