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2020-03-08林芯
林芯
发展学生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应于语文课程标准就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以及阅读评价等方面,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追求自己的目标、交流自己的思考、展示自己的探究、汇报自己收获的表现。
一、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预习
阅读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往往显得很仓促,难以从容展开。所以有些事情就必须借助预习放在课外来完成,让学生在课外开展预习工作,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课外带着目的开展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自主进行预习,方便学生扬长补短,效果更明显。比如,有些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强,预习时读课文的次数就无须按照通常的要求读三遍,读一遍也行;有些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厉害,花在生字词语方面的时间也可以少安排一些;有些同学喜欢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有的同学喜欢借助思维导图体现课文特点。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只要能够达成预习课文的目的,都是有效的。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级上册第8课),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也比较复杂,如果直接让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估计第一遍就要超过10分钟,再来一次的话一节课的时间就用掉了一半,所以很有必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水平安排学生在课外预习课文。在预习中,有些教师喜欢给学生发一份预习单,让学生按照规定内容去做,看上去十分合理,毕竟教师编拟的预习单对于阅读课文时需要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有所涉及,也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这种预习单最明显的问题是机械、单一、没有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预习需求。时间久了对学生来说就成了课外作业负担。教师对课文预习所提的要求,在开始学习预习时,可以说一些读、写方面的具体要求、做法,学生基本形成习惯之后,常态的要求只要简单地提及,如课文比较长,在读熟之后注意小女擦燃火柴的次数、想象、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呈现。这样的预习要求中,“读熟”自然可以因人而异,不限定读多少遍,也不规定是朗读还是默读,只有你达到了读熟的程度就行;“用自己的方式”更明显是倡导个性的要求,学生在具体预习时,是采用表格、图形还是语言表述,按照自己擅长、有效的操作模式进行,而且进入课堂教学时,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交流汇报,就会呈现不同形式的比较,学生从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让教学重点内容更突出。
二、在课堂上凸显个性化
受应试化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也有追求标准化、模式化的倾向,也有一些教师习惯组织学生齐读,连课后习题都要求学生按照参考答案解答,时间一长,学生的个性化逐漸淹灭,课堂就剩下老师、课本的声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着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1.倡导多元解读
所谓多元解读是在不同读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认识到文本的多种具有个体差异的内容、表达。也就是说,学生虽然读的是同一篇课文,但由于每个学生阅读的角度、使用的方法、思考的方向等都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或结论肯定也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来自变换角度灵活思考,体现正是学生的个性,都值得教师的善待,千万不可因为与自己的思考相悖而加以斥责,那样就会无情地打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学《落花生》(五年级上册第2课),在梳理课文内容详略时,多数学生都认为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详写的重点是议花生;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文详写的是过收获节。显然这是一个偏离了习惯的说法,多数学生表示不认同,毕竟过收获节在课文中只是母亲的一种说法,但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解读的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来统一答案,而是让该生继续说出自己的理由:“课文第1自然段用‘收获了总结种花生的结果,第2自然段母亲就提出‘过一个收获节,后面写的就是准备过收获节和过收获节的情形,过收获节在课文中是写得最多的内容,所以是详写。”教师带头给这位不同一般的想法送上掌声,并称赞该生用心读书思考,有独特的眼光。
2.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让学生从小具有敢于怀疑和保持开放的头脑,也可以说是不唯书、不唯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努力找寻指出自己观点、看法的证据、理由。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二年级下册第9课),一个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后指出喜鹊窝画错了,因为他仔细观察过自家门前大树上的一个喜鹊窝,发现喜鹊做窝的时间很长,上面像房子一样有屋顶盖着的,从一旁有一个进出口,小喜鹊在窝里是没有办法看到的,所以课文中说“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也是错误的,没有办法看到,除非爬到树上把小喜鹊掏出来数一数。教师对这一看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表扬这个学生观察仔细,大胆提出质疑,敢于指出课文错误,非常难得。这样的处理,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说法就直指教科书上的问题,用的是自己观察的结果,表现出了明显的批判性思维。
三、用拓展延伸体现个性化
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阅读教学的全程之中加以体现,因此拓展阅读、迁移运用这些环节中也需要倡导个性化。
如《火烧云》(三年级下册第24课)一课中有许多明显颜色的词语,如“梨黄、红彤彤、金灿灿、紫檀色、茄子紫、葡萄灰、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颜色是如何构成的,“梨黄、葡萄灰、茄子紫”是“水果+颜色”“金灿灿、红彤彤”是颜色后跟着叠词,“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个“半”夹上不同颜色,这样就可以从中寻找表达颜色的规律。然后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习用不同颜色来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在理解表达颜色的多种方法之后,懂得了选择生活中一种有颜色的事物再加上相关的组合,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颜色,如对“半灰半百合色”这种很复杂的颜色,仿照出“半绿半翡翠色”。
又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都是描写春天的内容,课文内容有春天里儿童的欢乐,有春天里美丽的故事,有春天里有意义的植树活动。二年级的学生热情特别高,个性也非常鲜明,都是各玩各的,有的用彩笔描绘五彩缤纷的春天,有的抄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有的带来一小盆花卉……这些都能表达孩子对春天赞美,也在各自的喜欢中体现对春天的理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平时学习中,加倍呵护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