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寨中的那间“官”房
2020-03-08程京周
胡寨老寨,是现在伊川县水寨镇乐子沟行政村下辖的一个小自然村,它位于白洚河河川末端北岭的陡峭坡头上,那是我母亲的故乡。胡寨南大街的西头路口拐角处,建有一间古老的座南朝北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官”房。所谓“官房”,即当年由官府拨款,或者村民积资而建造的公房,产权归村民或官方所有,它像古时候所建造的官衙外围凸凹式的围墙一样,长长的墙缘专为无家可归的乞丐和流浪者提供遮风挡雨的栖身之用。胡寨的“官房"开建年限以及之后的几百年苍桑岁月里先后住过多少个无家可归者已无可考证,但我母亲的奶奶,即我的老外婆,却是最后一位居住者一一最后的家!
我的老外婆,胡杨氏,我记事时她已年逾70高龄,于1962年84岁时仙逝,由之可推算,老外婆生于清朝年间的1878年。老外婆娘家位于南岭10多里外的杨魏寨。幼年孱弱多病,落下脊椎骨歪曲形成驼背的残疾。16岁过门到胡寨后,在艰难的岁月里,养育了两个儿子,即我的外爷和二外爷。在二外爷长成青年时,寨中的一个刀客首领,不时胁迫全村年轻人和他们一起外出攻村劫寨、绑票赎钱。在一个黑夜到南岭打劫时,二外爷被枪弹击中身亡,我老外婆多次哭喊着到“刀客头"家要人,得到的回话是:有啥哭喊的,就你家有孩子?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生命如草芥,有怨无处诉!后来没过几年,我外爷也在我母亲4岁和姨妈2岁时,突得急疾去世,身患残疾的老外婆本来就体弱多病,又加上先后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遭遇,老外婆的泪水哭干了,从此眼睛几乎失明……我外爷去世后,外婆带上两岁的姨妈改嫁,原本一个人丁兴旺的家庭,突然只剩下年迈的老外婆拉扯着当年只有5岁的我母亲艰难度日……
我外爷家西隔壁住着一位本家亲叔伯哥哥,即我大外爷,在我老外婆和我母亲艰难的生活岁月里,尽管我大外爷和大外婆肩挑着两儿三女大家庭沉重的生活重担,但仍然每逢春种秋收、耕田打场,总是赶上牲畜先把我老外婆家的农活基本干完后,才去打理自已家的庄稼。大外婆也总把我母亲当亲生女儿对待,尽力照应,以减少苦难对我母亲的摧残和伤害。当然,四邻乡亲也在悠悠岁月中,也给了我老外婆不尽的同情和关爱,包括在缺粮断炊时送来一碗米;在柴草捆背不起来时助上一把力;在悲愤难忍嚎啕大哭时报以同情的目光、送来贴心的劝慰,以及感同身受的拉手搀扶和无言的陪伴……
正因为我母亲有着如此的童年经历,所以在1947年伊川县刚刚解放成立水寨区委新政权时,母亲就成为一名武装工作队队员,常常和同志战友们下乡剿匪反霸搞土地改革,为穷人翻身当家做主冲锋陷阵。胡寨离水寨区部有五、六里远,每当时间间隔五、六天母亲要从区部回家探望时,不管风雨阴晴、酷暑寒冬,老外婆总是站在寨西边的坡头上,从黄昏等到夜晚,盼着母亲安全归来。年年岁岁,经历过无数苦难和不测的老外婆,对待相依为命的我母亲不知操碎过多少次心……
解放了,我老外婆经农会手从地主家分得两间厦房,我小时候记得,两间厦房,里面靠墙放一张床,门口处用泥巴糊一个烧火锅台,一块木板上放两个装米和面的瓦罐,其余空地,尽是老外婆拾的干柴和树叶以便做饭之用。当年乐子沟行政村,支部书记是樊村的樊景秀叔叔,大队长是乐子沟的胡明娃舅舅,每逢春节,他们都代表国家和村里,给我老外婆送去粮食、棉被等救济物资,并问寒问暖,照顾有加!后来,老外婆住的两间厦房年久失修漏雨成为危房,村里又把我老外婆安排住进了寨中的那间“官房”。“官房”地方很小,除了床、锅台等生活必须品放置之外,空地上只能再放下一架纺花车,但老外婆已经心满意足了,常对我们唠叨说,算命先生说她是弹花锤命,一辈子中间受苦,小时候和老年两头享福……老外婆驼背,夜里不会仰躺睡觉,只能披着上衣,双腿在被窝里踡起,把头放在膝盖上打盹儿,或者歪倒一边侧卧。老外婆眼昏的近乎失明,有次飲水缸掉入一只老鼠,泡得白胖,自己看不见,仍然勺水做饭吃,是乡邻到屋中小坐时才发现捞出的。老外婆把小屋放了一架纺花车,不时给村里孩子多的人家纺棉花,换得几个小钱,老外婆总是小心依依地用碎布裹上藏在她的小脚鞋斗中,等到母亲回娘家或者我们给她送食物时,才拿出让我们带回贴补家用,以减轻我父母亲的生活负担。记得一次,我大约10岁时,带着大妹去胡寨接老外婆到我家暂住,当从胡寨走到下场乐子沟村旁的自家的祖坟前时,老外婆再也忍不住几乎一生所受的委屈和磨难,坐在地上嚎啕痛哭起来,我和大妹年少,怎么劝也劝不住,无耐之机,我吩咐大妹快回左寨家中喊母亲来,在大妹小跑快将到胡集时,老外婆才止住哭声,我喊回大妹,才一同搀扶着老外婆向我家走去……
我老外婆一生最后的家就是胡寨寨中的那间“官房”,直到老外婆于1961年仙逝,才和这间“官房”做了最后的告别!
从解放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70年,胡寨的那间“官房”,在经历几百年风雨漂泊和人世苍桑之后,已于多年前垮塌不在,但它给了我老外婆以及我们全家人无比的人间温暖,它承载着悲悯苍桑、济弱扶困的历史使命和人间大爱,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人间真情从古传今!现今的社会,“官房”已经演绎成各种形式的政策和方案在各地开花,“扶贫帮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行动,相信华夏大地在不久的未来,“官房"的留下来的实质内涵会不断发扬,民间贫穷将不覆存在!
胡寨的那间“官房"啊,您的模样和呈现出来的那种民族大爱精神,永远记忆和铭刻在我的心中!
2019年9月16日于宜阳
作者简介:程京周,字相哲,曾用名劲舟。程颢、程颐第33世孙。籍贯伊川县水寨镇左寨。1950年10月出生,金融工作岗位退休,洛阳市作协会员。