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HP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指导

2020-03-08张莹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择业的问题是时谈时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什么?这是一个综合多级的问题,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视角来看,这主题的第一层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给予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四个大方面分配一下权重,最后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

【关键词】AHP:大学生;就业思想指导

引言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新时代国家就业战略背景下的政策导向,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基本遵循。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择业的问题是时谈时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什么?这是一个综合多级的问题,用AHP的分析视角来看,这主题的第一层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给予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四个大方面分配一下权重,是社会因素、专业因素、家庭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其次,再考虑在这一层级因素的影响下,有哪些影响要素,分别给要素配置一下权重,最后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

1.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理想信念的实现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识自己的能力大小,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贡献社会,即践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品质和人生追求,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期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创造无悔的青春,成就出彩的人生。

2.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专业和岗位的发展

2007 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 号),明确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学生通过学校系统的专业学习以及就业指导,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已经掌握了职业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未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经过三至五年系统的专业学习,选择对口专业岗位更容易发挥专长,有长久的晋升空间和发展;即使以兴趣或现实为主导,不考虑对口专业,以职业生涯的视角来看,也要着重考虑公司规模以及所提供的岗位未来的发展,在认知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以期有一个良好的晋升空间和正规路径的引导,从企业的路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自己个人价值。

3.从大学生家庭因素来看,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就业区域期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少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不要重视家庭建设,正如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大学生事业的成功,往往也是和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原生家庭或者自己建立的家庭都是密切相关的。从原生家庭角度来看,父母是否需要陪伴以及大学生自身与父母的依恋程度是会影响就业区域期望;从建立自己家庭角度来看,在一个什么经济水平定位的城市建立自己家庭以及未来伴侣的就业区域期望同样也会影响就业区域期望,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完成事业与家庭的双丰收是此因素视角下需要赋予权重进行AHP分析做出选择的。

4.从大学生自身短期现实问题来看,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考虑薪资期望

现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生活生存压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衣食住行以及社交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大学生自身自有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是基础上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次,从解决大学生短期的现实问题上来看,要首先考虑薪资的期望值,这是一个关键因素,有很多的数据调查研究也在验证这一点,毕业一年以内的大学生会出现2-3次跳槽的现象,其主要的现实原因就是追求更高的薪资待遇。反过来说,只是一味追求高薪资的选择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在可以满足自身现阶段经济需求的同时,可以遇到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以及较好的职业规划晋升空间的岗位工作是可以同时兼得的。

大学生就业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终归有一点是要认清自己现阶段的能力和水平,在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才是有意义可讨论的。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的同时,要兼顾思考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之做好充分的文化、技能、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认清正误,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参考文献

[1]梅潇,刘畅.大学生就业决策过程中信息焦虑影响因素研究[J].理论与实践,2020(4).

[2]劉志侃,程利娜.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逻辑回归的实证分析[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3).

[3]赵秋月,王彤. 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J].作家天地,2020(20).

[4]刘丽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人社天地,2020(13).

[5]周芳,林思熠. 供给侧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4).

[6]陈倩,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20(4).

作者简介:张莹(1989-),汉族,女,山东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