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020-03-08苏娇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期

苏娇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群众观点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保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群众观;依据;践行途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占据统治地位,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否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问题。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新时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相关概述

(一)人民群众的内涵

首先理解人民和群众的概念。毛泽东思想指出现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群众是相对于干部来说的,一般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量的规定性上来讲,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上来讲,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他们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渴求者、追求者和实践者。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在此基础上,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总人数中占绝大多数。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无数个人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即使个人力量有限,只要跟随社会发展方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所以对待杰出人物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不管什么样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必须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即正确对待群众的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广义上的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我们一般所讲的群众路线是指后者。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坚定正确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就得不到贯彻和执行;没有依靠和领导群众的方法,只有群众观点,各项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依据

(一)树立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就需要劳动群众去创造,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因此,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新形势下,无产阶級政党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坚持群众观的重要性。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正是人民群众的力量结束了全球性大规模的战争,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历史新时期。20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不仅是战争与革命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和平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今时代是人民的时代、群众的时代。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深化,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层次的利益要求,再加上现实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等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内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时代发展的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武装头脑,才能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群众观点是不会自发地在党员干部头脑中形成的,需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提升境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二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应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要重视基层群众的话语权,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竞相迸发。三是要健全群众监督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项具体工作及决策或政策,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是否廉洁公正,是否脱离群众、蔑视群众等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必须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判,群众监督才能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舒远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爱军.新时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途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4):67.

[4]廖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N].人民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