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无形为有形:小学高段数学书面作业“描述性评改”的实践研究
2020-03-08金豪聪
金豪聪
【摘 要】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特殊交流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将对“描述性评改”在小学数学书面作业评改中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其现状的基础上,创新了“描述性评改”的内容设计路径。
【关键词】描述性评改;符号;图形;文字
一、小学数学书面性作业批改的现状分析
“目前,教师批改作业时通常使用“√”和“×”来判断正误, 并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衡量作业的好坏。这种方式一目了然,但是缺乏人情味,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新课改下,小学 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全面地 评价,因此,教师应在作业批改中恰当使用评语,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前书面作业批改现状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采用分数或等级来评价数学书面作业,而更多的学生则渴望教師能面批,或者能提供指导。只有分数或等级的作业评价方式存在懈怠:评价指向模糊;乏味:评价形式单调;低效:评价效果类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提高评价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明确描述性评改在实际使用中的价值。
二、赋言以形:“描述性评改”的内容设计研究
(1)创新专题符号
传统判断题题型批改中,教师往往在错的题边打个“×”,学生订正时就反向打个“√”,敷衍订正。这种单一的全盘肯定与否定并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自我订正。笔者创新判断题批改方式,以“√”和“×”相结合,几个“×”就是错几题,让学生一道道分析题目,进而反思错在哪里。运用符号,给符号注入生命力,通过符号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在符号的指引下寻求真正的答案,对于学习薄弱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发现自己的错误。
(2)活用图形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是枯燥的,如果在批改时运用一些有趣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含义与学生一开始就约定俗成)。教师通过“有趣”图形与学生交流,简单有效,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数学,学生通过老师的图形语言更好的巩固数学知识,老师通过图形更高效的批改作业。
(3)巧用“简”图画,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作业批改明了易懂,教师可以使用简笔画来代替评语。例如,当哪个学生课后作业或解题方法比较好时,教师可以画个 “^o^”表示喜欢;当学生作业表现出不认真或粗心时,可以画个“> _ < ”,希望他努力。如下图。
学生对于“√”和“×”早就厌烦了,看到“√”无动于衷,看到“×”厌恶至极,也许对于错误的题目只要在努力一点点就能完成,但是有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动力,缺乏自觉,根本不会努力完成这“一点点”。
而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错题旁边会有一个老师所话的简笔画,那学生脑海中就会有一个疑问:老师为什么要画一个简笔画,这个疑问不断放大,就“逼着”学生去研究自己的答案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老师画的一个小小的简笔画,既可以发展学生自觉性,又培养了订正的好习惯,一举多得。
(4)引探式评语——对比提示,深入思考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笔误或低级错误等方面问题时,教师要写上适当的评语。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思路正确,但计算有问题等等。评语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误,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如“2 个8相乘,积是多少?”生很容易写“2×8=16”。批改时,师可以旁批“2 和 8 相乘,积是多少?”“2 个8 相加,和是多少?”帮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克服乘法的思维定式。引探式评语多加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和速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下题目错误点和关键的解题方法后,学生会更容易牢记于心。
五、澄思寂虑:“描述性作业评改”的结论与展望
在利用“描述性评改”这段时间,笔者发现自己的两个班级的成绩明显提高了,从“参差不齐”到“节节攀升”,提高教师热情,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渴望,双重作用下,学生的成绩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当在作业中运用了“描述性评改”时,同学们下课不再是讨论“娱乐话题”,而是三位成对的在研究教师在课作本上留下的“神秘符号”。
六、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2月
[3] 沈航英.巧妙写评语,让学生重新思考作业[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6
[4] 陆金华.让小学数学作业评语 “色香味”俱全[J]. 2017年7月《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