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探讨
2020-03-09梁浩华
梁浩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广东 中山 528400)
1 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线路跳闸的影响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裸露在外的一部分,它具有分布范围广、点多、线长等特点。由于它长期暴露在室外,受天气影响,时常会出现事故导致运行工作暂停,而跳闸就是电路运行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情况。一旦出现跳闸事故将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不仅会大大降低城市供电网的可靠性,还会对供电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影响城市的运行、市民的正常生活等。
影响电线路正常工作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路电线的绝缘体受损。绝缘体受损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相关,如处在多树的环境,绝缘体容易受树木掉落的损坏,在狭隘的街道也容易被高空落物砸坏,电路较长的绝缘体越容易受损,所以绝缘损坏率和线路长度是呈正比例的。二是自然天气灾害影响如雷害。为了减少雷害对电线路的损害,根据实地情况安装避雷针非常有必要,做好避雷准备。三是人为故意破坏。电路材料、设备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电路老化故障的,简单来说电路老化程度与电线材料设备成正相关关系。
1.2 非故障停电的影响
引发电力系统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停电这一问题也可能由非故障因素造成,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如对35kV以上的输变电线路进行改造或检测,按时对预试变电路配电网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值得重点注意的是当架设35kV以上的输变电路时,需要配网停电进行短暂性供电转换。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心城区需要不断完善配电网进行配电供电工程,这时就需要该地区切断电源保证工程的安全,然而频繁地切断电源会对供电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出现停电现象。
1.3 用户密度的影响
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影响地区电线安装密集程度,越是人口多的地方,电线越紧凑。因此,在电线评估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求出用电户数的平均数,依据密度更好地安排供电工程模式。模式分析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它依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分布进行合理规划,针对不同路段的线路进行故障预防,分为前、中、后三个路段,并在前一路段施工前进行下一路段阻隔,避免对下一路段用电造成不便。经模式研究分析,路段的前后位置影响用户用电的稳定性。
2 配电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
通常配电系统常用的供电模式有很多种,其中环网开环运行而形成辐射型的供电方式是配电系统最常用的。这种供电方式开展的步骤较为烦琐,所以施工时必须谨慎,项目负责人可以依据地形或用户需求等因素建立一个科学的配电网结构。如配电网工程建立“配电网—变电站—馈线—殴—设备—用户”计算结构,该结构主要是运用电脑计算基数,通过对各层停电运行数据的计算统计,利用该地区出现故障的次数数据和研究出现故障的原因,再结合用户等数据进行更详细地计算,通过对比多项数据来评估该地区整个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是否达标,接下来应如何改进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达标率。工程达标率包括多方面:(1)电力系统每月平均停电频率指标;(2)电力公司提供电力的平均使用率指标;(3)地区用户平均停电时持续时间长久的指标;(4)用户平均停电指标;(5)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6)用户平均供电不可用率指标。
3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策探讨
3.1 技术措施
(1)配电网是一种十分烦琐的工程,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如电线如何能够较好地接线,这就需要配电网技术人员根据地区的电线布局制定科学的方案来实现线路的更好衔接。常见的电力网的接线方式有两种方式。一是没有备用的单电源接线方式,二是有备用的多电源接线方式。这种网络形式通常多为双回路、环形网、两端或者多端接线等类型。由于用电用户可以从两个或多个以上的电源接口用电,这一特色凸显了它的灵活性。同时,这种供电方式也是比较可靠稳定的。但是这项技术成熟度不高,其运作方式复杂,运行操作多,所以在这方面的投资成本较高。
(2)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了促进配电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利用新基建等内容提高配电网的信息化和可靠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其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检测其可能出现的意外,时刻把握配电网的运作情况,争取尽可能地减少配电网的工作失误,在确保配电网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3)为了减少停电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必须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配电工程建设。如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对电路沿线的高压电路设备进行不停电作业以保证电路安全。相对于配电网的其他工程而言,带电作业的难度位于中下水平。其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其具体工作时间不受限制。二是其工作技术要求不高,可随时联系工作人员进行作业。三是能及时检测设备,降低停电率从而保证经济效益。
(4)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素质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确保配电网工作效能,需要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其设备预试、检修质量、严格检修工艺等方面的技能,减少工程失误,避免复工耽误工程建设。
3.2 管理措施
(1)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项工程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需要项目负责人制定好合理的管理方案。如在配电工程中,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工程负责人管理协调工程各部门才能更好地确保配电网的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实际上,建立起可靠性管理制度并不容易,这一内容涉及整个工程各部门甚至涉及最底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这一工作管理不仅需要各部门之间横向协调交流协作,还需要项目负责人重视上下层的工作协调度,关心底层员工。具体来说,项目负责人可以依据工程量分配工作,或者依据工程步骤的类别划分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的内容,层层分配,确保责任到组。同时,也可以建立特殊的工作小组,监督各部门工作的落实,研究市场风向,了解各地区用电情况,利用实际数据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目标,指导工作有序进行。
(2)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转供电管理。目前,国家提倡新发展理念,强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供电方面,应该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率,全面强化转供电管理。转供电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提前制定转电预案和管理制度,详细制定关于停电时转电的步骤流程,使该项工作规范化,提高转供电的效率,尽可能实现转供电效率达到百分百。还可以制定相关停电转电具体考核管理办法,具体明确停电转电的时间安排,各部门的任务安排等。二是要科学详细的制定停电和转电的计划,按步骤进行工作,更有利于各部门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时代在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关于配电网检修及停电管理,相关电力的制度也应改革创新。如改革停电制度,使制度适应现在停电生产力需求,进行合理的停电管理。为更好地进行停电工作,必须以检测为前提。想要实现检测结果最佳,那么就要求各部门合作无误而且最好是要达到零时差合作交流,避免因时间关系耽误工作。
(3)学习先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正确率。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外国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正确率。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检测工作步骤,如一旦发生停电事故,立刻联系检测人员到达现场检测设备,得知事故的原因时联系上部门进行停电措施,再进行相关的抢修工作。针对不同停电情况,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具备多种检测技术,更新检测理念。故障检修工作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预防工作,检修人员应该定期定点到各线路位置检测,做好预防工作,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配电网公司应定期给检测人员培训,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公司也要及时更换电路检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检测失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配电网有利于实现用电用户和供电单位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步骤,有利于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由此可见,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更好地运作,用户应积极参与城市配电网的建设中,促进城市配电网的进一步发展,重视城市供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