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理”共舞,让“感性材料”充满智慧

2020-03-08徐枫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棒钟表感性

徐枫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是架起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性之间的桥梁,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中,感性材料的使用与学生思维价值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引发我颇多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具使用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使用“感性材料”现象扫描

现象一:“游离目标”的材料。

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认识钟面时,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自带钟表,学生各自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当汇报交流时,学生兴奋点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很多学生说的甚至是小猫、小狗。这样的课堂是热闹的,但是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却被亮丽形式所引发的丰富联想所淹没,本末倒置,游离目标。此类材料所能给学生的,除了肤浅的视觉刺激外,就是浮躁的学习心态。

现象二:“不符科学”的材料。

教学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课时,为了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规律,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实验材料和要求:

1、小组合作:①从2cm、3cm、4cm、6cm、7cm這五根小棒(塑料吸管)中,每次任意取出三根(头尾相接)围三角形。②将每次操作的数据和结果逐一填入表中。③边摆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揭示实验结果。当揭示规律时,师指名回答,大部分学生认为当两小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都能围成三角形,当两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能围成三角形,而当两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原因主要有:其一是学生“头尾相连”的操作要领和技巧掌握不好;其二就是所提供的材料过于粗糙、轻飘,易动、难于把握。这样的感性材料的应用就会使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结果产生不信任,久而久之,探索的积极性就会趋弱。

现象三:“低估起点”的材料。

这是一节教学的研讨课,内容为《长方体的认识》,执教的老师以新鲜的白萝卜为载体,希望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明白:切一刀出现一个面,切两刀出现了两个面,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这样一直切下去,直至切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可当他问学生切出来的萝卜形状是否是长方体时,生齐说不是。师为难之情尽现脸上,对生说勉强是吧,生顺从其意点头表示赞同。以上这些实例虽然反映的只是当前数学教学感性材料提供的一些小侧面。但我认为,这些侧面所折射的是教师对“感性材料”选择的粗糙以及对其真义的曲解。

二、勤捕黄鹂四五声——让“理性思维” 与“感性材料”共舞

1、把准起点,提供结构性材料。

把准起点,为学生提供结构性材料,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如[现象三]中《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给他们提供若干小棒和橡皮小球,让他们利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长方体。要组装这样的长方体需要8个橡皮球做顶点,还要三组小棒,其中每组要4根一样长的小棒,这样才可以成功。惊喜地看到,提供这样的结构性材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体现了材料提供的真义。

2、切合内容,提供开放性材料。

感性材料的提供应当紧扣教学内容特点,利于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或使情感的体悟更深刻,或使思维的领域更宽广。在教学《统计》课时,在机动车流动种类、数量多的地方录制一段录像,先快速播放1分钟让学生统计小轿车、客车、货车、摩托车各有几辆,有的说同桌要合作,一人看一人记,有的说四人一组,一人记一种。老师抓住时机,让同学先独立思考再交流。经过交流汇报,师按生的要求用稍慢的速度重新播放1分钟,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个性释放,亲历体验,体现了开放性材料的魅力。

3、指向目标,提供指向性材料。

提供的感性材料要直接指向活动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能通过操作充分显现某一数学概念的本质及其规律,使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这样的材料才能充满生命活力。如[现象一]《认识钟表》一课教学中的材料,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失去教学的生命力呢?原因就是受到某些非数学材料的困扰,使材料缺少了指向性。

4、依托实物,发展抽象思维。

在适用感性材料时,最终应该以实物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支持下发展抽象思维。例如,提供感性材料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当孩子会组装长方体后,不能停留在感性操作上,应引导学生进行符号化抽象,让学生尝试着画长方体,在画的过程中将它的特征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总之,要把准起点、提供结构性材料,切合内容、提供开放性材料,指向目标、提供指向性材料,最终引向抽象思维,这是我提倡的提供有效感性材料的行为策略。我认为:只要精心准备材料,合理选择材料,智慧把握材料走向,课堂定能走出浮华而收获实效,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理性思维”与“感性材料”的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1]耿素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J]. 科教文汇, 2013(24):147-147.

[2]何萍.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效使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6):11.

[3]张红秋, 陈孝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作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2).

猜你喜欢

小棒钟表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巧移小棒
丽娜认钟表
感性理性不拔河
风车转转转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摆六边形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