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学校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2020-03-09崔仪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心理时代

崔仪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伴随着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它又是随着时代而孕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又有其特殊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时代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时代的顶峰。中国也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推倒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从而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息息相关。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学校教育;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一、基层学校教育的起源

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况,创办了私学,这是中国民间首次私学的兴起。随后,孟子在《告子*尽心上》中提出:“兄弟无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二字的书籍,也是最早把“教育”二字连用的人。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德政”以及“仁政”,联系他的思想我们会发现,他对“教育”的连用,本意上要接近“教育”和“教化”的含义。但是,自孟子之后,根据陈桂生先生的考记:“教育这一词在中国古代仍然是很少用到的”。而在当代,“教育”一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不仅是中国传统“教育”一词的延伸和转化,它还具有新的跨时代的意义。

总之,在当代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1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 1922 年出版的《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中提出:“当前教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发展转型,无论是教育目的、评价方式还是专业设置、教学内容都跟不上快节奏的技术进步。”2这不仅是美国过去的教育现状,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存在这样的状况。

教育以及社会之间的矛盾,将会导致孩子在生活中是富足的,经济上是宽松的,但是在生活中缺少抗挫能力,从而在心理上是脆弱的。心理上抗压能力的减弱将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更容易钻牛角尖,这样在困难来临时,他们想的不是直面问题,而是怎么样去逃避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基于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探究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中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

二、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伴随着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它又是随着时代而孕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又有其特殊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时代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时代的顶峰。中国也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推倒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从而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息息相关。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王汎森说:“研究思想史要精读文献,注重语境,把文献放在整个时代的脉络里,深入了解词汇、语言、思想的复杂状态,还要有“铜山崩而洛钟应”的思想感应力和“杂糅附会”的学术想象力。”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形成了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位视野,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思想来源,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己时代的反映,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时代和地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他们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的土地上遍地开花。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以毛主席为核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地主义。领导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思想——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举。以江泽民同志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正在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新的伟大工程。现在,以习近平主席为中心的领导人,正在创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当前,我们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在面临学科中的教学困惑以及学生中的教学难题,我们应该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所遇见的问题。

三、两者之间的探究和启示:

我们先对学生的家庭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做了一下探究。从而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样我们就可以假设很多学生“心理不平衡”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原生家庭: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很多时候就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缺失的环境中长大。这样,他们的心理从小就缺乏爱和关心,从而导致长大之后的孩子们内心是孤独的以及缺少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因此,在对他们在学校心理不平衡的预防和干预机制中我们就需要家庭—学生—学校三者构成统一整体,一起努力,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健康、阳光的孩子。

除了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孩子之外,我们还对原生家庭和谐,但是上了高中以后,学业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学生本身不适应校园环境的学生有一定的假设。他们在升入高中以后,本身渴望学习,但是由于以前拉下大量的知识,学习方法也不对,所以他们只能把自己想学习但是又学不会的矛盾在内心积攒,最后越积越多,导致他们的想法钻牛角尖,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

所以,中学生生活中很多时候,面临着心理贫困。他们在人际交往以及学习上都有着很大的压力,于是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表现出未能达到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失衡状态。我们通过对抑郁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分析,在为人师表的教师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指导下,进行家校一体的预防以及干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三大步励志”教育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从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建立阳光心态,进而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让他们努力热爱学习,关爱生命,关注生活。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9

[2].[美]. 奥格本. 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199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心理时代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