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惠济桥段周边艺术文化的研究及后期艺术文化开发的探讨
2020-03-08马腾飞苏雅
马腾飞?苏雅
摘要:郑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的历史中闪烁着光芒。隋唐大运河惠济桥段就位于郑州。本文对隋唐大运河惠济桥段周边艺术文化展开分析,并探究后期艺术文化开发的方法及重点,为惠济桥艺术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惠济桥;艺术文化
在2014年中旬惠济桥郑州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也是历史建筑群中第二个申请成功的文化遗产。大运河通济渠可划分为两段,北起黄河南岸大王庙渡口,南部流经惠济桥,与索须河交汇。大运河在申遗成功后,惠济桥也成为附属文化遗产,是郑州段的其他文化遗产节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次研究对大运河惠济桥周边艺术文化展开研究,并探究该节点的后期艺术文化开发价值,为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一、惠济桥的特点
惠济桥在装饰上主要体现桥梁的艺术美,古代桥梁在装饰过程中主要在桥栏板及望柱、券石上进行雕刻,古代的能工巧匠将厚重的石块堆积成石拱桥,并在栏板上记录自己的心情,这些心情往往通过雕刻实现。惠济桥造型优美,桥梁形成长虹状,线条较为流畅。惠济桥栏板及望柱虽然已经遗失一部分,但观察存在的文物上依旧能看到精美的雕刻。此外,惠济桥也与其他的同期石拱桥存在差异,比如,两端高聳的桥楼。其属于附属建筑物,虽然不是主体建筑,但满足美的特征。惠济桥两端具有大小及规模一致的楼阁,楼阁正脊图案是祥云,门楣上雕刻龙纹或者垂兽、套兽等。楼阁除艺术价值外还具有实用功能。惠济桥主体建筑具有典型明代特点,与其他同期的桥梁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显示出惠济桥的独特性,是研究桥梁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惠济桥段周边艺术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讲求天人合一的思维,在建筑位置选择上一般会满足周围的环境需求,达到道法自然及物我合一的境界。古代建筑造型较为优美、线条相对流畅,在宫殿或者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雕刻艺术的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惠济桥被列入“荥泽八景”之一,人们对惠济桥的歌颂也是较为丰富,比如,古代诗人评价惠济桥“一川烂漫花成锦,两岸霏微柳拂烟。车骑往来临碧涧,桥头仿佛是升仙。”此文章中描绘出惠济桥的伟岸及身姿的挺拔,横跨运河两岸。古代文人墨客在桥下泛舟。吟诗作对,周边烟火万千,惠济桥与周围环境形成美丽的画卷。在建筑艺术上,古代石拱桥均采取流畅的曲线,在美学上被称为最美的线条,相比直线,虽然不够刚劲有力,但表现更加丰富,使建筑物更具活力及动态。惠济桥采取三个拱状相连的形式,使桥梁的观赏性更足。在桥梁的东西两侧设置欠孔,对称且精美。拱券为锅底形,流线较为圆润、线条较为饱满。在雕刻艺术上,惠济桥主体建筑中雕刻精美的栏板及望柱,根据县志图的形容,能观察到券脸石具有吸水兽浮雕,但现今这些浮雕已经消失,文物部门对此进行整理,在望柱上雕刻雄狮,能彰显惠济桥雄伟大气的特点,展现曾经的飒爽英姿。
三、惠济桥后期艺术文化开发
惠济桥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文物节点,也是重要的文化附属遗产,随着人们对大运河的深入认识,文化管理部门将文化开发思路作为重点,对惠济桥进行统筹规划,将其作为大运河桥段上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发挥文化的传承价值及艺术价值。惠济桥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除自身具有良好的条件外,政府部门也对规划较为重视,并制定相关的引导性政策,将惠济区作为旅游业开发的重点位置,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惠济区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全新的情况,惠济桥身为其中的关键节点,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在发掘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应当让人们关注惠济桥的旅游价值。惠济桥并非一个独立的景点,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呼应,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促进惠济区旅游产业发展。惠济桥周围环境优美,有邙山及黄河、贾鲁河、索须河等,周围还存在西山遗址及郑庄遗址、纪信庙等,属于文化遗产聚集的位置,对开发旅游项目及传承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惠济桥与运河紧密相连,在情感上也具有丰富的价值,这也是文化艺术的另一种体现。惠济桥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孕养了丰富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丰富的情感文化,因此,在惠济桥后期艺术文化开发过程中,应当将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满足后期的文化艺术开发目标。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设计,副院长王玉洁认为,在此基础上,去谋求文化最大化的挖掘之后,这种包容的文化就可以成为惠济最大的一个特色,并以此来推出“运河上的古城”。
“可能运河上的古城很多,但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深厚的底蕴,一定会有特色的,也一定会塑造出自己的特色。”她说。
四、结束语
惠济桥作为大运河中的重要节点,经历岁月的洗礼,见证朝代的更替,是具有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情感价值的综合体。在新时期,政府开始重视文化旅游行业,在惠济桥的文化艺术开发过程中,也能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惠济桥文化得以发扬及传承,从而满足惠济桥艺术开发及惠济区的综合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延生.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 (31):124-125.
[2]王燕,张帅,陈淑晶.大运河工业遗存区景观改造与再利用探索——以常州戚墅堰机车厂南区改造设计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37 (05):7-10.
[3]陈隆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以惠济桥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 (0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