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中的生活与诙谐

2020-03-09聂玉杰

人物画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漫画家漫画上海

摘 要:20世纪中期是中国上海漫画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漫画丰富多彩。探索这一时期漫画家笔下的漫画是值得去表现的一件事。漫画家笔下的生活与画面的诙谐跃然纸上,生动鲜活的体现着当时的生活,并且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他们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上海漫画;1930年;生活;诙谐

当代人一说起漫画会想起像日本宫崎骏,美国漫威等世界有名的漫画。但是对于中国漫画有一种陌生,如《大闹天空》,它现在已是80后和90后的美好童年记忆。因此就漫画而言,主要的还是要去追踪溯源中国漫画文化,漫画何为?在古代漫画为一种鸟,据何伟先生与李阐先生考证宋代晁以道在《景迂生集》中“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尝一嘴画水求鱼。”这里的漫画为一种叫篦鹭的水鸟。在清末出现了一种以石印的方式印在有光纸上的讽刺画,它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有的叫“讽世画”“时事画”“寓意画”或“滑稽画”,“讽画”“谐画”,到了后来1925年《文学周报》上发表了丰子恺作品时,采用了“漫画”这一名称。漫画这一词,它出现于中国古代,最后经过日本的人引用,在20世纪两次被两次传入中国。漫画与上海的缘分就此开始。

一、上海漫画中的生活

1.1女性的爱美形象

女性形象在当代中国由来已久的话题,因西方的女权运动的展开,中国地区的女性尤其上海这一地区,对于女性描述的话题也受到外国影响。上海这一地区在上世纪受到西方殖民的影响,为法属殖民地。在经历过几十年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上海的文艺、体育、现代电影院等娱乐活动得到发展。Modern意味“摩登”,原意为现代,这是这一时期上海的一大特征。摩登女性是上海街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良友画报》上,每一期的报刊都会有相应的编辑找当时的摩登女性拍封面:柳叶眉、高跟鞋、细腰、旗袍、加上温柔灿烂的笑容就是这一时代的标志,她们走在路上,是上海摩都的视觉风景。时髦、现代、自信是上海女性的代名词。上海这一时期漫画家有着灵敏的目光,他们为女性办刊像《妇人报》,是以连载的图文展示现代女性的生活世界的一本时尚杂志。在这本书中有一幅漫画所绘,那个时代的女性确实十分爱美,又多情,就像有名为《必须条件》的广告上面写着:征求:兹有大学毕业年轻女子,求二十四五岁青年男子,以作终身伴侣。资格:①善于烹饪者,②善于补女袜者。还有一幅漫画名为《乐观主义者》,在漫画的右上角写着“天下没有一个女性是真悲观的,因为她们对于自己的脸都有十二分的自信。”漫画上画着10个脸型面貌各异的头像,明显的体现出了源于女性的自信。还有一幅漫画是名为《时髦》,在画面的左侧上方写着“嗨,嗨老沈,你为什么跑这么急?”“你看,我今天给我妻子买了一个最新的提袋,但是恐怕要失掉时髦性,现在我赶紧去给她看呀”。右側是一个男性携着一个手提袋匆忙的走在大街上。从这几幅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女性的身份和她们爱美的内心。女性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色的风景,上海的气息体现在当时爱美的女性身上。在漫画家的笔下她们注重生活质量、外在形象、以及追求物质的感受。

