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赴日本参加“南京大屠杀82周年证言集会”散记

2020-03-10孙宅巍

大江南北 2020年2期

孙宅巍

2019年12月6日至12日,我 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次子葛凤瑾先生,共同受邀赴日本,先后出席了在大阪、名古屋、静冈和东京四个城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82周年证言集会”。在这些证言集会上,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录像视频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的证言视频,由葛凤瑾先生讲述了全家在南京大屠杀暴行中遭遇的残害,由我作了“悲壮的南京保卫战真相”的演讲,出席集会的市民与报告人就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实与认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南京大屠杀悲剧发生82周年和中国第六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日本四个城市举行的证言集会,为人们重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推动东亚和世界的和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已举行23次证言集会

“证言集会”由日本“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主办。该联络会自1997年成立,先后由旅日华侨中日友好协进会秘书长林伯耀、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团团长松冈环、日中友协常任理事由木荣司、“不再重演南京悲剧” 名古屋会事务局负责人平山良平等主持,设有东京、熊本、长崎、福冈、广岛、冈山、神户、大阪、金泽、名古屋、静冈等分会。联络会每年12月都在多个城市举行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证言集会一般邀请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研究专家前来发表证言与演讲,有时也邀请中国方面其他日军暴行的幸存者、研究专家及日本方面的研究专家发表证言与演讲。近年来,由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日渐离世,健在者也年事已高,已逐渐由幸存者的子女、后代赴日讲述证言。本次是联络会第23次在各地举办证言集会。

葛凤瑾的证言,再现了当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暴行。他的父亲葛道荣当时只有10岁,为了保护5岁的妹妹和2岁的弟弟,腿部被日军刺伤。他说:12月中旬的一天,在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南院一间教室里,父亲搂着妹妹和弟弟,又冷、又饿、又怕。突然咣噹一声,闯入了3个日本兵,冲到父亲的面前吼叫。父亲被日军重重地抽打并戳伤了右腿,鲜血浸湿了裤腿。葛凤瑾三爷爷葛之爕那年53岁,是一名中医师,在难民区内的高家酒馆家中被日军残忍杀害。葛凤瑾的舅爷爷潘兆祥于12月12日去下关城外买杂粮,就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位舅爷爷王钧生也于同一天去煤炭港装卸作业区上班后,一去不返。这两位舅爷爷都在下关江边遇害了。

葛凤瑾在东京作证言

孙宅巍(左)在演讲

我在4次证言集会上,都应日本朋友的要求,作了《悲壮的南京保卫战真相》的演讲。他们说,过去中国的专家来,都是讲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本身,但日本社会与市民对于与南京大屠杀密切相关的南京保卫战真相都不够了解。我在演讲中指出:攻占南京是日军的既定目标。发生在1937年底的攻击南京之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世界和平的一大罪责。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从一开始,就把攻击中国的首都南京,作为首先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我详细介绍了中日双方部队在南京郊外与城垣各地展开激战的情况。由于中国守军的奋勇抵抗,日军官兵把与中国军队的交战称为“殊死的战斗”“惨烈的肉搏战”,惊呼中国军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实在令人佩服”。在南京保卫战中,共有8名将军和11名团长以上的指挥官,牺牲在阵地上或突围途中。我说:“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军人和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英勇斗争、抗日御侮,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全国联络会的主要负责人林伯耀先生,到大阪机场来迎接我们赴日报告者一行,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证言集会。他表示:这样的证言集会已经持续了23年,今后还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办下去,让更多的日本市民和年轻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真相。他说:“南京大屠杀已经不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小案件,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一个历史教训。我们已经受过这样的苦难,作为教训,我们不愿意看到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再经受这样的苦难。”

正义与良知的光辉

大阪、名古屋、静冈、东京四地的证言集会,显示了日本朋友的正义与良知,也使我们中方的参与者受到深刻的教育与启发。

各地的证言集会都有数十人至一二百人参加。他们为了参加集会,不仅要自行乘车、用餐,并且还都要捐给会议1000日元至1万日元不等的活动经费。与会者的热情,令我十分感动。老年夫妇高桥恒夫与牧野悦子,住在爱知县豊桥市,本在静冈附近,因未接到通知,错过了静冈集会,便专程乘新干线赶到东京,他们说,要用行动表达自己对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抗议和对死难者的同情。他们的行动昭示了日本人民正义与良知的心声。

