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2020-03-08贺伟琴
贺伟琴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证了思维品质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思维品质的三个关键内涵特征,即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三大策略。
关键字: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策略
一、聚焦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2016年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英语学科明确提出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难发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思维品质的内涵定义
思维品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程晓堂,2016)。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18)。
三、探究问题设计策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自然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任。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出现频率最高的互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才能实现有效提问并落实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呢?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三方面策略:
(一)注重语篇整体建构,化“点状”问题为“块状”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
【案例1】PEP7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
1.教学目标:
能找到并说出不同国家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能介绍文中出现的四个地方。能大胆猜想并分析不同国家学生采取不同的交通方式的原因。能针对不同的交通方式提出安全建议。
2.问题设计如下:
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Where are they from?
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
3.思维导图:
策略剖析:新版PEP教材的Read and write板块作为语篇教学的典型范例,强调了对语篇的整体感知与理解,注重培养學生的语篇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零散地提问,会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会停留在某个基本信息点上,而不会关注整个信息链,这势必影响学生对语篇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学会提炼核心问题,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对细碎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删减相似问题,合并概括同类问题,将零散呈点状的问题系统化、块状化,最后反思这些问题的组合能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中,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提炼设计若干个提纲挈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文本的主心骨,能够交织起清晰的文本脉络。问题设计基于语篇整体,具有系统性,并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图1)辅助呈现,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中的内容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深入解读语篇文本,化“浅表”问题为“深层”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2】PEP7 Unit4 I have a pen pal B Read and write
在阅读第一则公告时,教师围绕公告的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三个浅表式问题,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学生的阅读理解停留在简单的字面理解。
到阅读第二则公告时,教师变换提问方式,围绕公告的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三个深层应用性问题。针对公告要素一“title”提出了Whats missing?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段2的理解给公告取一则合适的标题。针对公告要素二“content”和要素三“connection way”提出了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tice1 and notice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比分析两则公告内容的异同。至此,学生对公告的基本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策略剖析】
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语篇材料的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既要通过低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实现信息提取、语言学习和知识巩固,也要设计高层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修正观点,挖掘文本内涵,发展深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2中,教师采用不同的阅读活动和阅读策略,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领下经历了“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zing”三个阶段。学生回答问题不再囿于在文本中寻找线索,而是融入了个性化的理解。学生不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亮出观点和证据”,而且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与评价,思维的自觉性、条理性、逻辑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三)预留问题设计弹性,化“封闭”问题为“开放”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案例3】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 B Read and write
T: Why does Old Tree answer like that “Youre becoming a big beautiful bird ”?
S1: Maybe he wants to make the duck happy.
T: Thanks. You are so kind.
S2: Old Trees answer is wrong on science. But on the other hand, Old Tree wants Little Duck to figure out by himself.
T: Great! Just like your parents sometimes.
S3: ...
T: Pay attention to Old Trees last word. He says “Youre becoming a big beautiful bird.” Can Little Duck fly? Maybe not. He cant fly up high. But a big bird can! So this is a beautiful wish for Little Duck.
【策略剖析】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展示型提问,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找到答案,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外,还应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加强开放型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大胆质疑、猜测并论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案例3中,教師及时抓住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的“空白”与未知点,通过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Why does Old Tree answer like that? 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感悟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辩证评价故事人物,挖掘故事的人文内涵,升华故事情感。在学生的相互启发下,在教师的及时反馈与点评中,课堂萌发了新的思维生长点,使老树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故事的人文性就此实现了无痕渗透。
四、结语
以阅读教学为媒介,立足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特征,从注重语篇整体建构,化“点状”问题为“块状”问题;深入解读语篇文本,化“浅表”问题为“深层”问题;预留问题设计弹性,化“封闭”问题为“开放”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有效问题设计,能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乐于思维、勤于思维、善于思维,使学生尽情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打造出“思如泉涌”的高效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程晓堂 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5期.
[3]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