1.2娱乐场所的故事

上海这一地区,在上世纪初期是被誉为“十里洋场”的繁荣都市,楼层高耸,百货与商业渐兴。上海的商业百货大楼是在上世纪初建立的,商场里的各种各样的商品最初在展柜里展示,商业与娱乐分区明显,比如有一整层是商业售卖货物,一层是娱乐场所。商业兴起环境影响着方方面面,因娱乐而兴起的服务业也在悄然发生,于是就出现了舞女、博彩业的发展。一位摩登舞女的日常生活费用估算也有专家统计,上面写着房租20元,伙食35元,应酬(影戏票在内)20元,衣服54元,供给家用200元,贮蓄25元,次月共支出354元整,而舞女每日工作按照5小时算,每小时8.5元,总共收入是255元整。在这上面明显能够感受到衣食总是超过房租的费用,而且在那个年代255元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漫画家陈静生所绘的《上海本埠新闻》就是体现这一赌场情景的,在赌场上,画中间是一个魔鬼,在魔鬼上方是一个妖娆女性形象,下方也有一个女性,有象征赌场的骰子,右下角还有个拿着拨浪鼓的小孩子在哭泣,右上角有一个男性,衣衫不整,头戴破帽,一手拄一根竹竿,一手拿一只破碗,好像就是象征着一个家庭被赌博害惨了。

二、上海漫画中的诙谐

2.1.城市与乡村对比之下的趣事

20世纪初期上海这一城市的商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快速兴起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改变,除了大楼林立,还有当地的居民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在上海的街巷里会有喜爱看戏人的茶馆戏院,也会有都市人喜欢的繁华场所。在漫画家张光宇笔下他曾画出一幅漫画,内容为两个乡下来的人站在一座百货大楼前的对话乡巴佬A:“这么高的房子,给谁住呢?”B:“看来你屁都不知道,这是给黄浦江涨潮时准备的!”从这幅漫画上充分看到当时乡下人对于这座大楼的无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乡下人在眼界上的肤浅。上海的商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当时女性的地位的得到提升,城市里的女性与农村女性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居住在城市里的女性思想解放,就像邵洵美的与张光宇合作的《小姐须知》这本书中所写所绘,句句真诚,讲述了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崇拜与追求时的一些名言警句,给予当时的女性感情上的规劝。除了张光宇之外,还有一位画风非常清新的漫画家丰子恺,丰子恺的画有诗意,他笔下所绘的生活有一种温情。丰子恺是一个富有童心的漫画家,他的漫画像《邻人》主要是描绘两个人隔着一个栅栏,互相不理踩,画中两人的姿态已经说明一切了,还特地的加上一个栅栏。他还有画《谨防扒手》,画面上有一个妇人,在一车站站立,两手旁有行李箱,右上角写着严防扒手。

2.2漫画中的生活与政治

上世纪30年代的漫画是漫画兴起的年代,同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的中国上海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充满战争的时代,在上海这一地区,蒋介石等诸多政治上的领袖一直是这一时期漫画家手中值得议论和描绘的对象,张光宇画过有关时局的漫画作品,像他在1932年《时代》出版的着色漫画《难得碰头》。在张光宇之前的一位政治漫画家沈伯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漫画刊《上海泼克》,“PUCH”意为一环恶作剧的小妖精。沈伯尘是一位主要关注时事政治的漫画家,他有许多政治题材的绘画作品,就像漫画《大权在握》。张光宇还在1935年出版了《光宇讽刺画集》,作品尖锐、辛辣、战斗力强,讽刺的锋芒直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客,作品主要有《三个渔翁》《中国的新债主》。

三、20世纪30年上海漫画的意义

3.1经济上的一面镜子

20世纪上半期的上海漫画的兴起是随着上海这一地区的优良的绘画条件兴起的,像初期的《点石斋画报》,后来的月份牌,再到后来的漫画,这三者都是上海这一地区社会环境的展示更是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是上海上世纪30年代的一面镜子,它们在展现生活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生活百态。

3.2真实生活的展示

30年代的上海漫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更是社会百态的表达,在展现生活的方面采用多种漫画形式来体现生活,揭露现实。无论是细致的现实真实情感还是政治社会虚拟的描绘,还是在现代设计以及美术装帧上都给现代人很多思想上的启发和灵感。它不仅是漫画,更是当代艺术的灵感,现代人的精神回忆。

参考文献:

[1]甘险峰.中国漫画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05

[2]郭建英绘,陈子健编.摩登上海 30年代的洋场百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美]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作者简介:

聂玉杰,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视觉艺术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漫画家漫画上海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