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制作农村节目三贴近的重要性

2020-03-08崔维国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三贴近制作浅谈

崔维国

【摘  要】对农村广播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创办广播节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指明致富之路,宣传法律法规。那么怎么在广播节目中才能做到三贴近呢?

【关键词】浅谈;制作;农村节目;三贴近;重要性

引言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贯彻和落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内核的科学的方法论。那么办农村广播节目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贴近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农村节目

在对农村广播中,就要面对不同的地域,开办不同的节目内容,像黑龙江省办农村节目,就得发挥大粮仓、木耳菌产业及对俄农业上做文章,在做好春耕秋收季节性的报道外,增加特色种养殖业报道篇幅,积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让土地的产值最大化,就得打特色牌,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边境线长达2981公里,那么对农村广播节目时适推出对俄农业的相关节目就占优势。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形成向大豆、玉米等粮食和蔬菜为主,逐步向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加工、仓储、烘干、物流、生猪、牛、禽类等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延伸,使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形成了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农业种植大户和农户联合开发等多种合作模式,对俄合作种植土地面积达到900万亩。

我台充分发挥绥芬河市地处中俄边境优势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农民赴俄罗斯从事种养殖的典型,其中有一个叫任增宝的农民致富不忘众乡亲的事迹,采制了广播节目《任增宝带领村民境外致富》,介绍绥芬河市阜宁镇大岭下村的村书记任增宝自己扣大棚致富后,带领乡亲们出国赴俄罗斯去种地。早在20年前,年轻好学的任增宝就琢磨起棚室蔬菜种植并收益可观。看到任增宝富了,村民们纷纷请教。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搞起了棚室蔬菜。得知俄羅斯人餐桌上的蔬菜多是西红柿、黄瓜时,任增宝下决心走出国门,开拓一片新天地。2000年,经过对俄罗斯蔬菜市场的一番研究,他带领着一伙村民与俄方签订了种植合同,承包了土地,在俄境内建起了温室大棚30栋。形成规模后,带领村民出国共同致富。

2.贴近生活,办出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接触的人群、农民所看到的面孔等等可能是有限的。所以创办农村节目就得从生活出发,从农民身边出发,通过生活小事儿,来剖析事件让农民掌握相关知识等,从而达到农民朋友多掌握种养殖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2003年的春天,春耕在即,针对农民对真假种子无法识别这一情况,我台在对农村广播《农村园地》中实时推出一个小栏目《农业专家谈如何识别真假种子》,还开通了相关农业技术人员的电话,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都反映说听了专家讲座,会识别真假种子,再也没有上当。我台又趁热打铁相继开办了《农业专家谈如何识别真假化肥》《法律工作者谈法律法规》等一批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3.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获取第一手最鲜活的报道素材

我们的《农村园地》节目,更多的时间放在走乡村、访农户,记录普普通通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2012年,我台制作的《农村园地》板块节目,就侧重“三贴近”这一宗旨,沉下去,深入到百姓家中,深入采访一线,坐在炕头上与农民面对面唠家常,谈丰收,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农民朋友敞开话匣子,我们采访人员打开录音机录个不停。回去后剪辑制作时得心应手,把农民的特色都展现出来了。还有一次,跟随由阜宁镇政府领导牵头,成立的木耳产业宣传小组,深入村屯,挨家挨户,宣传发展木耳产业。首先来到建华村吊带木耳种植木耳户仲伟龙家,在他家门前,记者随机采制的一段现场音:

仲伟龙:今天镇领导怎么有时间来我这里啦,

小分队成员:我们下来送一下木耳种植技术宣传单

仲伟龙:我太需要这个东西啦,吊带技术有没有?

小分队成员:有呀,这次主要以吊带这个为主

仲伟龙:这次来不少人呀

小分队成员:这次下来主要看一看, 我们主要以宣传技术为主,请了一些专家。

仲伟龙:太好啦,感谢镇领导的支持。

建华村吊带木耳种植木耳户仲伟龙,现在种木耳已经初具规模,去年投入资金30万元,栽植木耳六万袋,今年纯收入20万元。尝到甜头的仲伟龙今年再次投入资金50万元,又建成了四栋大棚用于吊带木耳的栽植。

记者把这段录音加到节目里,现场感强,仿佛置身其中,给整组节目增色不少,当年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所以办广播电视节目一定要坚持三贴近,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深入实践才能富有生活气息,扎根群众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唐立君.浅谈宣传工作的“三贴近”与“走转改” [J].活力 ,2011(20):111-111.

[2]张晓妮.改文风先要转作风[J].中国地市报人,2014(04):93-94

[3]吴北君.农业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贴近农民生活[J].农民科技培训,2014(04):29-29.

[4]张立勇.从《远方的家:边疆行》论“走、转、改”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J].新闻传播,2012(01):17-18.

猜你喜欢

三贴近制作浅谈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