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及基本路径研究

2020-03-09王旭东

中国煤炭 2020年2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高质量

王旭东

(国家能源集团战略规划部,北京市东城区,1000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关键举措。煤炭行业必须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时代特征,科学分析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并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电泰州电厂时,作出“在中国,煤电是件大事”的重要指示。2018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9%,到2030年占比仍将在50%左右。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石,煤炭行业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1.1 适应世界能源变革的需要

世界能源发展从高碳向低碳演化,非化石能源和终端电气化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低碳演变的重要方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并最终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1]。随着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光伏等发电效率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替代速度显著加快。英国、德国已分别宣布于2025年、2038年全面退出煤炭发电。自2013年世界银行退出煤炭产业开始,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全球主要金融机构逃离煤炭产业[2]。煤炭作为高碳能源,正在逐步走出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的历史舞台。

我国电力供应目前以煤电为基础,其根本原因是其经济性和稳定性,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全国煤电经营形势并不乐观,2018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仅4352 h,火电企业亏损面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家正在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因此,煤炭行业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坚持走高效率、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与火电等下游产业携手巩固市场竞争优势,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1.2 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二是煤炭粗放利用造成大气污染。作为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我国承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煤电、煤化工等下游高碳产业也承受着巨大减排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我国现有及规划的煤基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这些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大气和固废等环境问题将成为制约后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煤炭行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最大幅度减少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1.3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于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每一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能源消费能力等方面情况,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和全球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能源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保障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依托煤炭。

谢和平院士研究认为,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由2018年的46.4亿t标准煤增长至2025年的55 ~56亿t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由2018年的59%下降至50%~52%,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变,煤炭需求总量保持稳定[3]。虽然目前我国煤炭产能总体过剩,但全国仅有约20亿t/a科学产能(其中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先进产能12亿t/a),大量达不到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的小型煤矿亟待退出;中国工程院研究建议到2030年全国煤炭产能控制在40亿t以内,其中科学产能32.1亿t[4]。因此,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煤炭行业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的保供能力,需要在陕西、内蒙古等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矿。

1.4 煤炭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2018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5800处左右,平均产能提高到92万t/a左右。其中,120万t/a及以上的大型煤矿1200余处,产量比重提高到80%以上。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78年的9.713下降到2018年的0.093,实现了煤矿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18年煤炭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消费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

2019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391亿元,虽然同比下降7.1%,但总体效益状况较好。我国煤炭行业仍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亟需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实现转型升级,培训持续经营的新动能。因此,煤炭行业必须坚持开拓进取、持续创新,以智慧矿山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探索“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2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指标

经济高速度发展阶段,煤炭的粗放开发利用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带了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严重、安全事故较多等问题。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需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准确认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找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商品必须能够满足购买者对于使用价值质量的需要,否则使用价值就发挥不了获取交换价值的功能,这一情况称为“交换对质量的合意性要求”。在能源产品供给者众多的竞争环境下,产品的交换价值要得以实现,必须要有更具优势的性价比,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完成交易过程,这称为“质量的竞争力”,即同竞争对手相比较的质量优势[5]。“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通过发展推动形成更高性价比,更有效满足“需要”的质量合意性和竞争力特性。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6]。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将越来越多体现在使用价值侧的不断进步,即经济状态的质量面的日益改善。提高发展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但更重要的是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全方位、协调的发展[7]。在高速增长阶段,煤炭企业的发展理念主要是单纯地追求“交换价值”,即煤炭产量提高和销售收入增长,如:2010年原神华集团提出“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煤炭企业需要把发展的重心放到提升煤炭“使用价值”及其质量竞争力上,放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的协调发展上,放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

2.2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结合上述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识,为了提升煤炭的“使用价值”及其质量竞争力,煤炭发展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开放”;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煤炭发展需要更加“安全、绿色、共享”。因此,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安全、绿色、高效、可持续、开放、共享”6个方面。

(1)“安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是人民最基本的需要,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能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并尽可能地提高职业健康防护水平。

(2)“绿色”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煤炭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

(3)“高效”特征。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源作为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产品,热力、电力等产品必须价格低廉,让普通百姓用得起。煤炭发展必须坚持“高效率、低成本”,才能持续为社会提供“百姓用得起”的高品质能源。

(4)“可持续”特征。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作为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必须具备长期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煤炭高质量发展需要体现在资源可持续、人才可持续、产能可持续、盈利可持续等特点。

(5)“开放”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行业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一方面,国内煤炭企业之间加大开放水平,增进互利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还要立足全球视野,主动推动世界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各国优势互补,从而更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6)“共享”特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与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通过发展提高煤炭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3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

