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美术馆
——原·美术馆
2020-03-10罗韶颖LuoShaoying
罗韶颖 Luo Shaoying
1“废托邦——iArt 青年艺术计划”原·美术馆展览现场
2“废托邦——iArt 青年艺术计划”原·美术馆展览现场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近年来,有不少私立美术馆在重庆设立,跟重庆其他的私立美术馆相比,原·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和独特之处是什么?
罗韶颖(以下简称“罗”):从2016年年底创立原·美术馆以来,在这三年当中,很幸运经历了重庆的文化艺术环境快速发展的三年,当然现在依然在发展中,而且越来越好。我们也有幸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伙伴。
原·美术馆自创办以来就是以“每个人的美术馆”作为自身定位,我想这正是原·美术馆的特质,也是我们从日常展览到活动贯穿始终的理念——服务于大众,弱化艺术高冷的一面,将其转换为更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培养和引领大众的艺术审美习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地走进美术馆感受来自艺术的魅力,不再将艺术看作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高度。
艺术是稀缺品,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与年龄、性别、收入都没有关系,我们需要艺术,就像我们需要柴米油盐一样,这正是我们希望传达的一个态度。
当:原·美术馆与重庆的本土文化有着怎样的互动?
罗:原·美术馆是在重庆扎根生长、面向全世界的一个艺术平台。我们非常注重和重庆本土文化之间的互动和携手成长。
以2019年的展览“爱的艺术”为例,它是一个从学术和大众参与度角度来说都很不错的展览项目,同时关于“爱”这一主题也十分具有广泛性和情感共鸣。所以在这一项目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重庆的志趣相投的商家和艺术活动机构加入进来,一起玩,建立贯穿整个展期的合作关系。最终我们举办了展览同期活动——“全城热爱”,参与的商家和机构涉及各个领域,除了新山书屋,还有无届青年、坚果live house、肩硬这样的青年流行文化机构,更有许多新锐个性的餐厅酒吧加入。这是比较典型的一次和重庆本土文化互动的例子。
当然我们在其他展览项目和美术馆的日常工作中也在推进这一方式,包括每年都会举办的儿童亲子艺术品牌项目“O’Kids国际儿童艺术节”,就联合了许多在儿童艺术教育和青少年公益领域一些具有先锋意义的机构。我们不希望展览仅仅是一次走进美术馆看展的过程,而是以原·美术馆为一个原点,向外发散和影响,让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加入和我们一起玩,一起为这座城市发声,为城市的文化艺术发展出力。
当:“iArt青年艺术计划”作为原·美术馆首次以青年艺术家为群体发起的展览,发起这一计划的初衷或契机是什么?“iArt青年艺术计划”在哪些方面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给予支持?
3“从设计出发”——孙初、殷九龙个人作品展原美术馆展览现场
罗:“iArt青年艺术计划”是原·美术馆及涅米文化主办的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含展览、对话沙龙、驻地创作、商业跨界、衍生品开发等多项艺术活动的评选性艺术项目。在该项目中,我们将艺术作为媒介,为城市、社会导入不同层面的思考与讨论,探讨青年艺术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生活环境中的可能性。
在“iArt青年艺术计划”当中,原·美术馆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发起者、支持者,以及传承者,持续地挖掘和推进优秀青年艺术家和青年艺术的发展。具体的支持除了主体展览和巡展的呈现,还包括和国内外一些艺术机构的合作,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国内外的艺术驻留项目。此外还推荐和支持青年艺术家在商业跨界上的应用,以本届iArt为例,我们将和获奖艺术家联名推出大卫杜夫雪茄2020年艺术限量版,同时将推选优秀青年艺术家参与大卫杜夫的年度多米尼加采风活动等。
我们不仅希望在学术领域给予艺术家支持,更希望强化我们作为桥梁的作用,将青年艺术延展到更多的平台和领域,建设共赢的局面,让青年艺术家和机构都能够持续良性地发展下去。
当:您如何看待重庆的青年艺术生态?
罗:一直以来,重庆具有良好,甚至可以说过硬的艺术基因,在抗战时期就是国立艺术专科(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所在地,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曾在此生活和创作。后来更有四川美术学院这样的艺术院校长踞于此,颇多优秀的艺术家正是从这里走出,走向世界艺术领域。
所以我认为重庆并不缺乏好的艺术基因,原·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的合作交流也很频繁,接触过许多很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既然“生态”,除了种子还需要好的土壤和营养,而最近几年明显能够感受到城市文化艺术环境的进步,以及像原·美术馆这样坚持推进文化艺术发展的机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所以我对重庆的青年艺术生态是比较乐观的,当然大家还需要做更多努力和更大胆的尝试。
4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大展原美术馆展览现场
当:原·美术馆是否还有其他扶持青年艺术的项目?
罗:除了自身的品牌“iArt青年艺术项目”,原·美术馆长期合作的青年艺术项目还有自然生长艺术中心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合作等,本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展出结束之后就将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青年作品展览项目,2019年初我们也举办过一次,效果非常好。作为除学院外,更多元的为青年艺术发声的平台,我们会持续关注青年艺术家,持续推进青年艺术的创作与发展。
当:原·美术馆选择举办展览的标准是什么?
罗:学术性很重要,但不是单一标准。通常来说,我们更像是在许多标准中寻求一种平衡。我们通常选择的是既有学术性,也有大众参与度,能够激发观众思考的展览项目。
当:原·美术馆是如何兼顾展览的学术性和商业性的?
罗:原·美术馆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承担着大众美育的公教职能。学术性是美术馆必须要秉承和遵守的底色,商业性不是美术馆的必然追求,但不排除跟商业和大众结合的趣味性探索。
当:目前私立美术馆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您如何看待民营美术馆未来的发展?
罗:确实挑战和机遇并存,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性的机构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打法和经验。原·美术馆自成立以来,我们不断摸索自身的发展路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在传统市场之外寻求自身的出路,打造良性可循环的运营逻辑。可以说原·美术馆成立三年以来,我们依然在摸索和试错的过程中。但未来依然是乐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身到文化艺术领域这一趋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一领域也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价值关注和价值匹配。
当:请您介绍一下原·美术馆未来的重要展览计划。
罗:除了每年固定的儿童和亲子艺术品牌“O’Kids”,青年艺术品牌“iArt青年艺术计划”以及设计连接生活的展览外,2020年我们的展览计划依然聚焦在学术性、大众参与性、潮流跨界类这几个特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