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友谊之歌
2020-03-08丘晖华
丘晖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题记
李白和杜甫是千古并称的两大诗人,郭沫若先生将他们称作“天上的双子星”,闻一多先生将他们视作“诗中的两矅”,而他们的友情,也不得不让人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与李白相比,杜甫年轻十余岁,天宝三年,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二人同游梁宋、齐鲁之地,寻仙访道,谈论诗文,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天宝四年,二人分别,李白远游江东,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此间二人互有酬赠,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均作于天宝四年,杜甫则先后作《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等诗。
二人分别后,杜甫陆续作诗怀念李白和二人交游的过往,李白无一诗回赠。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曰:“李太白、杜子美在布衣时同游梁、宋,以诗酒会心之友。以杜集考之,其称太白及怀增之作,凡十四五篇,至于太白与子美诗,略不可见。”由于二人赠诗的多寡不同,不少人认为杜甫和李白的关系不平等,以此说明二人友谊的虚假。其实,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恰如叶嘉莹先生所言,李白和杜甫其实是“同时并世的一双知己”。
李白是自青年时代便誉满天下的天才诗人,天子降诏供奉翰林,让李白有“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的底气。和李白不同,此时的杜甫仍然藉藉无名。李白的才华和不羁吸引着阅历尚浅的杜甫,杜甫的志趣和为人也得到李白的青眼,二人互引为知己。即便不羁如李白,在和杜甫分别时,也在诗中表达了惜别和想念之情。无论是离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借酒消愁,还是“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客居寂寞和知音不在,都反映出李白对杜甫的一片赤诚和二人友谊的真挚。
而杜甫,确实是李白的千古第一知己,他不仅能够理解李白的不羁俊逸,飞扬恣肆,还能体会李白作为不世天才,其才华不得赏识而佯装疯癫的落拓悲哀。杜甫作于天宝四年的第二首《赠李白》这样写: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表面上看,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求仙问道行为的规劝,是对其放浪形骸、痛饮狂歌的生活的否定,反映了二者思想上的矛盾,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和李白“好神仙,非慕其轻举,欲耗壮心,遣余年也”的颓靡相差甚远。其实不然。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曰:“蒋(弱六)云:是白一生小象。公赠白诗最多,此旨最简,而足以尽之。”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一方面,这显现出李白不羁和洒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李白本为仙人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受尽尘网和人群的桎梏的无奈。从李白入为翰林,后又依附永王璘,可见李白心中有拯物济时,经世致用的愿望,而李白和杜甫相遇之时,恰被玄宗赐金放还,不得君王赏识,一腔才华无用武之地,此时他的理想经历了一度的幻灭。失望于尘世的污浊,感慨于人生的无常,李白尝试着寻仙问道,壮游天下,以求解脱尘世的痛苦,但又终究不能弃世归隐。杜甫的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正是对李白失望于世又不能弃世,向往神仙境界又终不能达的曲折心事和经历的描绘;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一句的言外之意是,李白虽然整日痛饮狂歌,以求暂时麻痹和欢愉,但终究不为世用;虽然心雄万丈,却难以称雄,只能在飘零落拓中了此余生。
可见在同游的过程中,李白和杜甫相知已深。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年岁、地位、贫富、贵贱的限制,李白感慨于知音难遇,将对杜甫的思念寄于流水,随杜甫南行,对好友的思念正如流水连绵不绝;杜甫激赏李白的不羁和才華,也痛心于他的飘零和落寞,将自己的叹息、愤懑、同情诉诸笔端。
在和李白分别之后,杜甫十年困居长安,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依附永王璘被陷“附逆”,蒙冤流放夜郎,杜甫也饱经忧患,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但杜甫一直没有停止对李白的怀念。“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飘逸飞扬的诗歌风格的肯定,“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对李白诗酒放浪,笑傲王侯的风神的描摹;当李白蒙冤时,杜甫为他感到不平“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在“世人皆欲杀”的社会环境里,杜甫能够超越世俗的成见,为生不逢时的李白高呼“吾意怜其才”。
而李白没有再赠诗给杜甫,也并不表明二人交情浅薄,这其实是是情有可原的。李白和杜甫是诗坛前后辈的关系,两人虽然有相似的人生境遇,为了仕途四处干谒,结交权贵,才华也都不为人赏识,无法实现修齐治平的志向,但在时间上是错位的。杜甫比李白小十余岁,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李白其实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骄傲的李白显然不会向后辈倾诉仕途不顺的情况和明珠暗投的痛苦;此外,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杜甫也没有办法为李白的事业提供帮助,而迫切想要实现理想的李白,最需要的是高位者的提携。
所以,以互相酬赠诗歌的多寡来判断李杜交情浅薄或是文人相轻的说法是偏颇的。在同游的过程中,李杜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李白欣赏杜甫的才华,理解杜甫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将对杜甫的思念寄于流水;杜甫激赏李白的傲岸,也为绝世天才受尽束缚,不为世用感到悲哀。而在分别后,李白没有再向杜甫赠诗,这主要和两人诗坛前后辈的身份有关。同时,这也是因为杜甫没有办法为李白提供实际的帮助,他既不能在官场上提携李白,也不能在李白落难后施以援救。这是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
虽然李白在别后没有再向杜甫赠诗,但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互相有共鸣的,两人真挚深切的知交之情更是让李杜二人不仅成了千古并称的两大诗人,更成了同时并世的一双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