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朗?谢尔:飞屋梦

2020-03-08张婷

摄影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洛朗飞屋谢尔

张婷

马戏团 ?Chéhère

小古董 ?Chéhère

说到“飞屋”,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联想到“飞行”“环游世界”等关键词。法国艺术家洛朗·谢尔(Laurent Chéhère)也创造了一组名为“飞屋”(Flying Houses)的摄影作品。在他构建的无重力世界中,房屋漂浮悬空,其中有大篷车里流浪的吉普赛人、艰苦跋涉的非洲移民、马戏团的小丑,还有各种电影人物。

通过对上百种元素的拼贴,每栋房屋都构成了不同的生活片段,这些密集的细节与重构的建筑结构相结合,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感,各种元素也在画面中被重新赋予新的含义和寓意。造型各异、破败不堪的建筑隐匿在不知名的街道中,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谢尔将其从周围环境中提取出来,让每一栋房子单独成为一张照片的主体,让它们去讲述这里居民们的生活、梦想和希望,同时也揭示出当代社会中的贫困与移民问题。通过将幻想与现实加以结合,谢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独特的故事。

对话洛朗·谢尔

你是怎样开始对摄影感兴趣的?为何选择摄影作为你的表达方式?

洛朗·谢尔:我对摄影的兴趣是从童年时代开始的,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我拍照,16岁时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尼康FM2。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拍摄巴黎老城的黑白照片,当时受到了罗伯特·杜瓦诺和尤金·阿杰的影响。

《飞屋》这组作品中的视觉及其视角都非常独特,能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的意图吗?

洛朗·谢尔:《飞屋》呈现了老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诗意视觉,受到了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法国作家)、宫崎骏(日本动画家)、阿尔培·罗比达(Albert Robida,法国漫画家),墨必斯(Moebius,法国漫画家)、罗伯特·杜瓦诺、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美国摄影家)、赛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法国音乐家)、马赛尔·卡尔内(Marcel Carné,法国电影导演)、让·谷克多等很多人的启发。我用纪录、审美与切身关注向世界发问,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议题,无论最终是否有用。我讲述的是能给人们梦想或不能给人梦想的巴黎。

在这些悬浮不定的建筑中同时存在着几种想法:一个想法是将房屋从其环境中移出,从无名的街道中移出,来讲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梦想和希望;另一个想法是挽救过去的建筑,再给它们一次机会;还有,画面以超大画幅来呈现,以便人们可以根据观看距离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远处看,人们似乎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但近看的话故事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这组对巴黎普通百姓的纪录也有向电影致敬的含义。我的照片里面充满了大量不同的参考,从作者电影到热门大片,从情色片到B级片。如果花些时间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有一些著名的演员。

很多著名摄影师都拍摄过巴黎的照片,与纳达尔乘坐热气球对巴黎的航拍不同,你照片中的巴黎房子却像气球一般凌空漂浮。能告诉我们灵感来自哪里吗?

洛朗·谢尔: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从2006年就开始探索这个概念,到2012年才制作出第一幅作品,实际上结合了很多的想法和各种各样的影響。这些“飞屋”融合了我对巴黎贫困地区的探索,也受到了诸如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和阿尔培·拉摩里斯《红气球》等电影的影响。例如,《红气球》这幅照片就是对阿尔培·拉摩里斯以及梅尼蒙当历史的致敬,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节:有代表“老大哥”的涂鸦,是一个改编自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84》的同名电影中独裁者的形象,房子顶部有“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的马赛克涂鸦,再往上还刻着一行小字:“公社万岁!”(Vive la Commune!)。《马戏团》的灵感则来自巴黎北部靠近高速公路的一个马戏团,被污染空气包围的矮人装扮成小丑,正在被白雪覆盖的屋顶上点烟。这是我对费里尼(Fellini)《大路》和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柏林苍穹下》这两部电影的致敬,而小丑人物则是我对美国摄影家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的致敬。

大幻觉 ?Chéhère

和谐 ?Chéhère

粉 ?Chéhère

特别的日子 ?Chéhère

红气球 ?Chéhère

偷窥者 ?Chéhère

为什么选择拍摄巴黎的梅尼蒙当区域?

洛朗·谢尔:我在梅尼蒙当出生,现在也住在这里。梅尼蒙当和美丽城地区有过一段重要的政治历史,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两个地方在1871年见证了“巴黎公社”最后的抵抗及其血腥镇压。在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前,这个区域看上去很像蒙马特。这里的公共建筑已经很是破败,是巴黎的贫困地区,现在开始有一点绅士化的趋势,一些在这里定居的富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们擦肩而过。我感兴趣的是巴黎国际化的、贫民聚居的地区,而不是游客眼中那个“陈词滥调”的巴黎。梅尼蒙当、美丽城、拉沙佩勒和皮加勒区是一座座巴别塔,在这些地方可以认识整个世界。巴黎的这些工人阶层社区不仅是我的游乐场,也是我主要的灵感来源。正是在这里,每个街头转角都有外国的口音、香料和香水的气味,可以让人逃离现时现地,我也因此开始对旅行,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和故事变得越来越感兴趣。

床单 ?Chéhère

巴黎圣母院 ?Chéhère

通常每张照片的拍摄和制作需要花多长时间?

洛朗·谢尔:花費的时间不等,在2个月至3年之间。拍摄开始于同一时间,然后它们各自发展。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讲讲这个系列的制作过程吗?

洛朗·谢尔:首先,我会画一幅草图,然后去拍摄自己需要的东西。作品是由数百个元素组成的拼贴图像,需要拍摄的元素有屋顶、窗户、排水沟、壁炉、人物、天线、涂鸦和天空,等等。然后我用Photoshop把它们像拼图一样组装起来。

照片中的细节非常精微,对于细节的处理你是如何考虑的?

洛朗·谢尔:我试图通过突出这些建筑来展示它们被遮蔽的美,想改变其隐匿于街道中的状态,让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论这故事真实与否,也不论是有趣的,还是悲伤的。我对大篷车里的吉普赛人、非洲移民、破旧的马戏团帐篷、皮加勒区的老旧色情影院、社区咖啡馆、破旧的旅馆等都非常感兴趣。

在画廊或美术馆中展示时,照片以大尺寸呈现,使好奇的观众得以从精确的重构中发现一些细节和隐藏的指涉,我提供给观众两种解读的方式,一种是从远处观看,一种则是从近处细读。从远处看,这些飞屋看起来异想天开而无忧无虑,而近距离来看,照片中的细节揭示出一个更为复杂的、如同生活般的故事。我想,最终每个人都能从《飞屋》中发现自己的故事。

猜你喜欢

洛朗飞屋谢尔
论《语言的第七功能:谁杀死了罗兰·巴特》中的多重戏仿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比利时天才儿童遭遇择校困境
飞屋环行记
捉月亮的网
雾在做迷藏
圣·洛朗退场,但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