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20-03-09彭五中
彭五中
摘 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増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只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等,这就需要教师找到相关策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引言: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渗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广大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提高自身学业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二)帮肋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中,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动忽略外界环境的干扰,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的只是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业压力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仍占较大比重,很多学校依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对许多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迫于考试的压カ,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他们难以在惯性思维中得到解脱,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没有自主学习的时和机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突出优点等納入评价标准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提倡教育公平。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究其因是数学知识璜碎枯燥,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因此,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三)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游戏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控制好游戏的氛围,把握游戏节奏,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买卖水果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荐成为水果摊主,以粉笔、铅笔、橡皮等分别代表不同的水果,其他学生作为购买者挑选想要的水果,通过水果数量的变化来考查学生十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构建自主探究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与辅助地位。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更多的鼓励学生在同桌互助的背景下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对自身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把握自己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数学思维与学科素养。
(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有定的时间比例,整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但是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做到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论: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鍵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坚.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32.
[2]王春霞. 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87.
[3]吴兰芝,葛祥中. 自主+合作成就小学数学有效互动课堂[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