12月9日,退休的中学教师平山良平先生等四人,带着扩音器和传单去名古屋市政府前举行街头抗议活动。活动的源头,要上溯到2012年2月20日河村市长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名古屋一批正直的教师、市民便成立了“让河村市长撤回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的团体。从这年的9月3日起,举行街头抗议活动,打出横幅,发表演讲,散发传单。此后,每月第一、第三周的星期一上午举行街头抗议,每次活动都是在前一天夜里提前制作好传单,在汽车上放好麦克风,装上旗子,向名古屋出发。河村一天不撤回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他们就一天不停止抗议活动。到2019年12月9日星期一,已是这种抗议活动的第163次。我对平山先生说,谢谢你们对中国人民所受灾难的同情和理解。平山先生回答说:“这既是对中国人民所受灾难的同情和理解,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因为对于错误的言论置之不顾,是件羞愧的事情。河村的言论也会被一些市民接受。如果不斩断这种趋势,日本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很恶劣。”平山先生于1988年8月第一次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受到很大震撼,进一步认识到侵略战争和暴行的残酷。他说:“我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要是多数日本人认识不到它确实存在,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话,日本整个国家将会像失重的气球一样不知道何去何从。”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一种爱国的行动。他说:“当市长做错事情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纠正,这才是真正爱国的市民应该做的事情。”平山先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南京大屠杀被害者的证言集会,我们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平山先生等人8年来的抗议集会活动,也使我深受教育。我在名古屋证言集会上作报告时,就呼应了他们的正义斗争。我在报告中说:“河村市长2012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是对人类的良知与正义的公然挑战,他的谬论早已为南京大屠杀铁的事实所击破!”

名古屋小学教师小野政美,是证言集会的积极组织者。他在听了我的报告后,特地向我要了一本我的专著《南京保卫战史》,并要我在书的扉页上签名。他说:“我虽然不懂中文,但这本书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见证,我一定要好好收藏保存!”小野先生长着长长的白胡须,是位很有特色、待人很热情的老人。他在饭桌上对我和葛先生说:“我父亲曾经是伪满洲国的职员,那也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罪过。我要为父亲那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向中国人民道歉,说一声对不起!”说着,他诚恳地向我们躹了一躬。我从内心里被小野先生的良知而深深地感动,我觉得他代表了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的希望。

12月10日,日本当地时间下午6:30,第三场“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在静冈举行。集会组织者之一、静冈大学和平学讲师森正孝现场播放了由他自制的关于南京幕府山集体屠杀的影像。视频通过对侵华日军老兵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走访,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以森正孝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联络会成员,20多年来,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己任。他们的言语和行动,都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正义与良知。

祈愿和平

在这次四个城市的证言集会中,中日双方人士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与我同行的葛凤瑾先生,在每场讲述证言时都不忘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珍惜当下。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让大家携手成为守护历史与和平的使者,愿世界不再发生战争,愿天下母亲不再流泪,愿天下的儿童都能在和平环境中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

我在每场报告中,也都殷切表示:“在悲壮的南京保卫战进行82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时刻警惕曾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共同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在东京,特地从南京赶来的江苏电视台记者,在对我采访时问我:“在你看来,和平是什么?”我回答说:“和平就是不再有妻离子散,和平就是远离战争的血腥与恐怖,和平就是人们都能在宁静、安定的环境中正常地生活。”接着,我又补充说:“这是从深重的战争灾难中走过的南京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深切体会,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期盼与愿景!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身边的浩瀚东海,能够成为一片和平、宁静的海域,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愿中日两国间的友谊之树常青!”

在12月7日的大阪证言集会上,福井县鲭江市议会议员山本敏雄提前赶到集会现场,对葛凤瑾先生能够代表幸存者的父亲葛道荣赴日参加证言集会表示欢迎。他说:“我父亲是一名参加攻击南京的侵华日军老兵,对南京人民犯有罪过。我希望通过证言集会,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历史真相,正视真相,迎来真正的和平。讲述历史的真相,是为了肩负起保卫和平、制止战争的责任。”

12月8日,是名古屋证言集会组织者之一小野政美的生日。他说:“能够在集会上听到幸存者后代的证言陈述,是送给我的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作为一名退休小学教师,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历史的真相。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东京分会负责人、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田中宏,在12月11日东京证言集会上致词时说:“我希望通过这场证言集会,让日本民众了解当年的历史,尤其是让我们的后代学到真正的历史。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教训必须铭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争取到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