煤炭行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煤炭发展质量的评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长期负责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矿井的评价工作,主要通过安全、采掘机械化、矿井原煤工效等指标进行评价。2010年,谢和平院士提出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提出从生产安全度、绿色度和机械化程度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8]。2015年,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受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委托,承担了《生态文明矿山标准与政策研究》课题,提出了煤炭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9]。2016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对煤炭先进产能进行评价,重点选取了机械化程度、资源利用率、安全生产、能耗和环保、产品质量6方面指标。本文建议衡量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可从“安全、绿色、高效、可持续、开放、共享”6个特征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时代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见表1。

2.3.1 “安全”评价指标

(1)开采条件等级、瓦斯等级、开采深度等资源安全度评价指标,即从资源自身角度评价安全保障水平。

(2)安全事故发生率、伤残率等生产安全度指标,即通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应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乃至杜绝煤矿安全事故。

(3)井下一线工人数量(百万吨产量)、采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等人身安全度评价指标,即通过建设智慧化无人矿山大幅减少井下一线工人数量,构建本质型安全体系。

(4)员工井下工作时间、职业病发病率、采掘工作面粉尘控制率等健康度评价指标,即通过减少矿工井下工作时间、提高粉尘等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2.3.2 “绿色”评价指标

(1)井工矿沉陷土地治理率、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等生态保护指标,即通过生态恢复治理等措施实现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化。

(2)煤炭封闭存放率、工业三废排放是否达标、生产垃圾和污水是否达标处理、有无重大环境事故、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等环保排放指标,即尽可能减少煤炭开采和储存环节造成的三废排放。

2.3.3 “高效”评价指标

(1)原煤全员工效、选煤厂工效等生产效率指标,即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减员提效,引领全球煤炭行业技术发展,生产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煤矿采区回采率、矿井水/疏干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处置利用率、抽采瓦斯综合利用率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指标,即最大限度对煤炭、瓦斯、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3)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吨原煤生产综合水耗、选煤厂吨煤电耗、选煤厂吨煤补水量等节能效率指标。

2.3.4 “可持续”评价指标

(1)现有矿井服务年限、储采比等资源可持续指标,即通过加大接续资源储备(或兼并重组),保障矿区的均衡服务年限。

(2)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盈利可持续指标,即煤炭项目要具备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持续经营。

(3)客户和谐度等市场可持续指标,即煤炭销售价格合理、下游火电等客户可实现持续经营。

(4)技能人才满足度等人才可持续指标,即煤炭企业所需各类管理、技能专业人才得到有效保障,满足智慧煤矿等技术升级需要。

(5)技术发明数量等创新可持续指标,即通过不断完善国企产权、科技创新等体制机制,使得企业具有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可表现为技术专利和管理创新成果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2.3.5 “开放”评价指标

(1)煤炭销售市场稳定度(长协煤占比)、外委科技创新研发费用占比、生产专业化服务外委占比等系统外开放指标,反映国内煤炭相关企业之间开放合作水平。

(2)进口煤销售占比、出口煤销售占比等国际贸易类指标,即积极参与国际煤炭贸易,提升国际话语权。

(3)海外煤炭产量占比等境外资源开发指标,即开发海外优质资源,在国际煤炭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障国内煤炭供应。

2.3.6 “共享”评价指标

(1)员工工资与周边地区平均工资比例、员工培训与工作时间占比、员工休假与工作时间占比等内部共享指标,即通过完善员工社保、工资、休假等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员工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煤矿生产依法合规性、公众环境投诉量、吸纳当地就业人数、地方缴纳税费情况等外部共享指标,即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与地方政府和周边社区群众关系和谐融洽,共同形成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表1 新时代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3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首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根据索洛模型,gY=θgK+(1-θ)gL+gA(g代表增长速度,θ代表资本份额),总供给的扩张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要素投入的增加,即K(资本)与L(劳动)的扩张;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即A(广义技术进步)的扩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强化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资源要素供给质量水平和配置效率。

结合煤炭行业实际,影响其供给质量和效率的要素可以划分为煤炭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完善等五大类要素。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可采取以下5条基本路径。

(1)获取更优质的煤炭资源。作为资源型行业,煤炭资源是煤炭行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对其后期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影响最大,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因此,要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勘查评价及获取工作,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保障高素质的人才投入。随着煤炭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推动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充足的、持续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保障。

(3)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全面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智慧矿山建设,推动煤炭开采新技术革命、有效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4)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产权制度、社会分工、交易制度和市场竞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10]。即在生产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之外,通过体制优化、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企业层面讲,改善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人的积极性,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1]。

(5)通过有效投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当前我国煤炭供给产能仍总体过剩,有效投资必须精准选择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要提升煤基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4 结语

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已经倒逼煤炭行业必须尽快推动生产和消费革命,如果不主动革命实现涅槃再生,就必然被动革命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能源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受到的约束比以往更加突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煤炭行业要想破解当前的困境,就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安全、绿色、高效、可持续、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高质量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煤炭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