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在影视作品中的进阶蜕变与文化反思
2020-03-09党云龙
摘 要:她经济影响下的影视作品,由耽美文化中的男色消费向女性视角中的内容生产以及女性主体性进阶,但在资本逻辑之下,背后依然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约”和观众自我认同的降低
关键词: 她经济;乘风破浪的姐姐;耽美文化
“她经济”一词是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新增汉语词汇之一,指的是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在女性消费与理财方面所形成的具有决定性力量和可持续发展作用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她经济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她经济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各行各业,面对蓬勃发展的女性消费市场,在影视产业中,大量的综艺和电视剧将女性受众锚定为目标受众。
推销:耽美文化中的男色消费
在资本助推之下,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将女性定义为目标消费群体,将女性的消费愿望和消费需求作为研发影视作品的直接导向,颇有大数据指导下的定制产品之感。回顾近两年的电视和网络媒体中的电视节目,以年轻一代的追星族为主体的女性受众在“她经济”浪潮中被锚定,大量迎合她的男色消费内容你方唱罢我登场,主要的表现就是融合耽美元素《陈情令》“通过耽美叙事、强化男性中性美、商业模式的引导等三个方面,让耽美文化成为大众视野不得不关注的一部分,这一现象是值得反思的”。[1]《陈情令》中的耽美叙事的直接表现是剧中的虚构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男性的世界,即使女性也基本上属于男性角色的附属品,男性们拥有美貌和控制世界的权力。同时,耽美文化中男性之间必然产生恋爱关系,在由于审片政策的规约,《陈情令》将恋爱关系置换成了兄弟情谊,但仍保留了细节上的爱情特征,将耽美元素保留其中,迎合小说粉丝以及网剧受众。
共情:女性视角中的内容生产
单一的男色消费不能满足影视产业中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內容深度,于是简单的男色消费开始向复杂的内容建构方向发展,于是她经济催生了她题材,以丰富的女性题材为主打的综艺和剧集纷纷采用女性的视角,结合当下女性相关的热点话题在网络和电视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年红极一时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将30岁以上的女艺人集合重新定义女团,将当下女性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和成长发展困惑放在了公共领域进行讨论,极大的满足了公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基于女性视角的综艺节目,将女性的性别觉醒作为她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产品价值观,“通过对女性身体多元、互助和主动的展示与表达,启发了女性观众身体意识的觉醒,一定程度上令女性摆脱了客体从属地位,帮助构建了女性主体”[2]
创造:她经济中的女性主体性
从大女主到女性群像的转变。相较以往的大女主电视剧,围绕一位主要女性角色展开,大女主电视剧被一些学者定义为“偶像剧”,主要展现的是女主角按照,《甄嬛传》等。在近两年的现实主义题材蓬勃发展,电视剧开始又大女主向女性群像转变,通过刻画群像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女性所面对的不同生活状态和人生看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切入更多的女性相关的家庭、事业、生活中的困惑焦虑。例如2020年上映的热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这些女性群像的影视作品传递了女性更为独立、自由、多元的生活态度,传递了共通的价值观念。
女性题材的电视剧的关注焦点更多集中在情感方面,联系更多的是两性关系和婚姻家庭生活等,近两年女性局的创作方面在类型上有集中的突破,不再局限于女性的情感叙事,表现女性职场奋斗、闺蜜情谊的题材越来越多,她题材电视剧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类别,这使得女性角色在银幕上越来越丰富立体。
悖论:资本逻辑下的节目生产
1968年波德里亚出版的《消费社会》一书中揭露了人类社会已从物品消费过渡到了符号消费,“消费已经完全脱离了‘生产’而进入‘生活’,脱离了‘生存’而进入‘休闲’,成为人通过商品符号展示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而“大众传媒把消费进行了高度的意识形态包装,最大可能地制造出人们的消费欲望。”作为文化消费的群体,女性审美需求在她经济的驱使下受到了大众传媒的高度关注和锚定式的定制,不断的制造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和刺激女性消费的文化产品,为了满足女性消费需求甚至不惜将女性审美快感最大化,于是大量流水线式、套路化的文艺作品粉墨登场。同时,在彰显女性自我价值之余,更多的是她经济背后女性身体消费的理念,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中间或者结尾亦或是节目进行中会穿插大量的口红、护肤、服装等女性产品,这些产品广告在向女性传递的价值观念是唯有通过消费才能永葆青春和美丽,更强调了女性对于身材和美貌的追求,其背后依然是一个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约”
我们所期望的通过她经济的作用能建构女性的主体现代性,撼动男权秩序以及男权相关的文化结构,但在她经济为代表的消费主义面前,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尊严需求”已经不再是左右女性主体现代性的决定性力量,它的缔造者已经换成了她经济背后的那个看不见的资本之手。在综艺节目中,能够留在场上不会被淘汰的选手,往往不是最具女性主体性的,而是经过市场的检验可以在短时间内赢得大众审美的,节目中的女性是被节目背后的资本逻辑规则绑架的。例如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中年龄较大的钟丽缇、阿朵纷纷淘汰,这些节目并未从传统女团的评价标准中脱离出来,依然是将女性主体性进行打压,背离了“重新定义女团的”初心。此外, 女性的身体也被消费文化所利用,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中,女性的身体被资本包装,在电视和网络这个大众媒介中,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快感,但当观众走出媒介所制造的幻象之后反观自己的身体时,产生了对自我身体的不满,由于消费能力和先天条件的不足,大多数人很难将这种差距弥合,于是,屏幕前的观众降低了对自我的认同。
结语
她经济背景下,日益崛起的她综艺、她题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女性叙事视角的媒介文本,启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助于社会文化摒除对性别和年龄的偏见,但在资本逻辑和消费文化之中,女性依然没有摆脱消费社会的局限。我们期待更多展现女性主体性的影视作品的出现,从而让女性在她经济中真正的“在场”
参考文献:
[1] 江涛. “网络女性主义”创作的价值商榷[J]. 文艺争鸣, 2020(No.316): 156-162.
[2] 王韵,辛笑颖. 建构与消解:身体视域下《乘风破浪的姐姐》解读[J]. 当代电视, 2020(No.389): 15-20.
作者简介:
党云龙,男,汉,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